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93442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与干预要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及干预要点,馆陶县妇幼保健院 李银魁 2015.10,2,惊人数据,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约20亿,占世界人口1/3,其中慢性携带者3.5亿。 全世界每年死于乙肝者达100万以上。 HBV感染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几率越高。 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感染HBV15-50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所有原发肝癌的60%-80%由HBV感染所致。 阻断母婴传播是全面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3,严峻国情,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慢性携带1.2-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 我国人群乙肝慢性携带者中40%-50%由母婴传播所致。 我国HBV感染导致每年约28万人死

2、亡。 “十一五”国家对乙肝研究投入人民币十个亿 乙肝患者一生用于诊断治疗的费用约几万到几百万,4,传播途径 1.)肝脏血液唾液乳液汗液羊水 生殖道分泌物 2.)母婴 3.)输血及血制品:10-8毫升含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引起感染 4.)性传播 5.)皮肤、粘膜 HBV 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未发现 HBV 能经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5,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流程: 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提供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检测结果阳性,报告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 ,确定乙肝病毒感染。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筛查时直接进行“两对半”检测。,6,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 “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H

3、Bs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抗HBe)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7,8,9,对外界抵抗力强,不敏感: 热:37 5天 56 6小时 低温:20 可存活20年 干燥: 紫外线: 一般消毒剂:,敏感: 6510小时 煮沸10分钟 高压蒸汽 0.5过氧乙酸 环氧乙烷 戊二醛 碘伏,了解母婴传播,11,定 义,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子代,并造成婴儿不同程度感染状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12,传播方式,宫内感染: 3%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4、 产时感染: (最主要)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HBV的分 泌物、血液、羊水或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母血。 产后感染: 通过日常接触,如乳汁、唾液、破裂的乳头出血感染新生儿及婴儿口腔。,掌握阻断措施,14,定 义,乙肝母婴阻断是指在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乙肝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及新生儿的方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围产期感染有90%发展成慢性感染 婴幼儿时期感染 ,有25%30% 发展成慢性感染, 而5 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成人:5%以下。 WHO 2001 年指南指出HBsAg 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无阻断措施:

5、单一HBsAg母婴传播率60% HBsAg/HBeAg双阳者母婴传播率 90%-100% 现行阻断措施:阻断率可达95%-97% 我国每年约2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HBV!,17,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2006年 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8,我国乙肝免疫预防里程碑,1992.01.01 2002.01.01 2005.06.01 2012.01.01,新生儿HBV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需自费,新生儿HBV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但须支付手续费约10元人民币,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新生儿HBV疫苗

6、接种完全免费 HBIG免费,19,阻断措施,孕前阻断: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孕期阻断:不主张应用HBIG!抗病毒药? 产时阻断:不建议剖宫产分娩。 产后阻断,20,阻断用药,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其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内注射后1530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天。 拉米夫啶 替比夫啶,21,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具体措施,乙型肝炎疫苗0、1、6 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乙型肝炎疫苗的有效成分是HBsAg,诱导人体主动产生抗-HBs而发挥作用。接种第1针疫苗后,多数抗-HBs仍为阴性或低于检测值下限;接种第2针后1周左右,抗-HBs才转为

7、阳性,即开始接种后3540d对HBV有免疫力;接种第3针可使抗-HBs水平明显升高,延长保护年限。新生儿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高达95%l00%,保护期可达22年以上。人体主动产生抗-HBs后,具有免疫记忆,即使抗-HBs转阴,再次接触HBV,机体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抗-HBs,因此,非高危人群无需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2,足月新生儿的HBV预防,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0、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 孕妇HBsAg阳性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后12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肌内注射

8、后1530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天,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23,如果孕妇HBs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最好给新生儿注射HBIG。 孕妇HBsAg阴性,但新生儿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时,通常因照料新生儿而与其密切接触,增加其感染的风险,新生儿最好注射HBIG。,24,效果评价,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如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25,早产儿的HBV母婴

9、传播阻断的具体措施,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 HBsAg阴性孕妇的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质量2000g时,即可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l2岁再加强1针;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2000g,待体质量到达2000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质量未达到2000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质量,尽快接种第1针疫苗;

10、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12个月后或者体质量达到2000g后,再重新按0、l、6个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26,27,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虽然,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 DNA,而且有学者认为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吮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幼儿,但这些均为理论分析,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几乎相同。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 DNA。,28,HBsAg阳性

11、孕妇的新生儿随访,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无需随访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在第3针疫苗后1个月(7月龄)至12月龄随访。7月龄时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答反应最强,抗-HBs滴度最高,,29,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的随访: 若检测结果: HBsAg阴性,抗-HBs阳性,且100 mIU/ml,表明抗体保护力强,无需特殊处理; HBsAg阴性,抗-HBs阳性,且100 mIU/ml,表明抗体保护力弱,可在23岁加强接种1针,以延长保护年限;,30,HBsAg阴性且抗-HBs阴性,说明没有感染HBV,但对疫苗无应答,需再次全程接种(3针方案),然后再复查; HBsAg阳性,抗-HBs阴

12、性,高度提示免疫预防失败;6个月后复查HBsAg仍阳性,可确定预防失败,已为慢性HBV感染。,31,预防成功后,无需每年随访。对HBeAg阳性母亲的子女,隔23年复查:如果抗-HBs降至10U/L以下,最好加强接种1针疫苗;10岁后一般无需随访。,32,HBV感染女性孕期行羊水穿刺问题: 唐氏筛查 高危孕妇孕期行羊水穿刺检查能否增加HBV宫内传播,目前仍存争议。 HBV感染孕妇羊水穿刺,若HBeAg阴性,并不增加新生儿HBV母婴传播的风险,若HBeAg阳性,是否增加胎儿感染的风险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3,展 望,专家预计: 按现行免疫程序,我国再过10年乙肝携带率可降至5%左右,达中流行水平。此后再过10年可达低流行水平。50-60年后我国有望彻底消灭乙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