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125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最新高三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一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离开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二、不要。本诗题为“江南春” ,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

2、,即使改成“十里” , “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 2三 (1) “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有店外飘来的其他的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等,更有金陵子弟来相送的浓香情意。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2)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和反诘的修辞手法。把别意比作东流水,且“试问”之;诗人把流水与愁思作对比,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人觉得新鲜、亲切,神情毕肖,韵味悠长。表现手法还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

3、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 ,情感表达饱满酣畅,有强烈的感染力。四、 (1) 两首诗的画面都很开阔。不同的是:浣溪沙的视角度是平视,画面侧重横向展开,显得疏朗,单纯;折桂令的视角度有平视、仰视、俯视,画面纵横、上下同时展开,显得错落有致,丰富而富于变化。(2) 反映词人内心矛盾的两句话是,3“白发戴花君莫笑” 、 “人生何处似尊前” 。前句表现了词人忘情欢乐,完全投入到了自然美景和觥筹交错中;后句表明词人借醉酒忘掉人生不得志的不快,词人的内心深处是痛苦的。五. (1)用的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 满腹愁绪

4、,日渐衰老,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让作者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六、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抒写伤春之情,下片抒写伤别之情。 (1 分)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执着专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2 分) (2)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全面地、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子心中愁情积淀积累的过程。 (2 分)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的萋萋芳草,近处的愁红惨绿,远远近近,都在4“催花雨”的搅拢下显得分外冷寂,把愁已经写尽、写透。 (2 分)到结句处,感情已积聚达到最高峰,全词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1 分)人们赞此词“

5、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实不为过。七、 (6 分)(1) “吐”照应第一句,说明这幅画的创作目的是把心中的块垒倾诉出来, (1 分)同时突出了横竹的气势,苍劲挺拔。 (1 分)(2)横竹苍劲挺拔,不为风雷所惊(硬朗、不屈) ,传神逼真。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把横竹比喻成卧龙,最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横竹的逼真。 (特点任写两个得 2 分,手法每个 1 分)八.(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2 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1 分)(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6、 (1 分)5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 (2 分)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九 (1)表达了词人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一点 1 分)(2) “亭亭”把耸立的高楼拟人化, (1分)抒发了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而深感哀伤。 (2 分)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 (1 分)“荧荧”既指“残灯斜照” ,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 (1 分)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2 分) ,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因思念而彻夜难眠, (1 分)读来令人叹惋不已。十

7、(每小题 3 分,共 6 分)“清” 。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指出“清”字 1 分,说明境界 2 分)6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大意正确即可酌情给分。 )十一、13. (3 分) 征人思乡的主题思想相同。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14. (3 分) 夜诗写景句为“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二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从诗写景句为“天山雪后胡风寒” ,将天山落雪与湖泊起风放在一句中表达,层层相接,加强了“寒”的意味,强化了行7军的艰难困苦。这种高浓缩的景物描写不仅以有限的文字传达出尽可能多的意味,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文望月思乡的思想感情。十二 (1)答:承上启下。 (1 分) “意转迷”承上“宦情羁思共凄凄”句, (1 分) “春半如秋意”引出下面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 “ 榕叶满庭莺乱啼” , (1 分)从而起到从“情”到“景” ,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作用。 (1

9、 分)(2)答:柳诗借景抒情,王诗借古抒怀(1 分) 。柳诗用花谢、叶落、莺啼来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被贬离乡之情。 (1 分)王诗以“雨丝风片里” “浓春烟景”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南京古城低回不尽昔盛今衰之感。 (1 分)十三. (9 分)(1)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8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4 分)(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2 分)(3)东

10、晋(或晋代) 陶渊明 桃花源记 (或归园田居 饮酒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3 分十四答: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 “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1 分) ;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1 分)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 分)答: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1 分)下阕“飞蓬”9句, “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

11、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1 分) ;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1 分)十五、 (1) (4 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1 分) ,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1 分) ;寄寓人事沧桑(1 分) 、自然永恒(1 分)以及对六朝兴废的感慨。(2) (3 分)比喻手法。 (1 分)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1 分) ,忧自己不得重用(1分) 。十六.(1) “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2)运用

12、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10十七(1)上一首用“何曾是两乡”的“明月” ,化远为近,表达自己与友人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下一首借“潇湘月”的遥远、孤高,由实而虚,抒发自己对友人悠长惆怅的别情。 (2)作者选取了令人“醉”不忍别的“橘柚香” 、 “引雨”的“江风”以及“凉”舟、 “潇湘月” 、 “清猿”等意象,组成一幅幅凄清感伤的画面,抒发情感,体现出融情于景的艺术特点;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借一“忆”字,巧妙转换实景为幻景, “遥(望)” 、 “愁听”之中,也体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点。十八(1)“又

13、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答案示例:诗人用“不恨” 、 “只恨”形成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2 分,只写“对举” “对比” “比较” ,而没有具体分析给 1 分。能从其它角度如反语、11比喻等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十九(1)此诗颜色多彩而又协调,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反衬手法。 (2)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

14、雨的孤独。 二十(1)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景色(喜爱山水喜山恋水)的情趣。 (2)“人家在何许”说的是:作者在深山中独行,只见秋山,不见房舍,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 。“云外一声鸡”说的是:正在沉思和找寻的时候,忽听得山间云外传来“喔喔”的一声鸡鸣。这一句“云外一声鸡” ,非常含蓄又自然地告诉我们:噢,原来住家在那山顶上哪!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二十一(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12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

15、主题的表达。 (2)有关。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二十二(1)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 “草漫漫” 、 “春事晚”以及“一汀烟雨杏花寒”等文字都表明此时已是暮春, “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形式刻画倚阑人凝眸深思的形象,第三句借“燕子不归”道出倚阑人心中思念之情。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你看: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

16、楚可怜。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二十三(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13照、映衬)的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芜。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缅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二十四(1)写事紧扣“送”字;绘景紧扣“暮雨”二字。 (2)诗意说明:第一联,写送别的地点,古代属于楚地的长江边,写时间,日暮时分,写景物,微雨绵绵。为下文表达送友之情作了铺垫。第二联,诗人通过描摹暮雨中的来帆和归鸟,衬托出送别友人时沉重的心情。而“帆来”与友人的乘船而去, “鸟去迟”(不愿离去)与友人的别离,又形成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