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691311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精讲练人教版精练: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练23 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练(二十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2019湖北七校联考)“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与时令瓜果是中秋节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实,也是民间享受节日亲情的又一重要物象。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标识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BCDA中秋节是我国重要民族节日,因而符合题意;是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与题意无关。2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

2、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ABCDA茶马古道属于商业贸易遗址,因此通过它可以研究商业贸易发展历史,正确;茶马古道既是商道也是文化传播之路,正确;违背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错误;夸大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3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

3、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BCD答案D4上合组织青岛峰会2018年6月10日在青岛举行,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一起观看了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的文艺演出有朋自远方来。整场演出呈现出中国气派,展现了山东风格,彰显了青岛特色,受到了与会来宾的一致好评。这(

4、)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BCDC展现中国特色的文化受到各国领导人的好评,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提高,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不选。5(2019河南名校联考)如今,随着“旅居”海外的中国大熊猫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一定

5、情况下纯粹“自然”的东西也能称为文化熊猫成为文化符号源于它的稀有性“熊猫迷”印证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熊猫文化ABCDD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表述错误;稀有并不是成为文化符号的原因,表述错误;表述正确,符合题意。6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ABCD答案A7(2019山东烟台模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C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C项观点错误,应入选;传媒由原来的“烽火”“家书”到现在的“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可以看出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而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媒介,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因此A、B、D三项观点正确,应排除。8(

7、2019河北唐山模拟)京剧浮士德赴意大利巡演,经典大戏杨门女将惊艳澳洲,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在巴黎隆重举办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迈上国际舞台,展示文化之美。戏曲走出去旨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彰显文化多样性,保留各民族文化个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ABCDB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正确;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故正确;文化走出去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没有涉及文化个性的保留,排除;属于文化交流的态度,不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排除。 9.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

8、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ABCDC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正确;西方治世要拼到你死我活,中国治世绝非零和博弈,可见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正确;材料强调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没强调中西方文化可以取长补短,也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符合题意。10“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

9、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ABCDD“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符合题意;“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体现了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态度,符合题意;“统一性”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统一世界文化。“消除”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可能消除的,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11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这说明()中华文化已

10、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ABCDD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不符合事实。12“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ABCDC错误,不同文化的分歧是客观的,不能避免

11、;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二、非选择题1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严峻的现实正如中央电视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宣传片指出的:“皮影戏有9个流派面临失传,水晶雕刻传承人不足8人,古琴斫琴师仅存7位名家,精通户撒刀锻造的工匠不到6人,中药炮制技术国家级传承人已不足5人,宣纸刺绣大师不足4人,花丝镶嵌国家级传承人少于3人,青田石雕2种技法濒临失传,勉萨派唐卡绘画传承大师仅剩1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传承文化之美”。这里用一段仅有一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无人”之忧。针

12、对如何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某校高三学生展开了课堂讨论。学生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就是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只要有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流传下去。学生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技艺保护。只要技艺得以流传,文化遗产就自然能传承。学生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增加资金投入。只要有了资金,一切保护延续工作就会迎刃而解。(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除去上述三位同学的观点外,请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问首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现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

13、次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实际的作答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不要遗漏答题要点。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在作答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展示民族文化的历史成就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其保护和传承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14、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展示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2)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4从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解析该题是意义类题目,原理范围固定,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进行回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商业贸易中传播文化,沿线地区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答案有利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有利于使亚欧非地区各民族文化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有利于让不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