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912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程化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教学问题,“老”由来已久 “大”举足轻重 “难”事倍功半,初中作文教学的常见缺憾,战略上重视,战术上随意 (一) 无序随意 (二) 顾此失彼 (三) 简单草率 (四) 浅尝辄止 (五) 雁过无痕 (六) 隔靴搔痒 (七) 剑走偏锋 (八) 旷日持久,(一) 无序随意,1.教学依据: 既往经验+ 课本单元练习设计+ 自认为优秀的题目+ 备课组的要求+ 考试题目+ 网上资料 等 2.实际做法: 随机地选用作文训练题目和要求,往往因偶然碰到比预设更好的题目就随意更换。 多一次少一次并没有什么不妥;先训练后训练也无所谓,(二) 顾此失彼 1.根源: 缺乏三年“一盘棋”的总体规划

2、和全局眼光。 2.表现: 或受考试指挥棒左右,记叙、议论类文体训练过度,而其他文体(新闻、演讲稿、合同书、通知、启事)基本不教; 或某些写作技能点训练过度,而其他训练点极少落实; 或由于功利思想作祟,适合应试的作文套路训练过度,而抒写真性情的写作方式不受推崇,国内外作文教学比较,(三) 简单草率,1.普遍想法: 作文教学事倍功半,倒不如省下时间和精力在阅读教学和基础方面多得些分数。 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悟性、功底,教师无能为力。 作文教学重在多读多写,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2.通行做法: 布置题目说明要求限时写作批改打分简略评讲,(四) 浅尝辄止,指导和帮助只是停留于浅层的陈述性知

3、识,如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点面结合?哪些课文运用了先扬后抑? 例1:描写要生动问题:只给了学生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知识(人物描写的种类、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无法转化为可操作性强的技能。 学生最缺乏的却是更深层次的程序性知识,即解释“怎么做”的知识,如怎么围绕中心选材?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五) 雁过无痕,极少数优秀学生习作偶然幸运的受到关注; 绝大多数教师几乎没有收集学生作品的习惯; 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往往只有模糊的印象; 考前,很少回顾自己的作品,也很少有学生自觉地收集自己的作品,更不用说写在作文本以外的试卷作文、片段、周记、日记等; 很难通过今昔纵比得到些许启发感悟,总结出经验

4、教训,(六) 隔靴搔痒,1.通常表现: 常常以“本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等模糊语言,对学生作品进行抽象地个别评价; 或以概括罗列的方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共同不足作出概括性的集体评价。 2.实际效果: 除了被点名的个别学生,多数学生沦为旁观者,不认为那是在讲自己,因而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七) 剑走偏锋,1.通常表现: (挠痒痒) 下载了别人的课件,没有针对性; 照搬了集体的课件,缺乏实用性; 沿用了往届的课件,失却时效性 2.实际效果: 练不练差别不大,听没听影响不大,上不上变化不大 低效,(八) 旷日持久,部分教师因精批细改、备课上课、杂务缠身、突发事件等缘故,批改周期过长,导致

5、评讲时师生都缺乏应有的热情。,以过程化训练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尝试,宏观 初中六个学期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序列 中观 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的整个过程 微观 一堂具体的作文教学课的范式,总体框架,主要设想,1.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是初中学段,还是一次作文训练、一堂作文课,都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每次作文训练都应当在学情起点和理想目标之间找到契合点,依据此确定切合实际的的训练目标,并时时用以检验训练活动的有效性。 3.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有着自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学生初稿完成后,这次作文训练不仅不该画上句号,还应该以此为起点,展开对症下药式的分析、评价、交流和升

6、格活动。,(一)初中作文训练的宏观设计,树立全局意识:每个学期夯实阶段性训练,即便班级和教师变动,初中各学段应该到位的训练得到落实。 全区各初中语文教师有了大体上共通的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情、教情等实际灵活增删,不至于因师资水平参差、生源条件差异等因素而太离谱。 接受实践检验并不断改进,确保训练的底线。,2012年版蓬江区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及配套教案和课件,六大序列 1.技能序列 2.内容序列 3.文题序列 4.范文序列 5.写作环节序列 6.文体序列,1.技能序列,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三种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 何更生 作文教学

7、心理学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内容知识 眼前的紫藤萝、记忆中的花、弟弟 的病情、“文革”人们的不幸,哲理 写作技能 托物言志、对比 策略性知识 抒情散文、委婉含蓄、 见想悟,初中作文训练序列主要的技能点,1记叙文序列 (1)观察与积累训练;(2)审题立意训练;(3)选材训练;(4)构思组材训练;(5)记事(一件事与多件事)训练;(6)详略安排训练;(7)写人训练(一人与多人)训练;(8)记叙顺序训练;(9)过渡与照应训练;(10)绘景训练;(11)状物训练;(12)作文修改训练;(13)语言锤炼训练;(1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训练;(15)开头与结尾训练;(16)快速作文训练;(17)应试作文训

8、练。 2议论文序列 (1)提炼观点训练;(2)选择论据训练;(3)议论文结构训练;(4)语言锤炼训练;(5)说服力训练;(6)论证方法训练;(7)一事一议训练;(8)读后感训练;(9)话题作文训练;(10)立论与驳论训练。 3说明文序列 (1)观察与概括事物特点训练;(2)说明顺序训练;(3)说明方法训练;(4)说明结构训练;(5)说明语言训练;(6)实用性说明文训练。 4应用文序列。(小作文) (1)通知训练;(2)启事训练;(3)常用书信训练;(4)专用书信训练;(5)计划与总结训练;(6)合同训练;(7)调查报告训练。,2.内容序列,教材单元与人文主题的系统兼顾,发挥课文“读写结合,以读

