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082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侵华,复习目标: 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理解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经过: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 3.结果: 4.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辛丑条约 1.内容: 3.影响:,世界形势、日本、列强、中国、导火线,割三地、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第12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赔款、设使馆界、拆炮驻军、禁反、设外务部,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虎门

2、销烟,打开市场,英 国,南京条约 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英法联军,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东学党起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日本,八国联军,马关条约,双半社会大大加深,镇压义和团,瓜分中国,辛丑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知识小结,“修约”遭拒,损害中国主权,使中国逐渐步入双半社会深渊,中国革命进入翻地反封的民主革命时期。,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促进了政治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

3、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使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交礼仪、生活习俗等发生变化,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思维拓展,1.(2010年 全国)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随堂演练,A,2、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

4、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2012 海南)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 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B,4(2011 全国)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

5、坤一、湖光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条约,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护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B,5.(2010年江苏湖州模拟)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张义说:“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他们当 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6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

6、:“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 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 B C D,C,B,7.(2010广东汕头模拟)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D,再见,(1)世界形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7、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蓄谋已久,(1855)“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责难朝鲜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1887)“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朝,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亚洲,中国,满蒙,朝鲜,台湾,世界,(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4)清政府:

8、腐败懦弱,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材料: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材料中,日本所需要“中日冲突” 是怎样实现的?,(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2)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蓄谋已久,(4)清政府:腐败懦弱,(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1)世界形势: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瓜分世界,甲午战争之背景分析,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决战,威海卫战役,辽东之战,甲午战争之历史回顾,邓世昌之死:“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随从刘忠抛

9、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甲午战争之历史回顾,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据记载:尸体抬了一个月才抬完。两万多尸体,堆成尸山,日本人用火烧了十几天才烧完,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1896年11月,日军撤出旅

10、顺后,清朝派来接收旅顺的官员顾元勋在此树立了第一块碑石,亲书“万忠墓”三个大字,以示祭奠。,甲午战争之历史回顾,2001版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决定。”,甲午战争之歪曲历史,甲午战争之败局既定马关条约:1895.4,中国为何败?,内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制度落后;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支持。,根本原因,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

11、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二亿,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开四口,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设工厂,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甲午战争之结果和主要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图中的“鱼”和“渔夫”分别指代什么?,(2)三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是不是在帮助中国?,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甲午战争之战后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清未诗人丘逢甲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12、,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1)1896年 (2)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1、马关条约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甲午战争之知识延伸,对日本: 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膨胀。,对中国: 损失惨重,不堪重负,更难发展; 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进了中华民

13、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涨。,2、这场战争对中日双方产生了哪些更深远的影响?,甲午战争之知识延伸,日本在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资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但是其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加上本身农民运动的缺陷性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后被抛弃并走向了失败,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导火索。,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4、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会势力活动猖獗,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禁神佛忘祖先。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话学真言;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净,大清一统庆生平。,据材料,谈谈你如何认识“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灭洋,2、对义和团“扶清灭洋

15、”口号的认识,扶清,(1)、反映了朴素的爱国意识,(2)、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1)、有利于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2)、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3、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联军统帅瓦德西,材料显示出义和团运动怎样的影响?,(1)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2) 义和团运动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清政府承认了义和团合法地位后,义和团

16、民进入京津地区,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要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国家:,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3、特点:,英、俄、德、法、 美、日、意、奥,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大清门,联军进入紫禁城,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战争进程,1、天津保卫战(1900、61900、7) 老龙头火车站战役 紫竹林租界战役,天津陷落,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1900、71900、8),围攻西什库教堂,围攻东交民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