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0830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3)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如右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又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能推出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

2、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常用的灭火物质或器材。,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图标如下:,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二、燃料和热量 1.化石燃料 通常是指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磷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3、(2)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3)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有的需放出热量,称为放热反应;有的需吸收热量,称为吸热反应。 (2)燃料的充分利用:使燃料充分利用的措施有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SO2、NO2,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4、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 (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使用乙醇汽油。加大尾气检测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C2H5OH+3O2 2CO2+3H2O。 (2)氢气。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3)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4)能源的分类。,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错误;通过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以下可以灭火,而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一定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答案:C,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现象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现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需要氧气,C项错误。 答案:C,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3.学习化学要

7、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现象或操作解释不正确的是( ) 解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漏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不能点火检查,C项错误。 答案:C,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4.能源和环保都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D.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解析: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A项错误;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B项错误;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D项

8、错误。 答案:C,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5.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盖紧锅盖灭火 B.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中 C.天然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解析:白磷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燃,所以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中是错误的,B项错误。 答案:B,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 A.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9、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C.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 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去检查液化气管道是否漏气,应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判断,D项错误。 答案:D,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项错误;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不是干冰,它们是两

10、种不同的物质,B项错误;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等方法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C项错误。 答案:D,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8.“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被誉为未来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是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 (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天然气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煤 b.石油 c.氢能 (3)CH4在空气中燃烧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 能,而CH4-O2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

11、转化为 能的装置。 (4)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 。,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答案:(1)75% 有机化合物 (2)不可 c (3)热 电 (4)CH4+CO2 2CO+2H2 12,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9.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9,解析:(1)棉花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棉花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燃烧,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

13、长,棉花上的水分蒸发,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蘸水的棉花也燃烧了;(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蜡烛将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答案:(1)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蘸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 (2)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3)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 【例1】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

14、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然后他与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铜片上的红磷 ,铜片上的白磷 ,水中的白磷 。 (2)按B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3)进行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A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从A实验现象和B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小李将A装置改进成C装置进行实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用C装置做实验时,观察到气球的现象为 。装置C的优点是 。,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解析:(1

15、)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因此不会燃烧;水中的白磷由于不能与氧气接触,因此也不燃烧;(2)由于水中的白磷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水中的白磷会燃烧;(3)A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燃烧,由此可得出物质要燃烧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对照和B实验现象可得出,物质要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5)用C装置做实验时,由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得试管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因此试管上方的气球先膨胀,而后由于气体减少温度降低,试管内压强减小,因此气球又变瘪,而盛放红磷的试管内没有发生反应,气体压强仅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因此试管上方的气球变化不明显;改进后的图C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不燃烧 燃烧 不燃烧 (2)水中的白磷会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5)盛放白磷的试管上方气球先膨胀后变瘪,盛放红磷的试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