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429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七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二,合肥师范学院 2014年函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一节 沈约、谢朓tio与永明体,一、永明体的概念 随着声律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永明年间(齐武帝年号,) ,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故又称新体诗。“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tio和王融等。,二、“永明体”的出现 1.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g ;汝南周颙yng ,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2.沈约的作用 沈约著有

2、四声谱,并进一步对五言诗中的四声,提出“八忌”,即后人所说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是后者,即为犯平头病。,第二字和第七字同声,尤其,“八病”之一: 平头,例如:,五言诗第一字和第六字同声,,秋月照绿波,白云隐星汉。,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病,齐梁之前,时有犯此,,同声,为上 尾。此为诗中巨,“八病”之二: 上尾,齐梁之后,无有犯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与第十字,例如:,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果将“楼”改为“家”,则无嫌。),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五字同声;两头细,中央粗,,“八病”之三: 鹤膝,例如:,五言诗

3、第五字,不得与第十,陟野看阳春,登楼望初节。,绿池始沾裳,弱兰未央结。,三、永明体作家 1.沈约 永明新体诗的主要实践者;钟嵘评其诗作“长于清怨”,但“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1)山水诗、如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2)离别诗,如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3)悼do亡怀旧诗,如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

4、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2、谢朓,齐梁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与谢灵运同族,并称为“二谢”,后代称他“小谢”;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1、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眺则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地部分,经过精心地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 谢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情与景往往是割裂开来的;谢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2、诗歌的情感。 感

5、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 写景也大多是清丽悠远,极少有强烈激荡的情绪,也极少有尖锐的线条,刺目的色彩,和跃动不宁的形象。 永明十一年以后的诗,很多蕴涵着仕宦的忧虑,虽是同样以写景见长,但写景与抒情的结合更为自然紧密。,3、“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谢朓语,见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的审美观念。要达到“圆美流转”,语言的清新流畅与声韵的铿锵婉转是十分重要的因素。,4.善于熔裁警句。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jn永,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

6、内登望); “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 “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高斋视事);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 (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谢朓在诗史上的地位,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对后来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诗的繁荣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 李白: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 金陵城楼月下吟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书叔云 杜甫: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吹听嘘。 寄岑嘉州,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大谢注重言理,小谢重在抒情; 大谢情景两分,小谢融

7、情于景; 大谢写景刻板,小谢善于剪裁; 大谢富艳典重,小谢清新流丽。,“二谢”山水诗比较,3.王融、范云、江淹、何逊、吴均、阴铿kng 王融诗歌: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 何逊诗歌:语言清新省净而又精彩,尤其注重审音炼字、工偶精对,是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 阴铿的诗:善于锻炼字句,对仗工整,讲究声律,很多作品都可视为唐代五律的滥觞ln shng 。 (先导、先河.常用于指起因,引领潮流之意)。,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以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逐步向以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yn 、萧统,萧纲诗人集团,1.竟陵王萧子良

8、与竟陵八友,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zhu)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梁书武帝本纪 代表作家:“竟陵八友”,2. 梁武帝文士集团 “高祖聪明文思,光宅区宇,旁求儒雅,诏采异人,文章之盛,焕乎俱集。每所御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善者,赐以金帛,诣阙庭而献赋颂者,或引见焉。其在位者,则沈约、江淹、任昉,并以文采,妙绝当时,至若彭城到沆、吴兴丘迟、东海王僧孺、吴郡张率等,或直入文德,通燕寿光,皆后来之选也。” 梁书文学传序,3、萧统文士集团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

9、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梁书昭明太子传) 成就: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或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4.萧纲文士集团,大力创作宫体诗 徐陵编集玉台新咏,收集汉以来的宫帏诗歌 代表作家: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徐庾体”)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宫体诗,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朱熹,梁陈时代思想环境宽松,皇室生活闲适,社会风气奢靡。文学思想的主潮是重娱乐、尚轻艳。 所谓宫体诗,就是描写宫廷生活,尤其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重声律对偶,词采华艳的诗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对后世的影响: 华丽的诗风一直蔓延到隋代

10、和初唐 比永明体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成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 咏物和描写女性是主要题材 情调上,尚轻艳 风格上,柔靡缓弱 艺术上,注重词藻、声律与 对偶,三 从市井到宫廷,一、从市井到宫廷:宫体诗的形成 南朝皇帝皆出身行伍,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进之风。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满足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另外,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形成“宫廷诗”。 二、宫体诗的内容 宫体诗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又主要集中在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又主要

11、写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萧纲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娇开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萧绎戏作艳诗 入堂值小妇,出门遇故夫。 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踯躅。 摇兹扇似月,掩此泪如珠。 今怀固无已,故情今有余。,三、宫体诗的特点: 宫体诗注重词藻,对偶和声律。追求形式,内容贫乏。如萧纲采菱曲:“菱花落复合,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已基本合律。 不过,宫体诗在诗歌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1、吟咏情性,传承了诗歌的永恒主题。 2、变革求新,推进了古诗的律化进程。 3、体物写情,拓宽了诗歌表现的意象领域。(扇、镜、灯、幔、阶等等) 总之,宫体诗存在在内空贫乏,视野狭窄的缺点,但它又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为后人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女性美,构造了诗歌的形式美,强化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