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490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06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6页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6页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6页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6页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4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四大经典培训资料,温岭市中医院医教科,黄帝内经篇,一,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 ) A.法于阴阳 B.和于术数 C.起居有节 D.延年益寿 答案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选(D)。,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 ) A .思想安静乐观 B .精神充沛不妄耗 C. 顺应四时 D. 面部安祥 答案分析:恬惔虚无是指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所以选(A),3.以下哪项是女子七岁的生命特征? ( ) A肾气盛 B.任脉通 C.

2、任脉虚 D.肾气实 答案分析: 内经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3、。”所以选(A).,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A.肾气充盛 B.太冲脉盛 C.年龄二七 D.脾胃强盛 答案分析: 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至:指肾气充盛而产生的促进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达到充盛。至:极也。此处有充盛的意思。所以选(A)。,5. “背者,胸中之府”,胸中指的是( ) A 心肺 B. 胸腔 C. 肺 D. 脏腑 答案分析: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腑将坏矣。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腑。所以选(A)。,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体现了:(A) A.未病先防的思想 B.有病

4、早治的思想 C.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思想 D.善治者治皮毛的思想,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含义是:( ) A.道路 B.本原 C.道理 D.规律 答案分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 “道” 指规律, 所以选(D)。,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 “本”是指:( ) A.病因 B.病机 C.病性 D.阴阳 答案分析: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时一定要推求阴阳的盛衰。这是因为: 1).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2).从病因上看,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

5、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3).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钢首先辨别阴阳。所以选(D),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 阳基本内容的哪一方面?( ) A.对立 B.互根 C.互制 D.转化 答案分析:阳生阴亦生,阴杀阳亦杀,阴阳两个方面协调统一,相辅为用。所以选(B),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气味辛甘,其性能是:( ) A.因表发散 B.发散而属阳 C.宣通肺气 D.发汗 答案分析: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所以选(B),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 “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

6、别 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 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 D.邪火与正气之别 答案分析:壮火为病理之火,即亢盛的阳气;少火为生理之火,即和平的阳气。此句意思是:药食气味纯阳的壮火之品能使人体正气虚衰,药食气味温和的少火之品能使人体正气盛壮。所以选(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 ) A.散气 B.生气 C.耗津 D.耗血 答案分析: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所以选 (A)。,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 “少火”能够:( ) A.食气 B.生气 C.生津 D.化血 答案分析: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所以选 (B)。,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 “气”指的是(

7、B) A.阴气 B.元气 C.阳气 D.卫气,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B)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B.阴阳的制约关系 C .阴阳的转化关系 D.阴阳的升降关系,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肢体动摇震颤是由于:(A) A.风邪为胜 B. 寒邪为胜 C.热邪为胜 D.燥邪为胜,1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C) A.生之本,神之变也 B.为五藏六府之大主 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D.主身之血脉,18.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 “膻中”是指(A) A.心包络 B.上气海部位 C.下气海部位 D.气海穴,1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的生理功能是:(D)

8、A.推动气血运行 B.主气 C.积宗气 D.喜乐出焉 答案分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20.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是: (D) A.经脉之海 B .受盛之官 C.气血之海 D. 仓廪之官 答案分析: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2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C ) A.藏血 B.主疏泄 C.主谋虑 D.主筋,2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 “变化”是指:( D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 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 D.食化而变粪,2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中 “化物”应

9、解释为:( C ) A.对水谷消化吸收 B.分清别浊 C.化生水谷之精气 D.化生营气,24.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 “神明”的意思是:( B ) A.阴阳不测之谓神 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脏腑的功能活动 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25.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 C ) A.中渎之官 B.传道之官 C.受盛之官 D决渎之官 答案分析: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26.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相傅之官”是指:(B) A.心 B. 肺 C.肝 D. 肾 答案分析: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27.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

10、“将军之官”是指:( C ) A.心 B. 肺 C.肝 D.肾,28.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 “胆”为:( A ) A.中正之官 B.传道之官 C.相傅之官 D.决渎之官 答案分析:“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2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 “心”为:( D ) A.相傅之官 B.将军之官 C.臣使之官 D.君主之官,3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腑?( D ) A.肝 B.心 C.肾 D.胆 答案分析: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3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主 “罢极之本”的脏是:( B ) A.心 B.肝 C.肺 D.肾 答案分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

11、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其味酸,其色苍。,32.素问五藏别论指出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D) A.既藏又泻 B.藏于阴而象于地 C.实而不满 D.满而不实,33.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实而不满 B.满而不实 C.藏而不泻 D.久藏五脏浊气,34.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的部位在(B) A.足少阴肾经 B. 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阳脾经,35.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 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五十度,36.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B) A.昼行于阴、夜行

12、于阳 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 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37.据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是(B) A.气血同行 B.气血同源 C.气为血之帅 D.血为气之母,38.灵枢决气篇指出 “一气化六气”,此“一气”指的是(D) A.肾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微之气,39.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D) A.熏肤充身泽毛 B.宣五谷味 C.补益脑髓 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40.据灵枢本藏,具有 “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作用的是( A )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4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心”的病证为:(B) A.诸热瞀

13、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42.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下”的病证为:(B) A.诸湿肿满 B.诸厥固泄 C.诸胀腹大 D.诸呕吐酸,暴注下迫,43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 “皆属于上”的病证为:(B) A.诸逆冲上 B.诸痿喘呕 C.诸气膹郁 D.诸躁狂越,44.素问热论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 “伤寒”一词的含义是:(C)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45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A) A.小肠 B.大肠 C.脾 D.胃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而痛矣!,46.素问举痛

14、论所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见症是:(D) A.喘动应手 B.宿昔成积 C.痛甚不可按 D.按之痛止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47.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A) A.经脉 B.肌肉 C.脏腑 D.关节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48.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C) A.经脉 B.心包络 C.五脏 D.六腑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痛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49素问举痛论中的“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是因

15、寒邪客于:(A) A.肝经 B.胆经 C.冲脉 D.任脉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50.“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痛。甚不可按”是因寒邪侵入导致(D) A.小络急引 B.脉不通 C.脉泣血虚 D.脉充大而血气乱 答案分析: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51.根据素问举痛论的内容,“按之而痛止”是因寒邪客于:(B) A.夹脊之脉 B.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小络中 C.肌表的经脉中 D.背俞之脉 答案分析: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52.素问:痹论中,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是何种邪气为胜?(B) A.风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