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疗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0499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runnstrom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brunnstrom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brunnstrom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brunnstrom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brunnstrom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runnstrom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runnstrom疗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Signe Brunnstrom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中枢神经损伤之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过程,即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的过程。,二、基本治疗原理,1.正确认识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和肢体的整体运动模式是正常运动发育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情况下脊髓和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被高位中枢抑制而不表现出来。脑卒中后,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抑制解除,原始反射和肢体的整体运动模式得以释放,成为脑卒中患者恢复过程中必然的阶段。 2.合理利用异常模式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过程即即联合反

2、应-共同运动-分离运动的过程。该过程无法避免,主张早期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反应,让患者观察到自己的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之后再从共同运动模式向分离运动模式发展。,三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周围性瘫痪 (量变) 0 1 2 3 4 5,弛缓阶段,痉挛阶段,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正常,四 原始反射,1.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非对称性 2.同侧屈伸反射 3.交叉屈伸反射 4.阳性支持反射 5.紧张性腰反射,五 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1.联合反应 健侧肢体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患侧肢体相应肌群出现相似的运动或肌张力增高。联合反应出现的前提是患侧

3、肢体存在肌张力,且联合反应的强弱与痉挛程度呈正相关。Raimiste现象 2.共同运动 有意识的不可控制的运动模式,是脊髓水平的原始粗大运动,,六 临床应用,1治疗顺序 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分离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转变。 利用异常粗大运动模式诱发收缩,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联合反应阶段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然后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半随意控制阶段,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第13阶段的治疗,利用原始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诱发运动反应,常用方法: 屈曲运动:健侧上肢屈肘是施加阻力,面部转向健侧,轻叩上、中斜方肌、菱形肌和肱二头肌引起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伸展运动:患者仰卧,健侧上肢伸展施加阻力,面部转向患侧,轻叩三角肌,引起上肢的共同运动。 第4-5阶段的治疗 抑制共同运动,加强随意运动。,操作方法,1.卧位和床上训练 (1)床上卧位 利用紧张性腰反射的作用 (2)床上训练 床上翻身:紧张性腰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从健侧翻身起床: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髋、膝关节屈曲时利用下肢屈曲共同运动来刺激踝关节背屈肌,坐位训练,坐位平衡 诱发平衡反应 前方倾斜及躯干前倾 躯干旋转 头、颈运动 肩关节的活动 髋关节的活动,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