9、促写”的功能。 若将初中六册书36个单元一一罗列出来,就不难发现编者其实已经周全地考虑到青少年所应当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生主题,让学生接受较为全面的教育。,初中阶段各单元人文主题,3.文题序列,根据单元人文主题,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考情需要,拟定好每次作文训练的题目和内容,确保全覆盖。 (1)命题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选题作文 (2)写作内容 写实(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内心世界)+ 虚构(想象作文、童话寓言、故事新编),4.范文序列 (1)典范课文 (2)经典范例他版课文、旧版课文、经典时文、往届佳作、下水文、往届失误文 5.写作环节序列 审题立意选材组

10、材列提纲成文修改 6.文体序列 全面训练,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兼顾说明文、应用文。,资源共享,组织全区骨干教师将每一次的训练内容编写成操作性强的教案和课件,作为保底式的共性资料,供全区语文教师共享。每位教师再根据学情实际,进行个性化地改进。 2015年版2015年蓬江区初中作文训练序列,(二)一次作文训练的完整过程设计,1.中学生写作素材的发掘与积累策略,(1)中学生作文题材的常见缺憾 陈旧化陈腐不堪 讴歌母爱,总是让妈妈深夜背作者步行上医院,或者让她在昏黄的油灯下为作者缝补衣服,要么就把最好吃的鱼肉让给作者而自己只吃鱼头 论述坚持的重要性,总是让爱迪生在证明某种材料不适合后继续埋头研究灯丝

11、,让马克思边读书边在图书馆书桌下的水泥地上踏出脚印,让诺贝尔无数次从火药实验失败的硝烟中从头再来, 模式化“假大空”的不良文风,一些细节的不合常理 如写打算去帮助一位急需援手的陌生人时,心理活动描写总是提及雷锋、赖宁;决心勇敢地说出真相时,常常提到小学课文中列宁打破花瓶勇于认错;歌颂某人坚持原则,往往引用列宁与卫兵的故事, 抽象化,三言两语就将一件重要的事情笼统地概述完毕,告诉给读者的不是“具体情形如何”,而是“我的印象和结论如何”。 记流水账式的将事件平铺直叙。, 虚假化,编造一些悲情伤感的故事,杜撰一些与事实不符的情节,企图通过夸大其词或虚张声势,来赚取读者的好评。 如好端端地让父母离异,

12、自己成为缺少关爱的“多余人”;原本体格健全,非要写自己有残疾,表现自己“身残志坚”的美德;明明自己见到乞丐就避之不及,却硬要写自己如何悲天悯人,如何帮助他, 平庸化,给人平淡庸常、人云亦云的感觉。题材“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写母爱就选取诸如她给“我”做爱吃的菜、每天都叮嘱要注意安全、总是把“我”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每天督促“我”早些休息之类的日常小事来写;歌颂老师常常写老师认真备课,对待学生很关心,自己没课时经常到窗外巡查, 低幼化,没有按照初中生应有的思维水平去写,写出来的内容呈现小学生的特点。 如:写到两种念头的纠结斗争时,就“脑海中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吵”;因为父母的行为让自己有些感动时,就

13、“一头扑进妈妈(爸爸)的怀里”,还说“妈妈(爸爸),我爱你”;提及同学的名字,还总是“小明”“小红”, 狭窄化,作文内容反映的生活圈子很小,写成功多半是“进步了多少名”“获得了什么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坚持完成了任务”;写挫折无非是“考砸了”“比赛输了”“伙伴之间闹矛盾了”;写帮助同学就是“辅导作业”“生病了送校医室” 平时作文批阅感受应当是“文如其人,各如其面”;却是“似曾相识,套路类似”,进而“审美疲劳,味同嚼蜡”。,(2)发掘与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人的经验有两种来源 直接的(5%)+ 间接的(95%)。 直接经历类素材的发掘与积累 A.专题观察 以日记、片段作文、随笔等方式记录,如同

14、美术素描。,a.人物,单项与综合:外貌(含性别、年龄、面容、发型、肤色、神情、姿态、服饰、身材)、动作(含习惯动作、特定动作、异常动作)、语言(含强调、语速、说话时的神态等)等方面的内容; 单个人的仔细端详与几个人物的异同比较。,活用范例,b.景物,观察什么? 不同天气时天空中的云彩、日月、光线、飞鸟、雨水等 不同季节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外形等,上学放学途中或节假日车流、街道、建筑、灯光、绿化带、行人等 外出时见到的风景区、乡村、原野、江河湖海、树木 如何观察?观察方法 连续多次的比较 定点观察(平视、仰视、俯视、鸟瞰等)、移步换形等各种观察方法 观察的重点放在外形、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变化,

15、B.限题回顾,即限定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回顾新近发生的真实的事件。如:每周必练。,日积月累的好处,首先,学会做有心人,处处留心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习惯; 其次,几乎没有两篇作文用到相同的素材,真切细致; 另外,“我手写我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一开始学生可能记录和表现得很不好,但每周都及时点评和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记录会越来越精彩。),C. 头脑风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a.尽可能多的搜集富有个性色彩的素材,围绕某个主题或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呈现尽可能多的同类型的素材。 b.尽可能使某个素材更趋于细致、具体、合理。 c.尽可能使某个素材在运用到作文中后更加详略得体。,如:同样的“母爱”,不同的“爱法”,担心孩子照顾不了自己,请长假陪读,当“保姆”; 为让孩子免去中午来回奔波之苦,每天不辞劳苦地送午餐; 周末假日陪着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为让孩子读上心仪的学校,节衣缩食买“学位房”; 按老中医的指点,独自进深山里挖草药,亲自翻晒炮制; 宁可绕道、早出发很长时间也要亲自送孩子上学,到办公室补睡; 夫妻感情破裂,但为了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