【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336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优化指导】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1.1 荷塘月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学法提示 1.从景入手,把握思路。写景状物散文,一般不会像叙事类文章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去安排材料,也不会像写人的文章那样安排一些有头有尾的材料;写景状物散文往往抓住景物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契合处,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因此,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再思考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怀,是怎样表达的。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对于写景状物散文,我们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文章的意境中。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文章的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只有反复

2、诵读,仔细品味语言,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出文章的独特意蕴。,3.景情合一,体会手法。写景状物散文往往是作家因为有感于人和事、景物或某种情境,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情意、抒发情怀的文章。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隐喻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1 荷塘月色,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

3、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朱自

4、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主要作品有诗集雪朝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 幽僻:幽静偏僻。 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酣眠:熟睡。 脉脉: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 (1)享受 消受 辨析:“享受”,物质上

5、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消受”:忍受,禁受;享受,受用。“消受”多用于否定句。 例句:我们追求幸福,并不单单是享受生活,还要进行创造。 高额门票让民众不禁感慨:大好河山让我们无福消受。 (2)没精打采 萎靡不振 辨析:两词都有“精神萎靡”的意思。“没精打采”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多用于人;“萎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状态,不只用于人。 例句:随着气温的升高,百合花等植物会散发浓郁的香气,让人没精打采或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莫斯科智库坦言:油价萎靡不振,俄罗斯数年内或难逃经济衰退的困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 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写起?

6、 参考答案:“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感情基础,因不宁静才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第二、三段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环境的特点是“幽静”。作者的心情恰好与环境吻合,从容、安闲、超脱,在没有人事纷扰的“另一世界里”自由自在,获得了暂时的宁静。,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第四段和第五段文字,写了月夜荷塘的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第四段细致描绘了月下的荷塘,表现了荷塘之美;第五段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之美。这些景色表现了作者暂时从不宁静心境中超脱,有淡淡的喜悦之情。 4.作者在夜游荷塘时,想到了南朝时期的哪

7、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有何共同点? 参考答案:作者想到了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和南朝乐府诗西洲曲。这两部作品都是艳歌丽词,写出了热闹、风流的季节青年男女的嬉戏与情怀,是那样令人神往,反衬了作者现在的无奈与淡淡的哀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5.本文如果分成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参考答案:想起荷塘;夜游荷塘;荷塘畅想;荷塘归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鉴赏文中的景物描写 1.文章第四段写月下荷塘美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参考答案: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2.在第四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绘月下荷塘。简要分析下

8、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亭亭的舞女的裙”,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2)运用通感手法由嗅觉向听觉转移,写出了荷香的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扩大了意境的内涵,烘托出环境的幽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章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了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通过“叶”“花”“树”来写月色,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文章的第五段写月色、

9、月影时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结合相关语句,写出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的比喻,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景象,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的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宣纸上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5.在文章的第六段,作者写了荷塘周围“树”的景色,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试结合具体语境,简要分析这些词语的妙处。,参考答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

10、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渲染了夜色的浓重气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代表篇章之一,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自己当时思想上的矛盾的? 提示: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荷塘中的景物是怎样显示作者“不宁静”以及暂得的宁静的心境的。 参考答案:全篇在宁静与不宁静的心情隐曲变化中,传达出作者不满现实、欲超脱而不得的复杂感情。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独处”时的“独语”,是他所渴望和构造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真正自由的艺术世界。文中提到的“眠歌”“妻已睡熟好久”“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使整个“荷塘

11、月色”的画面隐约而朦胧,营造了一种“梦”的氛围与意境。这“梦”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这里有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的自由,也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朱自清先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还在“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的对比中显现出来。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对比中,作者的思绪一直驰骋在历史记忆中,宁静又不宁静,深切而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矛盾的心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作者却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妻”? 提示:文中的“妻”,既是结构的需要,也是表现手法的需要,还是作者“不宁静

12、”情感的显示。 参考答案:,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流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

13、,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

14、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

15、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

16、周打上脚灯、追光灯和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垿的砚中的诗句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有删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这句话的原因。 参考答案: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书院清池能消除尘世的俗念与扰烦。书院清池富于文化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