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2322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讲、评、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答题思路整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1文章开头说“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芦苇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的原因。记载着美好的童年时光守住心中的信念与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激流中永不倒下淡泊从容,朴索洁净,坦荡高昂无私奉献,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答对 4 点即可得满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1)我知道芦苇心中装着无数大地上的事情,但它不说。芦苇在四季的更替中,见证了生命的荣兴枯衰;但它默默无闻,淡泊从容度着岁月,昭示生命的平凡。(2)其实一个人就是一棵芦苇一棵在人世的风雨中,艰辛活着的芦苇。人和芦苇一样,也会遭受生命的磨难

2、,也应像芦苇样坚守自己,正直坚强。3请从修辞及词语锤炼的角度赏析第二自然段画线部分的表达艺术。(1)比拟手法的运用。如“明净的阳光追逐着我们”一句,作者赋予阳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跃动、温暖;又如“风是芦苇的语言,幽幽地昵哝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吹芦苇所发出的声音柔和细密的特点。(2)形象传种的动词。作者运用了“蹦窜”“追逐”“洒”“绽开”“掐”“飘起”等一系列动词,使画面有一种动态美,充满了乡土气息,表现了芦苇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4作者在文末说“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光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1)人身处困境时,要像芦苇那样,守住希

3、望的信念,捍卫自己生命的尊严;(2)淡定从容的对待生命的兴盛衰落,卸下名利的负累,朴素洁净地生活;(3)不强权、不卑躬屈膝,清醒顽强地守护自己的灵魂,正直坦荡高昂地生活。(可联系“一缕光芒”的内涵任选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评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59 题。5.第二节“19 世纪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托尔斯泰的“忧郁”产生的真正原因,为下文交代托尔斯泰的“忧郁”埋下伏笔,暗指托尔斯泰的选择是对他的时代、阶级的背叛。6.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文章第段中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太复杂”?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太复杂”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

4、矛盾(要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面对丑恶的现实、痛苦的人生,(要点“现实的艰难”)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严格自律的精神与行动,苦苦地追求不死的精神和绝对的自由意志,(要点“精神上的执着追求”)甚至不惜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要点“行动上的执着追求”)文中说托尔斯泰是“世界的良心”“社会的良心”“俄罗斯 19 世纪的良心”,请解释“良心”在文中的含义。“良心”是一种自律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要点“比喻”)是指托尔斯泰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来进行自我完善并劝人为善,(要点“自我完善并劝人为善”)成为人类社会、现实、历史发展中的精神楷模。(要点“精神楷模”或“道德标尺”“榜样”

5、“垂范”等等)7.第段画线的语句“但人们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里照样过他们的日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对世间的贫穷、饥饿、痛苦、黑暗、不公等丑恶现象已经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了,(要点“麻木不仁”)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去思考,也不努力改变。(要点“不思考”或“不努力改变”)文章以此来反衬出(要点“反衬”或“烘托”“衬托”“对比”等)托尔斯泰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反躬自省的自我完善(要点“悲天悯人和自我完善”),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景仰。(要点“景仰”或“赞美”“歌颂”等)8.文章的题目是“托尔斯泰的忧郁”,试简析其艺术效果。“忧郁”概括了托尔斯泰晚

6、年内心痛苦矛盾的特点;“忧郁”在艺术结构上也涵盖了全文;语言精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9.文章末尾提到托尔斯泰死前最后的话:“其实我爱很多他们怎么”作者说:“我们可以试着将其补充完整。”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试着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谈谈你这样补充的理由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 200 字)句子补充完整、符合文意 2 分。阐释补充理由 2 分。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4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即可得满分。语言表达 2 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10作者写了自己记忆中的四个人,请你分别写出是哪四个人以

7、及他们被作者记在心中的理由。小学老师:以谦逊和毫不吝惜的称赞,挖掘出“我”心中的自信;米店老板:对诚信、良知的敬畏;街边中暑的男人:他的无助,路人的冷漠,“我”没有帮助他的自责;代数老师:对学生负责,真心为学生好,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11请简要分析文中“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运用借代手法,用皮鞋指代穿皮鞋的人,“美丽的皮鞋、美丽的人行道”与“衣衫槛褛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条件富裕者对贫困落难者的无视和冷漠。12文章最后一部分写代数老师在考试前蹲在泥地上给自己讲题,“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

8、美”,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究竟这件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赞美代数教师的负责精神。赞美这种行为超出了师生之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美好的关爱。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是一个高尚的人,体现的是“君子谋道”的精神。13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字数不少于 60 个。作者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请你选择两个人物,从描写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点评。小学女教师:通过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这位女教师善于理解学生、抓住一切时机教育孩子的优秀品质。米店老板:通过神态描写充分表现出了她对诚信和良知的敬畏之情。街边中暑的男人:通过肖像描写充分表现出了他困苦无助的处境。代数老师

9、:抓住典型细节充分表现出代数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米店胖女人的一声“不敢”,让作者感慨“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那种“无所畏惧”的人的看法。生活中这种“无所畏惧”的人缺乏良知,没有诚信,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7 题。14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表明作者对“执虚如盈”由表层意到深层意逐层思考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为下文写“执虚如盈”的深刻内涵做铺垫。以便更有利于表现文章主题。15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

10、理由是什么?第一阶段生活丰厚,却贪婪骄横,不知珍惜;第二阶段生活财富消耗殆尽,精神一片空虚;第三个阶段即使物质匮乏,也能以充实的精神,度过生活的每一天。16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这篇散文的表现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恼了”“粗暴”“略去洽谈”“劈手”“掠走”等词语,赋予生活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执盈如虚”的后果。对于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我”与众人的态度不同,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通过众人“不乏鄙夷的同情”与“我”“深深鞠躬”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朝圣者的由衷敬意。17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

11、度和人生境界?(1)要以一颗恭肃之心,对待物质匮乏的生活;(2)要以一颗颖慧之心,看淡人生的圆缺;(3)要以一颗虔敬之心,不懈追求人生目标;(4)要以一颗恭敬之心,珍爱今天的生活。(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18“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拔了我的生命的性灵”中“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是指什么?女孩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19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中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颤栗了”?(1)写信的女孩生活在穷城僻镇,是一个“卑微的生命”,都有着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体悟。(2)女孩对“我

12、”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3)“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20生命本身具有怎样的特性,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1)生命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2)生命原本无名无姓,但可歌可泣。(3)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偶然地来到必然地离去。21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然而,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本色的思考日益稀缺,如果生命有名字,你认为生命的名字叫什么,请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 60 字)(4 分)生命

13、的名字可以叫奉献、诚信、淡泊、宽容等,只要言之成理,给人启迪即可。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22文中引述牡丹被武则天一怒贬到洛阳的传说,意在告诉读者什么?是为了告诉读者洛阳牡丹的来历,增强牡丹的传奇色彩,同时表现牡丹不屈服于皇权的品质。2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行为描写,牡丹由盛开枝头直接凋落,归于泥土,惊心动魄中见出其追求生命完美的品性。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拟人,与牡丹开放擦肩而过,你更会感悟牡丹不媚俗、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24文章题为“牡丹的拒绝”,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牡丹拒绝的是什么?(1)牡丹拒绝的是寒冷和阴雨(2)牡丹拒绝的是萎顿和衰老(3)牡丹拒绝的是苟且和媚俗25作者没有看到洛阳牡丹的绽放,却用大段文字描绘了牡丹绽放时的情景,这些文字有哪些作用?借助虚写,想像牡丹盛开的壮观场面,使牡丹形象更丰满,加强无法欣赏牡丹开放的遗憾之情,衬托牡丹的高贵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