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8609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谷中的谜底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zhng png n zhn zh sh cu hu wn ho w sn( ) ( )( )( )( )wi y jng gun sho qng fn tn cng cutng b(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慷慨( ) 匮乏( ) 启示( )承受( ) 奇异( ) 特别( )三、修改病句:1、小组会上,大家互相作了自我批评。2、经过治疗,王萍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3、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事故。四、阅读练习:【语段一】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

2、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n z) _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ng j)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概括

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山谷中的“谜”是指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用文中的句子最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 、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东坡柘、柏、女贞这类树的枝很脆,所以 。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 ,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因为西坡雪小,所以柘、柏、女贞这类树 。因为雪松的枝丫 ,所以它 ; 所以不管东坡 ,雪松都 ,所以东坡就 5、画出文中词语重复的句子,你认为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是 “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反复”这个词可不可以换成别的词? 6、按要求写词。(至

4、少各写3个)、和“依旧”意思相近的词: 、和“立即”意思相近的词: 【语段二】少顷,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1、写出和“少顷”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至少3个)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 )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语意未尽 E表示意思递进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特定的含义。、外界压力: ; 、正面抗争: ;

5、、弯曲一下: ;、反弹: ;4、概括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 5、根据学习本文受到的启示,对下列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处理,说说你的处理办法。(1)劫机犯要求把飞机开到某国首都机场。 (2)绑架儿童犯罪嫌疑人索要50万人民币。 附加题巧填成语:1、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便能成功叫“水( )( )( )”。2、 比喻生活困苦难捱叫“水( )( )( )”。3、 比喻感情或意见的融洽叫“水( )( )( )”。4、 形容雨后山色清秀,水光明丽叫“( )( )水( )”。5、 比喻不认识或者偶然相遇叫“( )水( )( )”。6、 比喻彼此间互不侵犯叫“( )水( )( )( )水”。所谓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压力既可以带来正面激励效果也可以造成负面影响。过于严厉的管制和规章制度、不负责任的上级、模糊不清的沟通渠道,不愉快的工作环境都会产生工作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