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上课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731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上课(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辛弃疾,-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课文学习目标,走近作者: 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

2、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 ”。,作者简介,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于绍兴10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

3、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作者,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朝廷只派他地方官职,不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67岁志未遂而死。,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

4、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题目解说,“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从这首词的题目,你能得出哪些有关词内容的信息?,写作背景,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诵读 1.听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遥岑( ) 玉簪( ) 螺髻( ) 鲈鱼( ) 堪脍( ) 揾英雄泪( ) 2.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cn,zn,j,l,kui,wn,要读出千

6、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要读出壮志难酬的痛苦。,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抑郁苦闷的心情。,译文,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回

7、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下的眼泪?,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整体感知,思考: 1.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目相照应? 2.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15,无人会,登临意 上阕: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阕:登临所想 (侧重抒情 ),3.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的景: 楚天 江水 山景 落日 断鸿 想到的人: 张瀚(

8、季鹰)刘备 许汜(S) 桓温,寥廓的天空,悠悠的江水,连绵的山峰,楼头的落日,哀鸣的孤雁,思考讨论:,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 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感)?,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登临意”(情感)?,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 壮阔雄浑,比喻,清秀之美。 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 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江天,山景,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的衰颓。 心情:愁苦悲凉。,意境: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自喻,表明作者飘零的 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9、游子,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思考,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动作:看、拍、会、登,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感: 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动作: 看、拍、会、登,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上片,37,

10、心忠胆赤,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感情)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乡思、激愤,为国为民、不谋私利,追慕英雄、雄心壮志,思考,年华消逝,壮志未酬,下片:,用典 借古 抒怀,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思考,缺少知音感慨,直抒胸臆,板书: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英雄报国无门的悲愤之作 上片 借景抒情 寓

11、情于景 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 看、拍、会、登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情感: 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忧愤。 下片:用典 借古抒怀 张翰 念鱼归隐 乡思、愤懑 (反例)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 (正例)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壮志未酬 年华消逝,“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江山沦陷愁恨,故乡的思念,壮志难酬悲愤,缺少知音感慨,归隐的不屑,谋取私利的羞耻,时光流逝的可惜,国家前途的忧愁,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

12、难酬的愤懑不平,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主旨,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小 结,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

13、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to)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失望和气愤而写下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14、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

15、。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我南归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堪回首,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孙仲谋,刘 裕,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刘义隆,拓跋焘,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廉 颇,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上 片,下 片,一、弄清史实,孙仲谋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用典,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