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90130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教育功能的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的发展徐忠明同济大学图书馆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的定位进行分析,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及“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简单介绍了国外 “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进经验;最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Xu zhongmingTongji University LibraryAbstract:T

2、he article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the education function localiza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 elaborated several kind of relations which the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the education superiority and “the information acc

3、omplishment”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should process correctly; Briefed overseas “the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simply the education advanced experience; Finally to Our countr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al reform several suggestions.Key words: Universities library;In

4、formation Literacy;Education function;1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竞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就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要在 21 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而高等学校历来就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实验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2 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

5、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1992 年 Doyle 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根据 Doyle 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信息知识1 。信息是知识的知识。它与知识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但提供知识,而且还提供知识的来源和生成方式。因此所谓信息知识,包括知识本身,还包

6、括知识的来源,知识和知识的生成方式的知识。而信息认识,指的是一种基于信息知识的对信息的态度。信息需求。信息需求首先是对知识的需求。信息需求与知识需求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需求者产生了对知识的需求的同时,这种对知识的需求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来源和生成方式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必然会导致对信息的需求。 “知识需求”这种态度也可以使我们获取知识,但它没有信息需求所指向的双重获得:获得知识,同时还获得了关于知识的知识。因而,信息需求是创造知识的需求。信息获取。知道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法,获取什么知识,这就是信息获取。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爆炸,要学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不知道我们该学什么,要学的东西在什么地方,有

7、没有这种知识,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信息获取就会出问题。信息获取的两个关键是,知识预测(即对知识发展的一种预料)和信息技术的掌握。信息使用与信息创造。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信息免疫。信息免疫是对来自信息自身的病毒,即错误和有害信息的抗御力。它涉及信息甄别和信息的标准制定两项内容。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就是在以计算机网络文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一种生存能力。信息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一样是

8、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的构成要素,信息素养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的定位3.1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中有许多优势2(1)信息资源、技术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在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教学评估方案”中,图书馆是评估重点,申报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图书文献数据也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在特定的领域内拥有比较完整的,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服务于教学科研,满足本校读者群的信息需求。随着电子资源的普及,文献信息结构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课堂的功能得到伸延、扩大和深化。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计算机网络资源,

9、都使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拥有本馆的局域网络,还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提供了保障。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手段在向计算机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局域网络化,有的正在利用远程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远程信息检索。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阅读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光盘,并在 Internet 上浏览网络图书馆,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大学生在图书馆阅读的同时,也达到培养他们利用现代信息的技能。(2)第二课堂的优势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图书馆为大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以及个性的

10、培养提供了自由空间。图书馆虽然是第二课堂,但在图书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图书,并进行深入钻研。图书馆搜集整理提供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前沿思想,为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图书馆这一“学生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除配合学校第一课堂教学开展工作,使学生能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充实、完善第一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外,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图书馆学到第一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理想场所。(3)环境育人优势信息素养教育是对人的品质养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信息素养教育

11、的环境,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影响很大。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人文景观之一,幽雅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走进图书馆大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应该是一个宽阔的大厅,便捷的微机查找系统,安静舒适的借书、阅览环境,各阅览室空间布局合理,书籍排列整齐有序,墙上适当张贴伟人、科学家的肖像、名人格言警句等,这些既能美化室内视觉空间,又能营造出色彩淡雅的环境,读者在这种环境中读书学习,学习效果会很理想。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专业期刊、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专题资料等时效性强的文献往往比教材更快地传播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另外,由于图书资料提供的信息视角广、分支细、专题讨论深入,与综合性、概

12、括性较强的教材相比,更易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保证其创新活动处于学科前沿。图书馆还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以及本校的科研、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资料积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综述论文的写作技巧等。将文献信息检索利用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报研究,培养学生具有所学专业的情报调研、综述能力。通过参与情报课题的研究,使大学生对情报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利用有更直接的体验图书馆应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3.2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

13、”教育绝对不是图书馆单方面的事,必须依靠学校方方面面的合作。这个定位问题必须要认识清楚。其中,有两个关系是至为重要,它们也涉及对“信息素养”内涵和“信息素养”教育意义的理解。(1)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

14、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社会中,物质世界正在隐退到信息世界的背后,各类信息组成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影响着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因而构成了人们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但概括起来,它主要具有五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信息技术是指同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有关的技术。现代信

15、息技术是指 70 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等,其中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为主导。信息技术的重点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基本应用。信息素养能力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之上,二者是不可分的,当然也有重叠的。(2)信息素养与高等教育整体的关系“信息素养”是整个高等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部 2002 年 2 月颁布的

16、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二条再次规定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明确了高校图书馆要对大学生进行品质塑造和扩大知识面的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要落实在全校教学计划中并要有相应的课程。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局出发,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无论是其自身的,还是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都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它确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事实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课程整合也确已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图书馆要与学校相关院系和管理部门密切合作,统筹分工。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要与院系老师的课程教学结合。4 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进经验德国总理施罗德在 1997“德国-21 世纪”大会上致辞时强调,为确保德国在信息时代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政府将采取措施改革教学内容,以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质” ,以“尽快缩小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