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4497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剖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七大工具介绍,Jul.17th, 2013 Rev. A01,Ginger Ye Quality Manager,2,QC老七大手法: 数据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QC新七大手法: 文字推理 关联图法TQM推行, 方针管理, 品质管制改善, 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改善 KJ法开发, TQM推行, QCC推行, 品质改善 系统图法开发, 品质保证, 品质改善 矩阵数据分析法开发, 品质改善, 品质保证 矩阵开数解析法企划, 开发,

2、 工程解析 PDPC法企划, 品质保证, 安全管理, 试作评价, 生产量管理改善, 设备管理改善 箭法图解法品质设计, 开发, 品质改善,3,层别法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柏拉图(排列图) 检查表 直方图 控制图 散布图,从事品质管理工作,你应知 道,在你身边有七个最忠实 的伙伴。 他们随时听候你 的调命。,4,手法1:层别法 定义:按照影响品质的各个因素分别收集数据、资料,以寻找其间 的差异,而针对差异加以改善的方法。 层别法是一种系统概念,在于将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并归纳 统计。层别法是品质管理手法中最基本、最容易的操作手法,强调用 科学管理技法取代经验主义(KKD),也是其他品质管

3、理手法的基础。 绘制方法: 1.确定层别的目的: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进行层别。 2.选择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一般工厂影响品质特性的 原因为以下几种:时间、原料零件、作业人、设备等。 按原料、材料、零件的来源和批次层别; 按设备的编码或类别进行层别; 按生产线别层别; 按作业人员、班别层别;,5,手法1:层别法 按时间如早班、夜班、周别、月别等层别; 按操作方法进行层别。 3.制作记录卡收集数据 4.整理数据 5.比较与检定 应用实例: 实例1:某公司99年6月份的总生产量为8000台, 成品合格率为95%,四台设备生产,共有A、B、 C三个班次运行。如果对本月份的生产量和合格 率进行层别分析,

4、请问可以有几种层别法? 能从层别数据中得到些那些启示?,6,应用实例: 实例2:某公司生产真空管,每条真空管由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共5个工 序,如下图,这样的设备共计5条。公司为每月7%的成品不良率而困扰, 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层别?能否找出不良率高 的原因所在? 实例3:请从你们公司的实际问题找出可以利用层别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组发言),7,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定义: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 需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相互有关系而有条理的图形,这种图形 称为特性要因图,由于该图型形状如同鱼骨,又叫鱼骨图。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有其原

5、因,应设法利用图解的方法找出 原因。”最早提出这种原因与结果的对应关系理论为日本品管 大师石川磬博士,又称为“石川图”。 制作方法: 1.明确决定问题点和期望效果的特性 问题点:不良率、回修率、客户投诉、尺寸不符、外观不良等。 期望效果:工作场所洁净、安全、生产效率、品质提升等。 2.组成小组及绘图工具 小组成员:以410人组成,成员不受级别限制。 绘图工具:图纸、彩笔两支。,这结 果到 底是 什么 原因 造成 的?,6,8,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3.绘制鱼骨图的骨架(大骨) 在纸的中央自左到右绘制一条箭头图,在箭头处表明特性。 4.将大的原因画于中骨上,并以圈起,一般可将大原因列为4

6、M1E, 分别为:人(ME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 和环境(ENVIROMENT)。绘制中骨时,一般与大骨成60。 (大箭 头反向时称为对策图),9,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5.探讨大原因的原因(脑力激荡法) 运用脑力激荡法,寻找中小要因,一般以35个为宜。将各个要因绘 制于中骨上,小原因一般与中骨成60。,10,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5.探讨大原因的原因(续) 脑力激荡法:指利用集体思考,使思想相互激荡产生连锁反应,以引 导创作性思考的方法。 实施脑力激荡的目的:运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 实施脑力激荡的四原则: 禁止批评他人

7、 容许异想天开 意见愈多愈好 摈弃尊卑贵贱的观念 脑力激荡实施方法:(如何开好会) 主席应履行的注意事项: 不要“一言堂”;不要延迟会议时间; 指定专人记录; 不比较两人意见孰好孰坏; 留意不讲话的人,让其发表意见;随时烘托气氛。,11,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5.探讨大原因的原因(脑力激荡法) 出席会议人员应注意的事项: 准时参加会议; 不作人身攻击; 不提出抽象的理论; 不能不听别人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言; 不能有不实在的说辞; 意见不能违背公司的整体目标。 案例练习 某公司为寻找成品合格率降低的原因, 召集各部门各级人员进行脑力激荡分析。 请从4M1E进行分析。 废旧的汽车轮胎如何处

8、理。,12,手法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6.要因的讨论 将所收集的要因,由参加讨论人员确定,何者影响最大,并对最大的 各个要因作出标记,画单圈。 7.对上述讨论确定的要因再进行依次讨论,以确定出最重要的最大要 因,同时再作出标记,画双圈。 8.再作出一张特性要因图,将未入重要的要因去除,画圈数越多的越 优先处理。 鱼骨图的功用 1.配合柏拉图使用(相互使用)原因 对策; 2.配合控制图使用,对超出界限以外的异常点进行分析; 鱼骨图案例练习 1.客户投诉内容(未开启包装的饮料内有异物)。 2.结合本企业的事例进行。,13,手法3:柏拉图(排列图) 定义:根据归集得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

