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教学课件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91398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抗战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抗战教学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抗戰,組員:72121、72125、72127、72130、72135、72136 總編輯: 72121、72135,A.抗戰經過-初期,1.中日軍戰略: *日軍:以快攻取勝,三月亡華,速戰速決 關鍵在於日軍於敵境作戰,未避免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淖,必須快速決戰 *國軍:以時間換取空間 國軍尚以剿共為第一優先,還沒準備好進行正式抗戰,而且畏懼正式衝突的慘痛傷亡,故以廣大的土地換取時間,A.抗戰經過-初期,2.粉碎日軍美夢的事件:淞滬會戰:抗戰開始,華北平原地區迅即為日軍所佔。進一步為攻取江南地區。江南地區河流縱橫,築有國防工事,對中國有利。中國以上海為通商巨埠,很多外人在此遊歷通商,日軍人數不

2、多,決定在此集結重兵,以挫日本之銳氣,並促起國際注目。日軍上海艦隊司令長谷川清,見華北日軍得失,亦躍躍欲試,7月中旬,建議東京將戰場擴至江南地區。7月下旬,長谷借口海軍借口一名海軍陸戰隊員失蹤,布防上海閘北。8月9日,中日士兵在上海機場衝突,13日上午九時十五分,八一三之役開始。,A.抗戰經過-初期,2.粉碎日軍美夢的事件:淞滬會戰: 8月15日,日本下動員令,編組上海及華北派遣軍。20日,中國劃分南北各戰區。戰鬥開始時,華軍四萬人,日軍僅一萬人。華軍勇猛進攻,空軍猛炸日本軍艦。雙方陸續增兵,華軍抵不住日軍攻勢。9月下旨,華軍退守第二預備陣地。10月初,華軍增至50萬,傷亡極為慘重,日軍則增至

3、20萬。10月26日,華軍主要陣地失陷,退向上海西面。11月9日,華軍全線西撤。戰役結束,做到了且戰且撤的效果,中外對於八一三之役華軍之抵抗,大加讚許。上海雖然陷落,日軍逼近南京,11月20日,國民政府卻宣布決不為城不之盟,本日起由南京遷都重慶,實行持久抗戰。,A.抗戰經過-初期,3.南京大屠殺:佔有上海,在江南地區的日軍進犯國民政府舊都南京,預設在長江至蘇州、嘉興及江陰的多條防線不守。12月13日四時三十分開始,日軍突襲南京,會津若松、松、靜岡等部隊,共約五萬人分別從中華門、光華門、中央路、平門、中山門、浦口等地進大舉進攻。當日下午四時零五分至四時二十五,分南京防備隊和軍官學校教職員共十萬人

4、及幹部數千人緊急逃離南京。五時,南京陷落。此等人逃過了日軍的屠殺,但不抵抗而逃則實在可恥。留下的是手無寸鐵的市民。五時開始,日軍開始屠殺行動,對市民肆行劫掠、射殺,繼而姦淫婦女、幼童,各處街頭、屋內屍體遍地。經過一周的屠殺,男女慘死者,最少數十萬人,甚至更多。是為南京大屠殺。此等無恥的行為,無疑是日軍統領者放縱下屬,其行為無異於禽獸。,A.抗戰經過-初期,4.初期的其他戰爭 (1).台兒莊之役:華北地區之陷落,在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1937年9月,日軍陷河北保定;10月,陷石家莊。11月陷河南安陽、山東北部德州。12月27日,山東府主席不戰而棄守濟南,被國民政府處以極刑。不久,青島

5、亦相繼陷落。,A.抗戰經過-初期,(2)決堤花園口 1938年5月,華軍棄守徐州,戰場進入河南東部。華軍輕視日軍實力,被日軍切斷後路,節節為日軍所擊潰。6月5日,開封不守,為免日軍攻佔鄭州,華軍在鄭州以東的花園口炸毀黃河大堤,造成黃河泛濫,橫阻日軍的攻勢。洪水流向安徽,人民損失極為慘重。國民政府內有亡國論出現,抗日士氣大減。,B.抗戰經過-中期,1.武漢會戰與遷都重慶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之後,大元帥部亦遷設武漢,武漢遂成為日軍攻取的另一目標。1938年起,日本空軍已經不斷轟炸武漢,6月15日,日本海軍攻陷安慶。7月25日,九江失守,武漢會戰開始。日軍分三路攻取武漢,兵力約十二師以上,三面包圍武漢

6、。,B.抗戰經過-中期,2.中日雙方的情勢:抗戰第一階段,戰場集中於華北平原地區,對日本的機械化部隊極為有利。經過上海、徐州、武漢會戰之後,華軍和中國經濟主力退入湖北、湖南、雲南、四川、廣西等地區。此等地區,山巒起伏,復有河流縱橫,對日軍做成阻礙。中國將重心向西南大遷徒,目的是為了以廣大的山區阻礙日軍的侵略,拖延時間,進行持久抗戰的策略;同時使日軍力量分散,並以山區為游擊戰術的發揮地點。 日軍對於中國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可謂束手無策,未能做到三個月內征服中國的妄想。為了使中國屈服,日軍遂擴大佔領區,1939年至1941年之間,多次發動攻勢。,B.抗戰經過-中期,3.中期重要戰爭 1939.3南

