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018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 2008.10.,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 国内外研究概况,三、技术定义和作用,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四、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四项关键技术: 秸秆与表土处理; 免耕播种施肥; 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深松。实施要点如下:,秸秆与表土处理,秸秆处理是为了既保持良好的地面覆盖,又不过分影响播种作业,秸秆包括地面

2、覆盖与地下根茬因土两部分,减少蒸发主要靠地面覆盖,减少风蚀则主要靠根茬固土。,免耕播种施肥,。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必须使用免耕播种机,由于施肥量大,种子和肥料之间要保持5cm左右的距离,种肥可垂直分施、也可以侧分施或水平分施,以肥料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为好。为减少蒸发,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量小,种子应播在湿土上。,杂草及病虫害控制,这是保护性耕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一般情况下杂草和病虫害不严重。但必须随时观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杂草用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发现虫害后喷杀虫剂。,深松土壤,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犁,但机器作

3、业及人畜仍不断对地面压实,因此,一定时期土壤需要深松。根据情况,每2-3年松一次,深度30cm左右,以利作物根系发育。对新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硬底层。,五、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秸秆还田机 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他作物秸秆 免耕播种机 小麦类小粒种子、玉米类大粒种子 植保喷雾机 压力喷雾、弥雾机、土壤消毒机械 土壤深送机 全方位深松机、行间局部深松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植保机械,六、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实例,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收获)-机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小麦-机

4、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杆处理)酌情机械深松-玉米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五、技术模式及作业质量 1、技术模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 同时秸秆粉碎还田,人工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机械植保,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机械深松(3-5年一次),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机械植保,2、作业质量 (1)秸秆覆盖,小麦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小麦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50%以上,玉米免耕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95%以上,玉米免耕播种后 秸秆覆盖率60%以

5、上,玉米秸秆覆盖,小麦秸秆覆盖,(2)少耕、免耕播种 动土面积,小麦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33%以上,玉米免耕播种动土面积为12%以上,作业深度,小麦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cm,玉米免耕播种种子化肥分布剖面图 作业深度约cm,出苗情况 小麦、玉米均无缺苗断垄现象。,小麦出苗情况,玉米出苗情况,六、技术应用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0.4,2.2,0-10cm 深度,10-30cm 深度,30-100cm 深度,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1.6,2.0,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1.9,1.4,旱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单位:%,土壤含水率变

6、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旱地) 单位:%,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0.9,0.5,0-10cm 深度,10-30cm 深度,30-100cm 深度,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2.8,1.8,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2.1,1.4,水浇地土壤含水率变化示意图,单位:%,土壤含水率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杜楼(水浇地) 单位:%,2、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0.038,0.106,0-10cm 深度,10-20cm 深度,20-30cm 深度,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0.060,0.060,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0.005,土壤有机质

7、变化示意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传统耕作,0.065,0.021,0.008,0.005,单位:%,土壤有机质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0-10cm 深度,10-20cm 深度,20-30cm 深度,土壤容重变化示意图,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传统耕作,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传统耕作,秸秆直立免耕,秸秆还田免耕,传统耕作,0.02,0.04,0.02,0.02,0.04,0.04,0.02,0.02,0.03,3、土壤容重的变化,单位:g/cm3,土壤容重变化一览表 地点:偃师市首阳山镇保庄村 单位:g/cm3,土壤水分、有机质、容重采样测试,在六年未耕的试验

8、田里,检测到152条/m2蚯蚓,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 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3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草害普遍偏轻,差异不明显;有些地方秸秆覆盖杂草相对较少。,保护性耕作玉米、小麦生长情况,5、地表覆盖情况,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50%以上,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60%以上,6、作物生长情况 (1)小麦生长情况 生产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有效分蘖多于传统耕作,亩成穗 数比传统耕作多0.12.1万个,穗粒数比 传统耕作多0.22.7粒,千粒重比传统耕 作重1.01.5克,从而使产量增加。2003 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25公斤。 2004年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亩增产 28.7公斤。,传 统 耕

9、 作,保护性耕作,测试小麦分蘖,测试小麦基本苗,小麦测产,调查小麦生长情况,保护性耕作小麦不同时期生长情况,(2)玉米生长情况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1449个,千粒重高616克,2003年度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玉米亩增产32.3公斤;2004年度玉米每亩增产39.5公斤。,保护性耕作,传 统 耕 作,玉米性状及产量测试,七、应注意的问题,秸秆覆盖量过多或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会导致播种时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缺苗断垄等播种质量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适应性、可靠性仍然不是很理想,对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是机具质量,如刀片磨损快、轴承、排种盒易损等; 二 是在土壤湿度较大或者肥料潮湿的情况下,排种、排肥管易堵塞; 三 是对作物灌溉不利,加上秸秆或残茬的阻挡,增加水流阻力,对作物灌溉有一定影响。,应注意的问题,保护性耕作杂草控制较困难。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其次,有的杂草受秸秆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影响杀草效果。保护性耕作必须更仔细的观察杂草情况,发现杂草,在幼苗时就及时喷施除草剂,或用机械锄草。,应注意的问题,深松时间的间隔 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的区别,深松效果,深松机田间作业效果,欢迎批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