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0042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4张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地质作用,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一、内力作用,长白山天池(吉林),岩浆活动的“杰作”,2.变质作用: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大理石,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最终重新结晶形成的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这反映的是哪个故事?,喜马拉雅山,3、地壳运动 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内力)引起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的构造运动。,如:板块运动、地震,想一想,

2、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哪一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最为显著呢?,它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褶 皱 山 脉,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断裂带,东非大裂谷,公元79年15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东非大裂谷形成包含地壳的哪种运动形式?那么,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地壳水平运动为主; 地壳垂直运

3、动为辅。,基本形式,运动方向,对岩层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水平运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两者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结果相互渗透-叠加;但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合作总结,内力作用,岩浆运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火山地貌等,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分类,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力,流水,冰川,生物,动力,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在水、冰川、空气在

4、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作用下,可从一地移到另一地方,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定义: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1.风化作用,二、外力作用,8上述景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外力作用的什么过程(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2、侵蚀作用,定义: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 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影响:使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从而形成 侵蚀地貌。,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力侵蚀地貌(西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河流沟谷、峡

5、谷,瀑 布,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西南地区,流水侵蚀地貌,溶洞,钟乳石,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冰斗,刃脊,海蚀柱,海水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拱桥,海水侵蚀掉的泥沙哪里去了?,冰川搬运,河流搬运,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把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河流、风的搬运选择性(分选性); 冰川搬运不具有选择性(分选性)。,4.堆积作用,在搬运的过程中,如果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扇,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沙丘,请绘制上面两幅图的风向,黄土高原是

6、怎样形成的?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910题。 9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10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冰川堆积地貌,2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 A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海浪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分类,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风力,流水,冰川,生物,动力,风化地貌,侵蚀地貌:风力侵

7、蚀地貌;海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冰川堆积地貌,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 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

8、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双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解析:在不同地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不同: 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较湿润地区以流水的作用为主, 地势较高的地区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地势低洼处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 做题关键是判断出来图中各箭头表示的地理过程。 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而成, 二者之间的b应为风力搬运作用,c是流水搬运,

9、d是流水沉积. 答案:AB,2000万年来,珠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高度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存在。,但以内力作用为主。,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 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 844.43米。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

10、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岩浆运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火山地貌或熔岩流地貌,侵蚀,风化,搬运,堆积,侵蚀地貌,堆积地貌,使地表高低不平,使地表趋于平缓,课堂小结,重熔再生,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各类岩石相互转换岩浆 岩浆岩的形成: 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的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

11、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的形成: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冷却 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 再生,(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_ B _ C _ D _ (2)从_到形成各种_ ,又到新_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3)图中A、B、C、D过程中,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把握三点: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单向) 2。大多数情况下,由变质岩重熔再生变

12、成岩浆 3。沉积岩和变质岩都可以由另两种岩石转化而来,课堂巩固2,读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有五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 ,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只填序号)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4)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 、 、 、 、 、 、 、 、 。,岩浆,各类岩石,岩浆,3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 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2)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A太湖石昆石 B雨花石砾岩 C雨花石昆石 D砾岩昆石,【解析】 由材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其中雨花石和太湖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而昆石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而形成的。昆石只能由岩浆冷却形成,而雨花石可以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砾岩。 【答案】 (1)D (2)B,知识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