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773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2欣赏诗文中典型的形象特点.(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古诗词(曲)赏析 专题讲(二) 赏析诗文中的形象,单位:学大教育西安分公司 高新校区 语文组 主讲:李红丽,请欣赏古典诗歌,幻灯片播放,激情激趣。,思考: 1、诗中塑造了什么形象? 2、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1、诗人用白描手法诗塑造了一个在清水碧波中曲颈高歌的白鹅形象。 2、表达了诗人看此时欢快喜悦的思想感情。,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诗人无论是抒发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心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还是阐释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离不开形象。因此只有真正理解

2、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中都有哪些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意境。 物写景诗或杂事中的物象。,形象的特点:,(1)可感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狭阔、虚实、动静、远近、急缓等。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动有静,有美妙有聒噪。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肤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3、等。“羌管悠悠霜满地”,(2)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直接抒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忠心。 间接抒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达了作者漫步钱塘湖边,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3)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安静秀雅的美能给人以轻松愉悦、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 如:曹操的观沧海 建功立业的豪情 杜甫的望岳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李清照的武陵春 满腹忧愁,中考考纲解读

4、,内容解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判断形象所包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能力解读:E级,鉴赏评价。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考点精析,要求: 1、把握形象(人、景、物)的特征。 2、分析寓于形象(人、景、物)中的思想感情。 3、理解形象(人、景、物)的典型意义。,常见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把握形象的特征) (3)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 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型的步骤: 第

5、一步:是什么形象; 第二步:形象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感情)。 答题格式:形象特点感情(意义),答题规范:诗人通过对(1、物象)(2、神情诗歌原词、动作诗歌原词、心理诗歌原词、衣着诗歌原词;或者“所见、所闻、所感”等)的(修辞手法)描写,采用手法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几个问题,1、什么是意象? 2、什么是意境? 3、什么是物象? 4、意象、物象与意境有什么关系?,1、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意象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

6、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先想到,再想到,总结一下,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1、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即: 意象=形象+情思(作者、读者)

7、,什么是诗中的意境?,2、什么是诗中的意境?,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意:即指作者的主观情思,思想感情。 境:指自然景象。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即:意境=客观景物+主观情思(诗人、读者),3、意象与意境有什么关系?,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我们把这一个意象称之为物象。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诗中只有一个意象梅花。这里的梅花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香色俱佳,独步早春,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的早梅形象。营造出一种坚贞不屈,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12组意象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苍凉而辽阔。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

9、断肠”之情。 反过来,意象又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图示,简而言之: 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形象+情思(作者、读者) 一个形象 物象 意境=客观景物 +主观情思(诗人、读者) N个形象 意境,(一)欣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人物分类: 作品中的人物 和 抒情主人公 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中的形象就是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关雎 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

10、中歌咏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爱情故事,着重表现了男子的执着与转一。,2、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解答此类题型分析步骤: 第一步:什么人; 第二步:人物形象在干什么,具体的情态特点是什么; 第三步:抒发人物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格式:人特点感情,典题精析,2010年江西卷 例1:读望江南 梳洗罢温庭筠 望江南 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表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注释: 脉脉(mm)含情凝视、情

11、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白蘋(pn)一种水中的浮草,分析: 什么人?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作者温庭筠,唐代文学家,诗词兼工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读诗判断主人公应是一女子。 在干什么?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动作)梳洗罢,独依望江楼。女子临镜梳妆,顾影自赏,着意修饰一番 ,独上高楼依楼而望。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下很多余地,这里的梳洗可不是普通人的梳洗,而是特定人物(闺中女子),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而做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心情是激动的、喜悦的、又是寂寞难耐的。 观景。观景的结果是“过尽千帆

12、皆不是”(心理),紧承上句,与前一句描写女子精修细描等待爱人归来的欢快心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了女子当时的失望伤心。而“斜晖脉脉”的景色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女子的痛苦难耐。结末,“肠断白蘋洲”(心理)更深刻鲜明的描画出女子思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当时具体的环境,揣摩人我的情感倾向 统观全诗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而至绝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提问: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回答: 1、塑造了一位着意修饰的深闺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形象。 2、表达了她从日出到

13、日落,由希望变失望,而至绝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2010年湖北卷 例2:阅读李白独坐敬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形象。,分析: 什么人?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李白,或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假若为诗人自己,那李白一贯的豪放飘逸、傲岸不羁、孤僻高傲的性格特征便给我们以提示。 在干什么?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独坐敬亭山。 “独坐” 的动作描写将主人公当时的孤独、寂寞的心境鲜明地点染了出来。 相看两不厌。“相看”,谁与谁得对看?最后一句回答了我们,”唯有敬亭山”。人与山的对望,却能 “两不厌”。这里作者运用拟人化修辞

14、将山人格化,山有情,人有意,人与物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天人合一境界。足见诗中主人公情趣之高雅,性情之超脱,真是乐得清闲。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孤僻高傲的性格特点。 孤云独去闲。“孤”“独”“闲”三字用拟人化手法生动的描绘了云朵在天空悠悠飘游的样子。我们知道云的孤独闲不是云本身具有的,而是抒情主人公移情于物产生的美学效果。以云的孤独闲烘托人的孤独闲。 众鸟高飞尽。鸟高飞,且不见了踪影“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日已近西,迫近薄暮。渲染的是一种苍茫的氛围。 想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结合当时具体的环境,揣摩人我的情感倾向 统观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薄暮苍苍,众鸟归巢,游云独去,人山对望,的画面。

15、表达了主人公虽孤虽独却乐的清闲的惬意心境。,提问:试分析诗中形象。 分析: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距已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实战演习,例1、2009年盐城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两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 答案: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8、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例2、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