9、的现象,有系 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数据(如不良率 、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在依照大小依次顺序排列并进性累加计值 而形成的图形。 柏拉图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在统计国民收入时,对贫 富收入分配不均统计使用的图表。通过柏拉图得出著名的“二八分配” 原则,既20%的富人却占有80%的国民收入。后来将这一原理引入判定 问题中各原因哪一个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绘制方法: 1.确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并进行层别 从结果分类:不良项目别、场所别、工序别 从原因分类:人、机、料、法、工序等,14,2.收集数据并计算数据汇表; (可考虑与其他手法配合使用); 3.画出坐标轴

10、:横轴表示需层别的项目,左纵轴可以以数量表示,右测 纵轴表示对应的百分比; 4.决定收集数据期间,最好是一个固定期间; 5.计算各项目的比率,并右大至小排列在横轴上。 6.绘制拄状图, 7.连接累计的曲线。 柏拉图绘制注意事项: 1.纵轴(左侧轴)最好以 金额表示。因为汇图的目 的是为了找出影响成本最 大项。 2.其他项无论次数或金额 为多少,应放于最左侧。,15,柏拉图实例练习 1.一周内某公司质量部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并记录如下。,请按照柏拉图绘制方法,制出柏拉图,从图中能否发现造成本周客诉的 主要原因是哪些?能否找出主要原因。,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项目,口感不好

11、,6,5,5,8,7,包装不良,10,9,14,9,10,14,15,重量轻,2,2,2,0,0,6,4,少料包,12,15,9,12,14,15,17,料包破口,5,4,0,6,4,其他,2,3,0,2,2,8,3,5,2,2,7,16,17,步骤1:按发生次数的顺序(由大至小,有其他项者无论是否为最小,一 律置放于最后)将项目及次数记入不良分析表中。,不良分析表,项目,不良数,作业员常不在,80,作业员技术不足,50,原料品质欠佳,22,机器故障,18,作业流程不当,14,其他,16,合计,200,18,步骤2:计算累计不良数(累计次数、累计损失额)、百分比及累计百分率。,项目,不良数,累

12、计不良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作业员常不在,80,80,40,40,作业员技术不足,50,130,25,65,原料品质欠佳,22,152,11,76,机器故障,18,170,9,85,作业流程不当,14,184,7,92,其他,15,200,8,100,合计,200,100,柏拉图分析表,步骤3: 建立坐标轴,以左纵轴表示不良数,右纵轴表示百分比,横坐标轴 表示不良项目,根据累计不良数绘制成拄型图,将累计的不良数或百分率以 直线连接。以上即绘制成柏拉图。,19,20,柏拉图实例练习 3. 王太太发现近两个月存款减少,于是对6月的家庭财政支出作如下的 统计,请帮助王太太运用柏拉图分析的原理进

13、行分析。,8月,9月,10月,伙食费,600,560,720,零用钱,300,500,480,煤水电气,150,180,260,教育费,50,260,60,交际费,130,250,300,其他,440,280,300,合计,1670,2030,2120,21,手法4:检查表 检查表的分类:记录用检查表和检查用检查表 记录用检查表功能:用于收集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原因、缺点位置 及设备操作等情形, 1.记录类检查表的作法 决定分类项目,收集数据; 决定要记录的形式; 数据的记号记录并整理成 次数。 2.记录类检查表的用法 作为数据的记录用纸; 用作不良(缺点)发生状 况的报告或记录; 作为调

14、查发生不良的要因 分析。 3.实际应用举例,22,检查类检查表功能:相当于工作备忘录,防止不小心造成的工作失误, 用于检查作业基准、设备操作、设备部位是否正确、正常。 1. 检查用检查表的作法 逐条列举需检查的项目,并作出填入记号项目栏目; 检查项目应为“非做不可的工作”和“非检查不可的内容”; 按照作业或检查顺序排列,必须是毫无遗漏可检查出问题的检查表。 2.记录类检查表的用法 应尽可能利用方便的记号,易于记录。如划“”“”等。 3.实际应用举例 某公司对重点设备实施日常检查作业, 因此制定下表。 (见下页),23,检查项目,标,准,1,2,3,4,5,6,7,8,9,10,11,12,13

15、,31,压力,5.57KG/CM,油温,T90,C,油位,油镜中线,储气罐压力,5.57KG/CM,干燥温度,T50,C,散热器,通风流畅、风扇正常,自动排水,自动正常,排污,无污水,注:正常 异常,空压机运行检查表,检查人,异常处理,设备检查表的检查应用是设备保养的基础。,.,24,手法5:直方图,定义:将所收集数据、特性质或结果值,用一定的范围在坐标横轴上 加以区分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 面积,用柱形图表示出来。用以了解产品在规格标准下的分布形态、工序 中心值及差异的大小等情形。,制作方法: 1.收集数据,一般要求数据至少要50个以上,并记录数据总数(N); 2.将数据分组,定出组数(K=1+3.23logN) 可采用以下经验数据,组 数,数据N,50,50100,57,100250,250以上,610,712,1020,还 不 懂,25,3.找出最大值(L)和最小值(S),计算出全距(R)。 4.定出组距(H):全距/组数(通常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