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69586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7.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 海岸与海底地貌(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南三亚天涯海角,一、海岸地貌,海岸线; 海岸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范围为海平面上下1020m,宽约几公里至几十 公里); 海岸分带: 滨外波浪作用基面破浪带; 临滨破浪带低潮面; 前滨高、低潮面之间;(潮间带) 后滨高潮面以上;(潮上带) 波浪自滨外传入近岸带首先发生局部破碎 的地带为破浪带 。 海洋营力:波浪、潮流、沿岸流等。,(潮下带),海岸分带,高潮面,低潮面,滨外,临滨,前滨潮间带,后滨 (潮上带),水下岸坡(潮下带),平均潮面,破浪带1,破浪带,破浪带2,三亚,破浪带,破浪带3,三亚,破浪带,破浪带4,破浪带,夏威夷

2、,破浪带5,旧金山,破浪带,(一)海蚀作用及其地貌,海蚀作用指变形波浪及其形成的拍岸浪对海岸进行撞击、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溶蚀。 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 海蚀拱桥、海蚀柱等等。,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1,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2,波 浪 的 机 械 侵 蚀 作 用,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波 浪 的 机 械 侵 蚀 作 用,海岸溶蚀1,溶 蚀,海岸溶蚀2,溶 蚀,溶蚀,溶 蚀,海蚀穴,是海崖裂缝受海浪侵蚀作用留下的洞穴。穴深数厘米至数米。包括所有的物理、化

3、学和生物过程,尤其在石灰岩上颇为活跃,次为火山岩。石灰岩海崖的海蚀速度每年1.01.5毫米,随暴露程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海蚀穴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关系密切,分3种类型:潮下带海蚀穴。部分或全部发育在水下,其形成为生物或化学作用;潮间带潮汐海蚀穴和潮间带破浪海蚀穴。前者整个或部分在潮间带掘成,后者通常在高潮位上掘成;潮上带海蚀穴。发生在浪花带及其附近。在海崖高潮位以上不同高度上出现的古海蚀穴,表征海平面间断下降或发生突发性垂直构造运动。,海蚀崖,基岩海岸带由海蚀作用造成的陡崖。海蚀崖 海蚀穴被拍岸浪不断冲蚀扩大,使凹槽以上的岩石悬空,海浪继续作用,使悬空岩石崩坠,促使海岸步步后退,而成为陡壁,形成

4、了悬崖状海岸叫做海蚀崖。海蚀崖常沿岩石的断层面和节理面发育。在其坡脚下常堆积有崩坠下来的岩块,这些岩块如果不被波浪搬走,海蚀崖的坡脚将受到保护而不再后退。,海蚀地貌,高潮面,低潮面,海蚀平台,水下岸坡,海蚀崖,海岸带,海蚀穴,海蚀崖1,海蚀崖,巴厘岛 情人崖,海蚀崖2,海蚀崖,塞班岛 自杀崖,海蚀崖2,海蚀崖,澳洲,海蚀崖与海蚀穴1,海蚀崖与海蚀穴,广西北海涠州岛,海蚀崖与海蚀穴2,海蚀崖与海蚀穴,西沙,海蚀崖与海蚀洞,澳洲,海蚀崖与海蚀洞,海蚀槽1,海蚀槽,桃花岛,海蚀槽2,海蚀槽,山东,海蚀平台,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

5、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后,平台可不断地展宽,直到波浪通过平台,能量全消耗于对平台的摩擦以及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上,海蚀崖停止后退为止。在海蚀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锅穴、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粒覆盖的波蚀残丘。,海蚀崖与海蚀平台,海蚀崖与海蚀平台,澳洲,海蚀平台1,海蚀平台,台湾,海蚀平台2,海蚀平台,台湾,海蚀平台3,广西北海涠州岛,海蚀平台,海蚀平台4,广西北海涠州岛,海蚀平台,海蚀拱桥和海蚀柱,由于海浪的继续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

6、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也可以由海蚀拱桥受蚀, 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由於海蚀柱形态多变, 有的还颇具姿态, 因此, 沿海渔民常用石老人、石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等称呼之,海蚀崖与海蚀柱,澳洲十二门徒景区,海蚀崖与海蚀柱,海蚀拱桥与海蚀柱1,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拱桥与海蚀柱2,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拱桥1,海蚀拱桥,台湾石门洞,海蚀拱桥2,海蚀拱桥,海蚀拱桥3,海蚀拱桥,海蚀拱桥4,大连 “ 恐龙探海 ”,海蚀拱桥,(二)海岸带泥沙运动及其堆积地貌,1、泥沙横向移动与均衡剖面,A,B,C,中立点,当海平面 上升时, 海岸将遭 受侵蚀; 相反,海

7、 平面下降 时,将导 致海岸堆 积。,海滩1,西班牙,海滩与岬角,海滩2,澳洲,海滩与岬角,海滩3,韩国釜山,海滩,海滩4,夏威夷檀香山,海滩,海滩5,海滩,巴西里约热内卢,海滩6,海滩,广西北海银滩,海滩7,人造海滩,日本,海岸沙丘,2、泥沙流及其地貌,在长时期之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沿 海岸纵向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流或泥沙流。 泥沙流的特征反映在其容量、搬运量和饱和 度等三个参数上。当波向线与岸线成45角时, 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容量搬运量,泥沙流不 饱和,海岸遭受侵蚀;而容量搬运量,泥沙流 过饱和,导致泥沙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 沙嘴、拦湾沙坝、堡岛、连岛坝等。,45,海岸线,

