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89783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基地教学研究中心高一化学教师培训资料课件人教版必修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教师培训方案 培训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王磊、毕华林、刘克文) 高一必修教材分析 (王晶、李文鼎) 教学指导意见 模块学习要求 (唐建华、黄冬芳) 单元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各区县高一教研员),高一教师培训方案 培训时间,编 写 目 的 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及模块学习要求、教材,理解新课程的目标、结构及内容特点。 合作编写单元(节)教学设计,选择优秀上传教师研修网 重点:课时的控制、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开放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 为教师继续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提供参考。,编写单元教学设计,编 写 要求 分工合作:听从培训组织者统一安排,小组形式完成章节教学设计电子稿 完

2、成时间:培训结束前,电子稿交给本区县高一化学教研员 后续工作:选择优秀进行修改,上传北京市教师研修网,编写单元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一)范畴不同 教案的基本组成是教学过程,侧重教什么、如何教。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既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生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侧重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既不仅说明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可以说,教案是教学设计的结果,教学设计是教案的过程和基础。,一、教

3、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二)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以及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三)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 教学设计可分为许多层次:学科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课时)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

4、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必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节(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必修课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概述,本章内容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学时建议,教学方式和方法分析 教学资源建议,(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化学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

5、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模块学习要求进行分析,(二)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 学习目标分析 (二) 重难点分析 (三) 教学内容安排 (四)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分课时写) (五) 教学资源建议 (六)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七) 课堂评价建议,样 例1,样 例2,(二)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撰写要求 1. 以节为单位,多人合作完成,体现整体设计的思想。 2. 不只罗列内容,而且要有分析。 3. 注意问题: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开放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 ) 化学反应的限度,关注学生的原认知水平及新认知脉络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先前经验) 学

6、生还想知道什么?(自发动机) 学生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 学生如何知道什么?(教学过程),课例分析,课例:化学反应的限度 思考问题: (1)学生已有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哪些? (2)学生可能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化学反应的问题? (3)通过这一节学习,学生能获得哪些新认识?,设计方案一,引入 提出问题: 碘极易溶于KI中,反应生成KI3,反应后溶液仍体现碘的化学性质。 师生交流研讨、实验探究: 碘过量 碘少量 反应后溶液都表现出碘的性质,交流研讨 得出结论 得出可逆反应概念,提出问题 何时达到反应的最大程度?,提供数据 SO2与O2反应时间与各物质的浓度 学生绘制图形 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 速

7、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交流研讨 得出结论 反应平衡状态的特征,设计方案二,设计方案三,1. 明确知识对深化、发展学生的认识的作用;,2. 关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3. 注重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层次性。,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知识,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知识,教学设计原则,如何进行教学设计,1.分析教材: 知识线索(正文)确定知识的深广度及呈现方式 活动线索(活动性栏目)确定教学过程的学生活动 资料线索(资料性栏目或正文)选择合适的STS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交流与研讨:在原有认识化学反应的基础上,进行设问。,阅读与研讨: 有一类反应不能完全进行;体会这类反应在

8、实际中的存在。,小结整理: 得出可逆反应的概念。 体会研究可逆反应的实际意义,思考与交流: 结合具体、实际反应,加深对可逆反应的理解,读图讨论: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研讨得出另一个主要特征:物质浓度不再改变。,建议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外界条件改变时,会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可以选择NO2在温度改变时平衡移动的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新课引入,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角,可逆反应,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形成概念和深化理解概念两个环节,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1.分析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

9、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 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确定问题线索; 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进行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宏观),为什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被全部消耗?,可逆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如何解释?,可逆反应是否会“停止”?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建立及深化理解,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吗?,数据,微观图示,数据,教师讲述,实验探究,具体的化学反应,1.分析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 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确定问题线索; 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

10、要的证据;,进行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3.完成教案,4.进行课后反思,案例展示:化学反应的限度,观察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寻找每组内两个化学 反应的异同,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2)Fe + 2HCl(浓) = FeCl2 + H2 Fe + 2HCl(稀) = FeCl2 + H2,(3)2CO + O2 = 2CO2 2SO2+O2 2SO3,点燃,催化剂,可逆反应,提出问题1: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新课引入,观察下列数据,思考: 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表1:反应 中,,0.04,0.1,0.14,0.2,1.2,反应结束后SO2物质

11、的量,100,10,5,1,0.5,n(O2)/mol,2,2,2,2,2,n(SO2)/mol,2SO2+O2 2SO3,催化剂,认识可逆反应,观察上图,用你的语言描述上图所表示的反应的进行情况,思考:为什么可逆反应中,SO2等反应物不可能被全部消耗?,认识可逆反应,问题2,(小结、板书),1.什么是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3.正反应、逆反应,提出问题3:可逆反应会“停止”吗?,观察下列数据表,思考:反应 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了?说明你的理由。,2SO2+O2 2SO3,催化剂,建立化学平衡,提出问题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设问),建立化学平衡,教师讲解,提出问题5:化学平衡状态有

12、什么特征?,逆反应,正反应,建立化学平衡,(小结、板书),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阅读教材),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SO2与O2反应时,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将如何变化?并尝试在坐标图中进行表示。,2SO2+O2 2SO3,分小组讨论:,请分析反应 或,N2+ 3H2 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2NO2 N2O4,(1)请你描述上述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在同一瞬间参加反应的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2)请你在坐标图中表示出上述反应在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 化情况。并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平衡状态时, 正、逆反应依然在进行,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

13、度不变?,(红棕色),(无色),巩固化学平衡概念,提出问题6: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吗?,实验:,温度改变时,反应 的化学平衡状态会改变吗?,2NO2 N2O4,(红棕色),(无色),化学平衡的移动,讨论:,1.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哪些物理量会发生改变?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利于观察?,2.实验过程中,什么现象可以表征各物质的浓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结:,冷水,常温,热水,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怎样定量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怎样移动?,怎样根据化学反应的 快慢和限度选择合适 的反应条件?,课堂总结,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二) 氨和铵盐,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 ) 化学反应的限度,编写节教学设计的分工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