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90108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3.2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与保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 汪 丹,目录,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五快”: 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四好”:情绪好、 干劲好、处世好、人际好。,健康幸福的源泉,一、什么是亚健康,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适应能力降低的生理状态。,1.定义,2.范围,据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世界人口中有近半数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发表数据表明:处于亚健

2、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3.原因,环境,心理,气候突变、环境污染、办公场所密闭等,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高脂饮食、节食、偏食、饮食不规律等,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生活不规律等,生活方式,饮食,4.危害,失眠、食欲不振、易疲劳、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腹泻,有隐性遗传病、慢性病、性功能障碍等等。 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5.识别处于亚健康的方法,二、什么是中医养生,关键机体自愈功能的激发和利用,1.体系,2.方法,顺应自然+形神兼养 +动静结合 三位一体模式,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动静

3、结合,(1)顺应自然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春温春生,秋凉 秋收,夏热夏长,冬寒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人之生气,长气,秋冬养人之收气、藏气 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 参时调阴阳,顺时用药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春夏养阳“三伏灸”,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驱散内伏寒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常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颈肩腰腿痛、肠胃虚寒、慢性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等。孕妇、心脏病

4、患者、阴虚火旺体质者、有皮肤病的人不适合。,秋冬养阴“膏方”,秋冬季节人体的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增加,营养物质容易吸收,并且储藏在体内。 一般认为冬令进补的起始时间以冬至前后为最佳。立冬后到立春前皆可。,膏方:是中医调治的一种中药剂型,因其制作过程将中药煎煮浓缩后呈膏状,故名“膏方”。对于先天体弱、亚健康状态、妇女更年期、老年慢性病、病后及手术后恢复期等更加适宜。,(2)形神兼养,养生家嵇康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内经指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也就是说,必须重视生活规律、调节饮食、锻炼身体,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才能健旺。

5、“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指不仅是身体上的平衡,而且是情感上的平衡。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3)动静结合,以动养形“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以静养神内经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淮南子亦云:“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生命在于运动,但生命也包括静止,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延年益寿。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正常机体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自我调节,维持人体阴阳气血、升降出入的相对平衡。出现一定限度内的偏失,未成

6、显著疾病的状态即为亚健康。 内经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说明亚健康的隐患比较隐秘,而且是慢慢形成的,不容易引起我们的重视。,三、怎样用中医调养亚健康,1.原则,“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饮食而慎起居 坚五脏而通经络 避虚邪而安正气,寒性体质寒者热之 手脚常冰凉,怕风,怕冷 不喜喝水,很少口渴 经常有气无力 精神萎靡,脸色苍白 尿多而色淡,常腹泻,2.方法(按体质调养),热性体质热者寒之 口干舌燥,口臭口苦 喜喝冷饮 脾气易躁易怒 尿少而色黄 常便秘且大便干硬 身体经常发热,面红耳赤 舌红且有厚厚的黄苔,气虚体质补中益气 气少懒

7、言,四肢乏力 食欲不振 不喜运动,稍动则喘 脉虚无力,血虚体质补血生血 形体消瘦,面色无华 毛发稀疏,爪甲不荣 健忘,头晕,失眠多梦 四肢麻木 女性月经量少,阴虚体质滋阴降火 形体消瘦,两颧潮红, 心烦气躁 口渴喜冷饮,常生口疮 盗汗,手足心发热冒汗 小便黄、便秘,阳虚体质温阳散寒 畏寒怕冷,腰膝酸痛 嗜睡乏力 脸色苍白,不喜喝水 性欲减退 尿少而夜尿频,易腹泻,痰湿体质祛湿化痰 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 眼睑微浮肿 喜食肥甘、懒动、多汗而粘 胸闷痰多,口中粘腻或发甜 关节疼痛重着 大便正常或便稀 脉滑、舌体胖、苔滑腻。,3.典型症状和对策,(1)肝气郁结 症状:胸闷,抑郁或心

8、烦易怒,胁肋或腹部胀闷不适,咽部如有物梗阻,舌质暗,脉弦,可伴有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方药:柴胡疏肝散、逍遥散,(2)脾胃虚弱,症状:食少腹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较稀,舌淡苔白,脉缓弱。,方药: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3)心脾两虚,症状:经常心神不宁,惶惶不安,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食欲不振,身倦乏力,容易皮下出血,女性月经量少,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方药:归脾丸、人参养荣丸,(4)肝肾阴虚,症状:腰膝酸软,头晕无力,双目干涩,健忘失眠,耳鸣潮热,咽干口燥易生疮,舌红苔少,脉细数。,方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5)肺气亏虚(免疫力下降),症状:气短乏力,

9、动则加重,自汗畏风,容易感冒咳嗽。舌淡苔白,脉虚。,方药:玉屏风散、黄芪口服液,4.自我按摩法,(1)益肾按摩法 取穴:神阙、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命门(肚脐正对的后方)。 方法: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分别按摩以上穴位。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2)按揉太溪滋阴补肾,取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能:太溪穴是肾的原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功能。可治肾虚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气短喘促、慢性咽炎等症。,(3)按揉内关护心健胃,取穴: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 功能:是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日常保健要穴,经常按揉内关,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心肌功能

10、。 方法:每天两分钟左右,力量不需太大,有酸胀感即可。,按灸足三里第一长寿穴,取穴: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 功能: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益气养血、温运脾阳、防止早衰。 方法:每天按揉10分钟,或敲打60下,或每周艾灸12次,每次15分钟。,按揉曲池清泻郁热,取穴: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 功能:具有泻热作用,可用于缓解心情烦燥,治疗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等。是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保健穴位。 方法:每天5分钟,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按揉太冲平肝清热,取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失眠、梦多,尤其是

11、恶梦不断。每晚临睡前点按太冲穴10分钟左右。可缓解烦燥易怒、头晕眼花、血压不稳等。治疗经前综合征、月经周期或前或后不规律等,在月经来临前一周开始每天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按揉三阴交妇女保健穴,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的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过胖过瘦、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多种妇科疾病。孕妇不能刺激此穴,以免导致流产。,按揉涌泉强身养颜,取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当第2,3足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功能: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现状。经常按摩涌泉穴能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对很多妇科和生殖系统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5.其他疗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到现在的广播体操、瑜伽等,其中的一招一式都寓意深远,与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息息相关,通过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调节全身的功能状态。,祝 您 健 康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