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96752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五、课时安排 六、各单元教材分析 七、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二)数学思考,(三)解决问题,(四)情感与态度,二、本册教材的整体内容分析,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

2、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

3、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 教学难点: 位置与方向、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三、教材的编写特点,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

4、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数位顺序表 教学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使用(见教科书第52页)。可以自制,也可对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加工改制。将右面接长,点上小数点,写出小数的数位,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以便于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使用。教师可用木条制作一个大的演示用具。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科书第83页呈现

5、三角形分类情况的集合图;教科书第120页的“围棋盘”等。,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6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第七单元、统计(4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

6、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三步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编

7、写特点: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教学建议: 1、以新的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正确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1.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8、置,并画出路线图。,教学建议: (1)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 (2)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教参45页有相应资料。 注意的问题: a、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b、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c、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3、简便运算 营养午餐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

9、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生活中的小数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教学

10、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编写特点 : (1)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加强实践与生活的应用。 (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 教学建议 : 1、重视基

11、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第五单元 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图形的拼组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把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教学难点: 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

12、摆、设计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

13、自觉性。,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关键: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

14、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 1、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建议: 把握好教学要求。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

15、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归纳推理、转

16、化思想)。 强调: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综合应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1、营养午餐 这部分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应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2、小管家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知识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统计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等。,七、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1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