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表层调查讲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6293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探表层调查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探表层调查讲解(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层低降速带调查及静校正技术,地 球 物 理 勘 探 一 公 司 年月,目 录,一、表层低降速带基本概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标准相差条款,1、微测井资料波动力学分析 2、工区外围微测井对工区边界处静校正量的影响 3、微测井资料验证点的有关问题 4、表层低降速带吸收衰减调查基本方法 5、塔东沙漠表层调查注意事项 6、不同地表类型调查预案,讨 论 学 习,测量表层调查钻井资料采集,施工设计,施工总结,地震资料采集主要工序,表层低降速带调查的作用,高精度地震勘探也要求更高精度的表层调查和静校正工作,、为确定合理的激发因素提供依据 在不同岩性地层中

2、,激发效果是不同的。选择合适激发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激发能量和频带宽度,得到较好的地震记录 。 、为表层模型建立和静校正量计算提供最基础的数据 高质量的表层资料是做好静校正工作的保证,静校正是地震资料正确成像的关键,影响着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和构造形态的准确性,甚至影响到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微测井法(井中、地面、双井、三分量) 浅层折射法(井中折射) 表层地质调查法 沙丘曲线法 大炮初至法 浅层反射法 面波频散法 探地雷达 管线探测(金属管线和非金属管线),表层结构调查方法,低速带 存在于地表面的低速介质称为低速带。通常是指由空气而不是水充填非固化土层孔隙的区段。 降速带 降速带是低速带与高

3、速层之间的过渡带,速度高于低速带。降速带岩性一般与低速带差异不大,主要是由于压实作用或含水程度的不同造成的速度差异。 高速层和高速层顶界面 高速层就是紧靠低降速带的下覆地层。 高速层顶界面是高速层与降速层(低速层)之间的界面。 静校正中的低降速带校正也是校正到这个面。,表层低降速带的基本概念,当地表起伏不平,表层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会在叠加道集中的各道之间产生很大的时差,这个时差会影响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和成像质量。这时,要进行表层不相同因素的校正(消除),称之为静校正。,静校正,目 录,一、表层调查基本概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

4、标准相差条款,微测井的概念及原理,采用打穿近地表低降速带的钻孔,进行井中激发(接收)地面接收(激发),利用透射波初至时间来研究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的方法称为微地震测井法,简称微测井。,初至时间偏移校正、时深曲线拟合 、计算层厚度和速度,地面检波器摆放常用方式,环形接收方式能有效消除介质的各向异性和地层倾角对解释结果的影响,微测井资料采集施工现场,井深设计:参考浅层折射成果或分析低降速带变化规律确定井深,要求稳定高速层中不少于 4个激发点或接收点控制并且要有10m以上控制段 ; 激发点距:遵循低降速层激发点密,降速层到高速层激发点逐渐变疏的原则(一般为0.52.0m); 激发药量(采用雷管):尽量

5、保证各激发点雷管数一致或由浅至深激发点的雷管数逐渐增加但要相对稳定,雷管采用并联方式。,接收形式: 地面采用扇形或环形排列不等偏移距接收,偏移距一般为14m,每个偏移距6 道接收,平正插置检波器。 检波器类型: 20DX-10HZ.,激发注意事项: 1、激发线漏电; 2、雷管接触不好; 3、线上浮; 4、线下沉; 5、从深到浅逐个激发。,现场采集的微测井资料,微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处理解释步骤: 1、选取标准道 2、垂直t0时间转换 3、时深解释,微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微测井资料表层低降速带平面图,微测井资料采集时易引起质量问题的环节,1、微测井线雷管捆绑位置; 2、微测井线下井方式; 3、泥

6、浆回填; 4、微测井激发线井口位置; 5、微测井激发线与爆炸机线的连接; 6、采集过程中微测井激发线两次下线。,双 井 微 测 井,双井微测井基本定义,双井微测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内钻两口打穿低降速带的井,其中一口井内不同深度布设激发点,另一口井作为接收井,井口和井底均设有检波器接收信号。 两井间的距离一般为 4 m,如果表层低降速带内含有流砂层,则应适当地加大两井之间的距离,以保证两井间的原地层不会被破坏。,34,5m,双井微测井井下检波器接收资料分析,作用:在得到表层LVL速度和厚度参数的同时,探测地下较强的反射界面位置,在该界面下激发,可以保证激发能量。,三 分 量 微 测 井,三分量微测

7、井与常规微测井概念基本相同,只是用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横波激发方式不同。 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方式 锤击铁板或雷管激发 用锤子击打压实木板的两端 三分量检波器推靠井壁接收 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方式 地面埋置三分量检波器 井中激发雷管靠壁,三分量微测井概念,井中接收 地面激发三分量微测井,三分量微测井地面激发方式,井中激发 地面接收三分量微测井,三分量微测井中纵波(P波)和横波(S波)获取表层速度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横波的速度比纵波低得多,而且几乎不受地层水饱和度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两种波的传播界面是不一样的,对于纵波和横波而言,表层速度分层可能不同。,三分量微测井资料解释,目 录,一、表层低降速带基本概

8、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标准相差条款,浅层折射的概念,浅层折射是利用直达波和近地表界面传播的折射波 初至测定低降速带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的方法。由 于排列长度短、调查深度浅,又被称为小折射。,应用区域对地表及LVL层速度要求 1、地形平坦; 2、速度从浅到深增加的层状介质,在速度反转 时,折射法无法将低速层的界面分开。,浅层折射的原理图,浅层折射施工方法,单支观测法,在排列一端放炮,道距设计为一头密一头疏,靠近炮点的道道距小,随着炮检距的增加,道距逐渐增大。,适用于地表平坦且地下界面倾角很小的地区,在有限道数情况下可以设计大的排列长度,保证

