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管理培训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1306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管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gps管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gps管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gps管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gps管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管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管理培训(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PS动态监控管理培训,二O一二年十月,概 述,根据集团公司安排,本次培训主要是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和交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动态监控” 中 的相关内容,以及张店分公司在动态监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第三十七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为其营运客车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安装符合标准且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接入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或监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列入行审项目:2012年1月1日起,没有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输车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暂停其营运车辆资格审验。公安部门

2、要将“两客一危”车辆是否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纳入检验范围。 一般情况下,摄像头的安装分为:一路朝向车厢。目的是监控超员、突发事件、不安全因素等;一路朝向驾驶人,监视驾驶人的违规操作行为。一路朝向车辆前进方向,监控不按规定超车、违法占道、事故发生原因等情况。 联网联控系统分为:部级公共交换平台、省级监控平台、地区和企业监控平台,不同等级的平台对接交通、公安、安监等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可实现联合监管),第三十八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管理、使用工作,履行监控主体责任。,本条款规定了客

3、运企业是动态监控的主体责任。 道路旅客运输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共有八大责任,包括:物质保障责任、资金投入责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规章制度制定责任、教育培训责任、安全管理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包括: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建设;专职监控人员的配备及职责;监控平台的使用要求(各种记录的建立等);监控信息的分析处理等。 由此可见,实际上述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方面存在相同的共性。,客运企业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使用与维护,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对营运车辆的运行实施全过程监控。该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对本企业车辆的运行

4、情况进行日常动态监管,建立监控台账; 配备专职监控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记录处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岗位职责、值班制度等; 完善所属车辆的基本数据,并按有关要求设定和及时更新相应的监控参数,如:最高时速限定等;(操作演示) 监督指导所属车辆驾驶人正确使用车载终端,对系统监控到的车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报告和记录; 做好车载终端设备的管理和报修工作,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检修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定期分析、统计企业监控管理情况,对车载终端的在线情况、超速情况、疲劳驾驶情况、越线经营情况等进行考核管理。专职监控人员熟悉并掌握各项监控操作技能如: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填写各项记录、严重违

5、章的行为的报告等。 具有分支机构的客运企业,总公司和分支机构都应建立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总公司每天实行抽查全公司车辆不低于10%,分支机构的卫星定位每天都应查看所有营运车辆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章和报警。,第三十九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或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本条款规定了专职监控人员的配备、职责及违法信息存档要求,其中也涉及到监控主管要定期以会议、培训、检查等形式对监控人员的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量。,GPS监控管理上岗人员

6、应具备的条件及应具备的技能,(1)分控中心人员必须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原则上不超过40岁,工作责任心强,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知识;,(3)熟悉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功能及使用要求,熟练掌握监控平台的操作;,(2)熟知道路交通运输和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能够正确纠正驾驶人违规行为,指挥驾驶人按规定行车,指导驾驶人正确使用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4)熟知本企业车辆号码、驾驶人配备情况、行驶线路、道路等级、车辆发车及到站时间等具体情况,熟知公司管理制度和处罚标准;,GPS专职监控人员职责,GPS管理人员必须熟悉GPS车辆监控系统使用管理规定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掌握GPS系统使用管理和操作方

7、法; 对公司所有营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全程全时监控,做好日常监控记录,填写监控日志,重要监控信息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负责GPS行驶记录仪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建立各种档案及时报送报表至公司; 及时上报车辆信息,反馈系统中的有误信息;核查在线车辆,对上传信息不正常的车辆及时进行电话联系,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 加强夜间运行车辆监控,适时向夜间运行车辆发送安全和中途休息提示信息。 重要数据要进行备份,其营运车辆运行相关监控数据应建档保存,在规定时限内不得丢失损坏,重要数据应及时备份。对违法驾驶员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重大以上事故的车辆监控信息应至少保存3年;一

