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89905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中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已有利于其它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教学育人的重要途径。广大师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可见,校园文化是办学的灵魂,学校的根本,是衡量学生文明程度和师生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人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氛围,而且还包括复杂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师生员工对象物化活动的一种产物,是校园文化的空

2、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从校园物态形式上来看,它分为环境文化、设施文化、装饰文化。环境文化,主要是校容校貌,如校园的建筑和布局,室内外的绿化、美化、净化等,设施文化主要是行政装备、教学设施等,装饰文化主要是传播物质精神文化的某些载体。校园物质文化体现在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上,校园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基本设施和绿化美化。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既体现学校的物质条件,也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构成积极的潜在教育功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广播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2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校园墙壁也在

3、说话的远大目标。 ”因而,优化校园布局与建筑设计,美化校园环境,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又是发挥育人功能重要途径。学校的建筑布局象征着校园文化的气氛。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各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并形成一定的传统。如在教学里布置的国旗、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校训、 中学生守则 、 日常行为规范等和在教师办公室布置教师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名言等,都是为了达此目的。校园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为标准,以布局、卫生、文化、整修、管理为重点。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即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博采从长,独具匠心,构建多姿多彩的育人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与本地区社会文化建设相适应,协调一致,构成一个完成的整体。例如,学校的基本建设从整体规划到景点设计,从校门口的位置到校园内外的美化,从操场的布局到现代化设备的购进,应尽量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相适应,不脱离区域的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要协调一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整个校园犹如一个人体,建筑楼群为人体的骨架,应结构合理;校门口为人体的头部,应头正方圆;道路为人体脉络,顺畅有序;花草树木风景小区为人体的服饰,美观大方;操场为人的脸面规范周正。要考虑到校园建设内部3个体与群体之间,各要素之间,各区域

5、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生动、和谐的美感。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传统文化建设要协调一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新项目的建设一定要与传统建设相协调,既发扬传统文化,又注意发展创新。在空间位置上做到错落有致,在结构造型上做到相互对应。特别是校园里景点的增设,绿化美化的设计,力求与传统文化协调一致,即继承传统校园文化,又开发出新的校园文化特色。优美、恬静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校园环境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字一画都应精心要锶和整体安排。校门口可艺术造型,要对师生有一定启迪,校园内花坛建设,做到造型各异,错落有致,奇特新颖。室内布置,根据处室功能,整体安排,教室、实验室、图书

6、室、寝室、办公室、食堂、餐厅、礼堂等,都应合理布置,发挥其应有教育功能。形成校园文化的多层次,多规格的表现形式。总之,要让墙壁说话,令花草树木陶冶情操,各室建设并驾齐驱,板报专栏常换常新。使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形成层次,又有其特点,使校园物质文化呈现出“朴实、自然、高雅大方”的特点,既具有现代文化的底蕴,又要富有壮志益情的深远教育意义。实践证明,坚持整体性原则,既能考虑到空间的立体性,又能考虑到时间的连续性,既考虑到布局的合理,又考虑到结构的完整,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完美的最佳校园物质文化结构。二、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即校园布局和设计力求完美,把“尽量”符

7、合可有教育4性作为最高原则,把教育渗透到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突出建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校园环境的影响,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形成种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民和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这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如: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即使是冬季,也绿绿葱葱,青翠欲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设花园式、园林化校园,使之充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蕴含着美的神韵,而美观气派的校训墙,内容丰富多彩的“知识窗”,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宣传栏,异彩

8、纷呈的“文化走廊、宣传画廊、活动剪影、读报橱窗”等人文景观更发挥出自然景观不可替代的作用,营造人文景观,让学校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堵墙壁都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三、思想性原则要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校园物质文化应当具有教育导向作用,引导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认可并遵守它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等,充分发挥其规范约束作用,约束控制学生自身行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腐蚀,这一作用就决定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思想性原则。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纪律观念、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校园文化所营造的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对铸造学生性格、品德会产生良好

9、的效益。因此校园环境建设要注重思想性。如在醒目的地方张5贴催人奋进的校训、名言警句,是其更换学校阶段性的评比、表扬板报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创新性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地,决定了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及较强的创新能力,设计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时代脉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性认识上的高度,设计水平的高层次,情感追求上的高尚,都体现校园物质文化 高层次性、超前性和创新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时代代性都适合于校园文化,只有那些积极的富有朝气活力的时代因素,才能成为校园文化

10、构成的有机要素,因而不同时代对校园物质文化有不同的要求,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必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五、实效性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要坚持实效性原则。一所学校的布局,必须从有利于师生工作和学习、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出发,要做到错落有致,方便合理,相互协调。要从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的目标出发,在美化中要注意与校园经济相结合,做到观赏、陶冶、启迪、怡情和经济效益增长相统一。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默化的影响。要做到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景点设置精心独到,校园设施设备配置齐备,6绿化、

11、美化、净化工作得体,整所学校的自然环境总体上达到新、齐、净、绿、美的要求。坚持实效性原则,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应该做到:科学规划校园,加强校舍建设。如校舍建设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以免造成相互影响。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做到美观耐看。对于学校的建筑物,应重视维护更新,以保持常新常丽。校园的整体建设争取做到园林式、花园式。重视校容校貌治理,确保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校园内要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条件具备的条

12、件下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要道路要平整洁净。对学校扩建和改造校园工程,要高起点规划,在功能设置、建筑装修上要上档次,在环境“三化”建设上要有新意、有特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校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花草树木的管理看护,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四无”要求,即: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散养家禽、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舍天天打扫,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合理配置设施,建设好教育阵地。学校要设置标准的旗杆、旗台,建设适应学校规模的宣传橱窗,加强学校德育室、校史7室、少先队队部、阅览室及各功能室的建设。学校的校门、屏风、花

13、墙、台阶、雕塑等辅助建筑要体现出学校特色,从形式到色彩都力求发挥愉悦学生身心和文化影响的功能。同时,学校要在适当位置设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等永久性标语,以及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牌。通过隐性教育环境的暗示和潜移默化作用,不断规范师生行为,提高师生人文素养。群策群力,综合整治周边环境。不论是校内小环境,还是校外大环境,都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特别是黄、赌、毒及腐败现象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此,学校要自觉加强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要积极争取所在地

14、政府的支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安静、和谐、健康的氛围,保证学校整体环境上的洁净幽雅。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六、立体性原则校园物质文化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它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实施全方位、主体性教育原则,教育设施的直观性、教育橱窗的启迪性,教育内容的秩序渐进性。教育对象的因材施教等都要求在环境文化、设施文化、装饰文化等物8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立体性。要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作为三

15、维结构模式,在形式途径上表现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首先是直观建筑的环境育人,其次是设施文化的直观育人,再次是装饰文化的启迪育人。使师生在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的氛围里受到教育,这种多渠道、互相联系、渗透、相互影响,体现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立体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常规教学,常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方位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隐性课程的性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激励人的理想,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美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素质。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也是师生文化、艺术、思想、情操和素养的自我深化。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也好比是学校的“脸面” ,它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校风、校纪以及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与素质,反映着校长的治校态度、办学宗旨与办学水平。校园物质文化就像一本物理的教科书,它“桃李不言”的传递着“教育信息”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育人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坚持从整体、实效、育人等原则,建设科技含量高、造型优美、高雅别致的校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师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