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1220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伍彩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无为”教育,开启孩子爱心之门浅谈对“无为”教育的点滴认识顺德区勒流中心小学 伍彩媚内容提要:“无为”教育是指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隐藏起教育的意图和手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建开放、自由、活泼的时空,让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的教育管理方式。它切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教育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必要深入了解其主要的特征与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宽松、自主、活泼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关键词:无为 隐蔽 爱心 关爱 示范 体验 宽容 期待【引子】两个故事。故事一: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撒欢尥蹶子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成为他们

2、的普遍行为。学校教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 、 “我是门,我也怕痛” ,诸如此类。可是不顶用。大厅门被踢破的那一天,教导员向校长建议: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家伙吧!校长笑着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 ,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的开启与闭合而不停地旋转。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的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2忧惧中学会了珍惜。这是一道玻璃门。故事二:天热了,学校离

3、海不远,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生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竟然造成了一个小天体营。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的功夫,他发现四下里其实没有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是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

4、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不能想象,如果当时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笔者不能不被这两位教育工作者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反复琢磨、体味他们博大宽宏的胸怀和敏捷锐利的教育机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懂教育的,其教育方法妙不可言。【正文】“润物细无声” “暗中保护”的教育“无为”教育,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很想和大家谈谈与“无为”教育有关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对“无为”教育的认识“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是“无背行,顺自然而为” 。3“无为”教育是指作为教育主导者的教师,隐藏起教育的意图和手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建开放、

5、自由、活泼的时空,让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的教育管理方式。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但是,当前教育存在相当多空洞、枯燥的说教,与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那一种教育现象的效果便愈大。 ”过早地暴露教育意图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无为”教育作为“春风化雨,润微细无声”式的教育管理,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方

6、法呢?二、无为教育的特征1. 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前文提到的校长安装玻璃门的事,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图的隐藏性。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小气,属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我花了一年努力教育后,便对他不再那么热心,将他归为那种只要不惹出事,也就别苛求的学生类。有时,怕他影响别人,我有事没事也常观察他一下,和班上的同学说要帮助他,要相互友爱。发现他课后经常和班上男生一起玩,也就4放心了,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和好同学玩在一起,只要老师一直强调爱心教育。可是过了一个月左右,他妈妈跑来找我时

7、,我才明白我大错特错了:由于我的态度冷淡下来,孩子们立刻觉得我已经不再喜欢他,不想理他了,所以再也没有人找他玩了,为了能和别人一起玩,他不惜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甚至是钱。他妈妈向我告状时还不忘请求我千万别批评别的同学,否则就真的再也没人和他玩了。我看着他妈妈,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因为自己也是妈妈了,更加感觉到作为教师我的一言一行是何等的有分量,在学生心中又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力,我没有责备任何人,只是知道了原来教学生求知之前,先要教会他们爱人,而真正的爱不是要求、不是强迫,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受。爱是一个广博的概念,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可怎样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爱呢?无数实践证明:爱源自被爱。

8、于是,我开展了一次中队会:寻求帮助。我让孩子们蒙上眼睛、绑住腿或者捂上嘴巴去完成某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求人,但被求之人可以选择帮助他或者拒绝他。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无助、害怕,体会到身有残疾的痛苦,也从中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雪上加霜的残忍,体会到受人点水之恩的意义,从而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从这件事之后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好多了,不是因为老师的要求和他玩帮助他了,而是自己自发的关心他帮助他。因为学生们懂得了爱和帮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2. 教育手段的间接性:5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有: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而不运用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某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

9、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比直接的教育手段更有力量。从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异。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作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大苹果!”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重要的道路: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这位母亲没有说教式的训导,却用苹果让孩子懂得了一个道理,直到孩子长大了对事还记忆犹新。3.

10、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示范作用。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自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今年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同学,他患了地中海贫血,身体虚弱,经常都会请病假几天,几个星期不等,这次,他又因为感冒发烧而请了几个星期假了,心里的确担心。虽然每天都会发信息给家长询问他的情况,6但工作的关系,不能腾出时间去看望。她妈妈的电话来了,说孩子想快点上学,每天都问有什么作业,在病床上也拿书来看,我很感动。于

11、是当天晚上,我特意买了一张卡纸,制作了一张卡片,画上图案,写上祝福语。第二天,我跟全班同学说:“老师很想念生病的小江同学,做了一张卡,写上祝愿,你们也想送去祝福吗?”全班异口同声的说“想”“那就在卡上签上你的名字,写写你的祝福吧!”全班同学传递着这张卡片,签名,写祝福的话,有的写着“小江,我们等着你回来踢毽子。 ”有的写着“小江,你不用担心,回来了我帮你补课呀!”孩子发自内心的语言虽然稚嫩,但打动人心,他们传递的不单是一张卡片,还是一份真挚的关爱。后来,听他妈妈说,他收到了卡片,流了眼泪,他妈妈也流泪了。4. 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独立思索和创造性探索,不断为个体开启新的可能

12、性的大门。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对生活细胞的感悟、亲身体验后才会真正内在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活着、生活着,是否体验到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乐趣,并从中获得有关存在和生活的意义。今个学期,我校四年级有一个女同学患上淋巴癌,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于是学校发出了捐款的倡议,这是对孩子善良,关爱他人的教育的一个好契机。我先从一幅妈妈背着一个带着口罩的女孩子爬着楼梯的照片引入,“谁在校园里见过这样的一个情景?”,有几个同学说,7“我见过”“是,我都不知道她怎么在校园里都带口罩”“我想她是生病,要妈妈背她上学”“她是我校四年级的梁靖同学,她生

13、病了,你想了解原因吗?”“想”“那我们可以通过采访、询问她的老师、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孩子们就带着这好奇心利用下课及放学期间去打听,打听到的都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和其他同学。又让他们利用网络去了解这病的成因,怎么医治,需要的费用,班会课上让他们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调查了解,他们知道了这病的医治难,费用昂贵,患病的人痛苦不堪,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同情心,学生马上就行动起来,捐款的数目每天递增。这次捐助行动,学生不但受到关心帮助别人的教育,而且懂得生命的珍贵,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三、“无为”教育的实施策略实施“无为”教育,我们要根据“无为”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实施以下策略,

14、营造出一种无为教育的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构建起“无为”教育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1、 以身作则小学生正处于最具可塑性的人生阶段,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身上体现着教师的教育影响。 “亲其师,信其理” ,教师良好的品格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它“润物细无声” ,它胜于言教,学生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受到教育。2、 宽容与鼓励有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会不遗余力地、甚至苦口婆心地8向学生步步进逼,不留余地,不给学生以喘息的机会,常常规劝、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真可谓好话说尽,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更不领情。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害怕别人批评的心理,特别是老师。

15、他们都渴望被人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宽容和激励最能渗入学生心中,使学生自主地用心地把事情做得最好。3、 静心守护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最纯洁的心灵是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如前文沙滩上的校长一样,暗暗地守护着他们的心灵。教师们还可以每天给学生一张笑脸,学生喜欢老师的笑脸,笑脸能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当孩子成功时,给予赞许的笑;当孩子犯错时,给予宽容的笑;当孩子改错是,给予欣慰的笑。4、亲身体验没有亲身的体验,就没有觉悟。亲身体验即通过教育者积极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受教育者自己“内心角色”去感悟,去体会,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