7、昌陷落 1939.4鄂北、豫南之役 1939.9第一次長沙大捷 1939.12廣西之役 1940.8百團大戰 1941.3南昌之役 1941.9第二次長沙大捷,B.抗戰經過-中期,4.以華制華 *目的:便於管理 *先後有滿州政權與南京政權 *統治方式:日人專心作戰,統治工作交由親日漢人負責 *結果:成效不佳,游擊抗日不停,C.抗戰經過-末期,1.中國戰區與世界戰場合併 *原因: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美國對日宣戰 *結果: -中國不再孤立作戰 -廢近一百年的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C.抗戰經過-末期,2.開羅會議 *時間:1943 *與會國家:美(羅斯福) 、英(邱吉爾

8、) 、中(蔣中正) *內容: -東北、台灣、澎湖歸還中國 -韓國獨立 *但美英另與蘇聯簽訂雅爾達密約,造成日後的中共坐大,C.抗戰經過-末期,3.反攻 *中國: -游擊戰法成功 -出兵協助英軍在印度的作戰 *美國 -中途島之役 -麥克阿瑟的跳島攻勢(跳過不重要的島嶼,專攻具戰略價值的島) -原子彈攻擊 -歐洲戰區,有與英合作的諾曼地登陸,C.抗戰經過-末期,4.原子彈與戰爭結束 民國卅四年秋,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已結束,日本敗局已定,美國總統杜魯門企圖盡快迫使日本投降,並藉此抑制蘇聯,遂在七月成功試爆世上第一顆原子彈後,計畫在八月初日本天氣開始好轉之際,從日本廣島、長崎等四個城市中選擇一個目標投

9、擲原子彈。在此之前,美國、英國、中華民國三國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七月廿八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美國政府因而決定依照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C.抗戰經過-末期,4.原子彈與戰爭結束 當時廣島人口有卅五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計有八萬八千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五萬一千餘人;全市七萬六千幢建築物,全毀的有四萬八千幢,嚴重毀壞的有二萬二千幢。 迪貝斯上校和機組成員完成任務返回基地後,受到熱烈的歡迎,後來並獲得榮譽獎章。 但是,廣島的悲劇並未使日本當局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還竭力掩蓋廣島的事實真相,把希望寄托在蘇聯的調停上。八月八日,日本從蘇聯領導

10、人那裡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繼續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宣言,因此,日本政府請求蘇聯調停的建議已失去一切根據;蘇聯政府基於對聯合國的義務,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宣布從八月九日起對日宣戰。就在蘇聯出兵這天的上午十一時卅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C.抗戰經過-末期,4.原子彈與戰爭結束 八月九日上午十一時二分,迪貝斯上校所屬的查爾斯斯文尼,駕駛B-29轟炸機再度前往日本執行任務,投彈的目標是小倉。按照迪貝斯的指示,飛機在抵達目標上空後,不管護航的飛機是否抵達,在高空盤旋一圈後必須投擲原子彈。無奈雲層太厚,機組成員看不見目標,再加上結伴護航的兩架飛機沒有及時趕到,斯文尼沒有按照迪貝斯的指示

11、,在天空來回盤旋,足足浪費了四十五分鐘。 由於燃料有限,斯文尼最後只好改變目標,小倉免遭一劫,長崎卻倒楣了。可是,斯文尼沒有把暱稱胖子的原子彈投擲在長崎市中心,而是落在偏離中心目標二公里的URAKAMI河谷,否則廿七萬人的長崎城,當天傷亡的人數何止八萬六千人;只是仍有60的建築物被摧毀,是繼廣島之後的又一場戰爭悲劇;迄今為止,長崎共有十三萬七千多人死於核爆炸和核輻射導致的疾病。,D.補充,1.中共與國民政府的關係 *國民政府堅持先安內、後攘外來對付中共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中正抗日 *在抗戰中組八路軍和新四軍游擊抗日 *按一分抗日,二分妥協,七分壯大來擴張勢力 *在抗戰結束後採以鄉村包圍都市的策略來對付國民政府 *獲得蘇聯的奧援而搶先進佔東北 *在遼瀋、平津、徐蚌三回合戰役中大勝國民軍,取得大陸政權,D.補充,2.日本先後立的傀儡政權 *偽滿州國: -位置:東北 -領導人:溥儀 *南京政權 -位置:南京 -領導人:汪精衛,廣島原爆時間 長崎原爆時間,南京大屠殺:劊子手準備行刑,南京大屠殺:遍地屍骨,無情的劊子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