9、直达波和各层折射波的控制道数,缺点是精度低。,浅层折射施工方法,相遇观测法,在排列两端放炮,观测系统设计是对称的,即相对于排列中点来讲两边对应道的道距相等,两头密,中间疏,相当于两个单支观测排列对接起来。,可以接收不同方向的折射波,适用于地表平坦和地下界面有一定的倾角地区。,浅层折射施工方法,追逐观测法,分单边追逐观测和双边追逐观测两种方法; 采取向一侧或两侧对称移动炮点的方式激发。,通过移动炮点或排列加大观测范围,可增加探测深度。,浅层折射排列形式,浅层折射资料处理解释,浅层折射资料处理解释,浅层折射资料处理解释,地震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在山区或半山区地表第四系沉积层较薄,下面为风 化

10、岩区域,较难钻成深井,用于微测井资料采集; 2、地表有速度较高的冻层,在冻层下仍有较厚的低降 速层存在,不符合常规折射法的环境要求。,井中激发小折射相对常规折射而言,只是激发点在地表层高速层以下的低(降)速带内, 这样可避开冻土层或表面高速层的影响,又能接收到高速界面的折射波。井中折射资料的地面排列接收方法同常规折射相同,但在资料处理解释时,激发井深参与运算。,井中折射的原理,井中折射资料处理解释,井中折射资料与微测井资料对比,井中折射的应用区域,测线高程立体图,目 录,一、表层低降速带基本概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标准相差条款,一、表层资料

11、采集 点位设计合理 采集方法正确 采集资料真实 二、表层结构模型建立 合理插值 模型建立合理,保证静校正量质量的关键环节,静校正方法,1、模型法静校正 2、大炮初至波静校正 3、反射波静校正 4、转换波静校正,静校正方法,模型法静校正 是 最基础 的静校正方法,较好地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大炮初至反演提供初始速度模型。 大炮初至波静校正是目前地震资料处理工作中的主流静校正方法,在解决高频分量,改善叠加效果上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二维模型建立:利用已有的控制点的数据,在地震线上插值出任一炮检点的低速、降速、高速层的速度以及厚度和界面高程。,二维模型建立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点A、B,计算中间G

12、点的厚度可用如下公式: HGZAB(EGEC)(1k),表层模型-二维模型建立,表层模型-相似系数计算,系数k 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算法是:如计算某一点 i 的层间关系系数,则以 i 点为中心相似半径R画圆。R 的大小选取一般应使1520个控制点落入圆内。,H1j为第一个j 点的高程 H1为第一个界面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高程 H2j为第二个界面j 点的高程 H2为第二个界面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高程 H1j=H1j-H1 H2j=H2j-H2 Hmj2=max(H1j2,H2j2) N为控制点个数,表层模型-三维模型建立,三维模型的建立需要在关系系数 K 的约束下建立空间曲面。 建立空间曲面的方

13、法主要有:最小曲率法、克里格法加权反距离法、改进谢别德法、自然邻点法、多项式回归法、三角剖分法、移动平均法、数据度量法等。 利用建立的表层模型数据库,可以合理地设计野外激发井深;为大炮初至反演提供初始速度模型。,目 录,一、表层低降速带基本概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标准相差条款,建立表层信息库的目的,1、建立表层信息系统平台,搜集各种将表层信息 分类存入系统内,便于信息的查询应用;,2、分析各种表层信息的可信度,提高表层结构调 查设计的准确性;,3、充分合理地使用以往微测井采集资料,减少新 布微测井点数。,一、了解工区的地表地形情况,主要功能

14、,二、了解工区内的表层调查资料情况,主要功能,三、通过网络可以达到信息共享,主要功能,四、了解工区的表层低降速带结构,主要功能,当新的地震勘探工区确定: 1、根据已有资料分析表层低降速带结构变化情况; 2、将新采集的表层调查资料和已有资料合理结合; 3、更合理地用少量新微测井资料控制全区变化情况; 以达到既能保证质量,又节省勘探成本的目的。,目 录,一、表层低降速带基本概念 二、微测井 三、浅层折射 四、模型建立及静校正 五、表层信息库 六、行业标准相差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SY/T53142011,4.6.1.1 一般情况下,用小折射或微测

15、井等方法调查低降速带的 厚度和速度 沙漠区应进行沙丘曲线调查; 山区应针对不同的岩石类型和风华程度,进行山地岩石速 度调查; 水陆交互带应进行水深调查; 低降速带巨厚区可以采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联合调查; 有条件时在工区内布设若干个双井微测井,确定虚反射界面 了解表层结构对能量的吸收衰减。,4.61 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确定,4.6.1.2 表层控制点的密度应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工区低降速 带变化为原则 二维表层控制点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2km一个点,复杂地区相应加密; 在建有表层数据库的地区,可以5km-10km一个点。 三维表层控制点密度 一般情况下一个点/2km2,复杂地区相应加密; 山区表层控制点密

16、度 原则上根据工区的复杂程度以设计中规定的密度为准,在 施工范围的周边合理布设表层调查点。,4.61 表层结构调查控制点密度,4.6.1.3 在同一工区用不同调查方法时,应有一定的重复验证点 进行相互验证,4.6.2 野外静校正计算要求,验证点,4.6.2.1 基准面确定的原则 二维地震工区建立全区统一基准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平 面、斜面和 浮动基准面,尽可能接近地表,浮动基准面波长 大于最大炮检距的两倍,波动幅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 三维地震静校正选择水平基准面,或用浮动基准面过渡,再校 正至水平基准面。 同一工区或相连接工区采用统一的基准面,4.6.2 野外静校正计算要求,4.6.2.2 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模型法进行静校正量计算,当地形起 伏较大且具有较稳定的折射界面时,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