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185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迈进科学的殿堂,走向知识的高峰。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不失时宜的、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

2、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演示实验,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也正是激发学生探索的有利时机。例如: 有趣的磁铁一课,教师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小装置象磁铁(吸铁),又和磁铁不同(有时又不吸铁)。学生自然提出一系列想研究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吸铁,有时不吸?它是不是用磁铁做成的?怎样控制它?学生头脑中产生这些问题后,便主动转入对磁铁这个装置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

3、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 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 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

4、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 袖手旁观” ,教师 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 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 动 手动脑 ”的学习习惯 ,在“做”中发现 ,在“ 做”中体

5、验,在“做”中感悟, “动 手” 只是一种手段,会 “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 ,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

6、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

7、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 ,学生收益非浅,因 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 ,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