8、波向线,沙嘴,佛罗里达,沙嘴(三亚),沙嘴前端,沙嘴与拦湾坝,拦湾坝与泻湖,澳洲,拦湾坝与泻湖,连岛坝1,连岛坝,连岛坝2,韩国,连岛坝,三、海岸的类型,1、基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 2、平原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 3、生物海岸。,山地丘陵海岸1,山地丘陵海岸,大连,山地丘陵海岸2,香港,山地丘陵海岸,山地丘陵海岸3,山地丘陵海岸,山地丘陵海岸4,山地丘陵海岸,断层海岸1,断层海岸,台湾清水断层海岸,断层海岸2,台湾东海岸的宜兰,断层海岸,岬湾海岸,澳洲,沙坝泻湖海岸,峡湾海岸,挪威,峡湾海岸,挪威,峡湾海岸,新西兰,峡湾海岸,澳洲,溺谷海岸,纵海岸,(亚得里亚海),砾岸,砾岸,崂山,沙岸

9、,三亚,粉砂淤泥质海岸1,粉砂淤泥质海岸,苏北,粉砂淤泥质海岸2,粉砂淤泥质海岸,天津,粉砂淤泥质海岸3,粉砂淤泥质海岸,崇明岛,辽宁盘锦的红海滩1,辽宁盘锦的红海滩,辽宁盘锦的红海滩2,碱蓬草,辽宁盘锦的红海滩,辽宁盘锦的红海滩3,辽宁盘锦的红海滩,碱蓬草,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海水温暖透明、盐度正常、深度适 中的基岩岸段。珊瑚礁由珊瑚虫的石灰 质遗体积聚而成,常常环绕大陆或海岛 分布。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和珊瑚 海等类型。,珊瑚礁1,珊瑚礁,珊瑚礁2,珊瑚礁,珊瑚礁3,珊瑚礁,珊瑚礁5,珊瑚礁探秘,珊瑚礁海岸类型,岸礁,堡礁,环礁,Aaa,岸礁通常紧贴岩岸发育

10、,宽几百米至上千米,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它一般紧靠陆地发育分布,构成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波浪斗不过造礁珊瑚的增长,对有岸礁保护的岩岸当然就更无能为力了。红海、桑给巴尔岛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岛就有岸礁分布。 堡礁分布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中,由堤状珊瑚礁构成,沿海岸线总方向延伸,它像一条长堤一样,环绕在海岸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泻湖,泻湖深度在20100米以上。世界上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国的南海诸岛和澎湖列岛也有堡礁分布。 环礁是出露于海面上、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岛,外形成花环状,中央是个礁湖,湖水浅而平静,平均深度约为45米,而环礁的

11、外缘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环礁在三大洋的热带海域均有分布,我国南海诸岛中,不少岛屿即是由环礁组成的。,岸礁与堡礁,岸礁1,岸礁,夏威夷恐龙湾,岸礁2,岸礁,泰国普吉岛,堡礁1,堡礁,堡礁2,大堡礁,堡礁,堡礁与珊瑚海(礁湖)1,堡礁与珊瑚海(礁湖),堡礁与珊瑚海(礁湖)2,堡礁与珊瑚海(礁湖),礁湖1,礁湖,礁湖2,礁湖,礁湖3,礁湖,礁湖4,礁湖,礁湖5,礁湖,西沙的高脚屋,环礁1,环礁,环礁2,环礁,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发育在某些滩涂岸段,其根系发达, 种类较多。既有乔木(有的高达40m), 也有低矮 的灌木;红树林具有独特的 “胎生”现象。发育成片 的红树林称为“海上森林”、“海上绿色

12、长城” 。 我国红树林海岸分布在福建福鼎以南。,“胎生”的红树林,“胎生”的红树,发达的根系1,发达的根系,湛江,发达的根系2,发达的根系,红树林外观,珠海,红树林外观,海南红树林外观,海南,红树林外观,泰国普吉岛,泰国普吉岛,红树林外观,红树林海岸,亚马孙平原,红树林海岸,四、大陆边缘地貌,大陆边缘是指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深度 0 3000 m 。 大陆架:水深一般 200 m ,坡度小; 大陆坡:水深可达 3000 m ,坡度较大; 1、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大陆架宽阔,极少火山地震,沉积物厚度大。 2、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与东亚型)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100 km ,大陆

13、架 和海岸平原狭窄,火山地震频繁; 东亚型: 由海沟、 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组 成,大陆边缘可宽达 1000 km ,火山地震频繁。,大陆边缘,五、洋底地貌,浊积扇,大 陆 架,洋底,1、大洋中脊,纵贯世界各大洋的 海底山系,其长达 80000km,高出深 海平原23km,距 海平面23km,宽 约1000km,其中央 裂谷宽几十公里; 由枕状、 深海性拉 斑玄武岩构成。,大洋中脊的分布,枕状熔岩,枕状熔岩形态,2、海岭,海底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洋中脊); 主要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热点说,夏威夷海岭 天皇海岭 堪察加半岛, 总长4000多公里。,3、深海平原与海沟,深海平原:深56km,有薄层远洋沉积物覆盖, 大陆侧边缘有洪积扇堆积。 海沟:深810km,成狭长槽状。,世界海沟分布,马里亚纳海沟地形 11034 m,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