8、般事故,至少保存1年; 适时维护更新电脑系统,保障GPS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及时处理各种违章现象,提供车辆位置、运行轨迹等信息查询服务,为客运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对超速违章或偏离正常行驶线路车辆及时发送警示信息并进行登记。及时对超速、疲劳驾驶报警车辆发送警示信息进行登记。每月统计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情况,填制专项表格,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结合不同的运输生产特点、重点节日、重大活动、气象特点,以及收到并确认的封堵、拥堵、限行、断路等道路消息后向所有入网车辆进行安全预防性的群发短信提示。对驾驶员报警信息进行复核、监听,并及时进行处理。 及时答复或处理车辆的求助信息,及时确认突发事件信息并上报; 对本

9、单位车辆已装GPS行驶记录仪要经常进行完好性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根据现场检查、抽查、驾驶员报告的故障信息对发现设备故障或工作不良,应及时强制车辆修理。厂方应给予问题车辆及时维修或更换; 催缴GPS行驶记录仪相关费用;,GPS动态监控的工作流程,规范释义中提到:客运企业负责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的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一般包括: 值班记录、监控交接班记录、监控记录、夜间运行车辆重点监控记录、发送信息记录、车载终端设备故障记录等。 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监控数据应当保存1个月(特别是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查询相关数据并进

10、行分析),重大以上事故监控信息保存3年,一般事故保存1年,日常数据至少保存1个月。,GPS记录的作用尤为重要,白天日常监控记录,GPS监控值班记录(白天) 单位 : 时间: 年 月 日至 日 天气:,夜间监控记录,车辆在平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通过轨迹回放等功能进行记录。如:速度不符、位置错位、摄像头摆放不正、显示异常、误报等情况。,通过日常的白天和夜间监控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每月要进行总结并将所有材料进行规范后汇总保存。,向上级或平台反映相关情况的文书:,第四十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设置的道路通行最高车速限值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对异常

11、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并事后进行处理。,该条款目前可以通过线路考察制作线路指导书,结合谷歌卫星地图,进行实时监控操作,缺点是占用人力精力较大,技术性太强,操作较困难。 但是专职监控人员应该掌握和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当中,对车速的有关规定,以便于对驾驶人发送警示提醒消息。对于监控当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要立即采取短信、电话等方式给予驾驶人警告,及时消除安全驾驶隐患,并在事后进行约谈、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理。 对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平台错误性信息,要及时记录,调查原因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设备厂家,请求解决。,处罚教育记录:,平台使

12、用问题反馈报告,第四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严重的应调离相应岗位,直至辞退。 第四十二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该条款强调的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动态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强监控部门、车辆管理部门、驾驶人管理部门、生产调度部门的有效衔接。主要的作用是保证车辆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运输过程的有效管控。比如:通过运行车辆反馈的路阻信息、恶

13、劣天气信息等,监控中心应及时确认,及时通知其他相关驾驶人和有关部门。 第四十三条 鼓励有条件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积极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动态监控工作。,第五十三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监控平台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该条款涉及企业内部一级监控和二级监控中的相关操作规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监控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来看,检修和维护主要是委托运营商负责。 二、车辆运行的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以下5点。

14、1、监控信息的采集。采集的方面主要包括:驾驶人、乘客、车辆运行状态等方面的异常或违法行为;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行为的监控信息;对加班、包车、旅游和夜间运行车辆进行特别监控。 2、信息处理。 a、对监控信息实行及时分类发布。包括严重违规行为信息和不良驾驶行为、设备异常等信息。 b、监控人员及时报告各类违章现象、设备异常以及相应的图像截图。 c、部门负责人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判别,记录在案。 3、监控设备故障报修。 值班人员要掌握设备的完好情况,定时查看相关监控设备的报修记录信息,预约运营商进行修复。,4、重点车辆的监控管理。 监控人员根据上级部门或单位管理的监控需求,设定重点监控车辆,一般包括屡次违章的车辆、包车客运车辆、旅游客运车辆、卧铺客车、夜间和山区行驶的客车等。 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有超载、超速、人为阻碍监控信号等违章现象时,该车纳入重点监控对象。 对纳入重点监控的车辆,如再次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要延长重点监控周期。 5、违章信息反馈处置要求。 客运企业内部负责车辆动态监控的部门应将监控发现的信息及时公布。 监控违章信息的处理回复,原则上应由所在单位安全分管领导签字审核,也可由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并盖章。涉及驾驶人违章的,要注明当事驾驶人姓名。,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 不当之处 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