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课件12p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688546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6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课件12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课件12p(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圈圈制作 第一章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 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传统看法 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二)五分法 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 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

2、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MBO、人力管理、人力管理 MBM、环境、环境 管理管理 MBE、时间管理、时间管理 MBT 和信息管理和信息管理 MBI。 4 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 、心理技术学) 、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闵斯脱博格.,1912 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 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 2) 、人际关系学) 、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梅奥、罗特利斯伯格 (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

3、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 用。“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影响内部成员的行为。 (4) 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 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 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 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 “群体动力

4、”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 献。 4、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 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就是指管理心理学研究必须遵照的指导思想。 (一)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际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科际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的原则 (三)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

5、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研究的性质分,可分为 (一一)经验研究经验研究 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和内省法; (二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可以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三)测验研究测验研究. 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社会心理测验. 第三章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1“社会人社会人”假设及其实践假设及其实践 梅奥梅奥(梅約)(梅約)与霍桑试验与霍桑试验 从一系列实验中得出结论,提出“社会人”(social man)的假设。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理论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基础:人际关系学说 基本观点是: (1)

6、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 认同感。 (2) 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 圈圈制作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策略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参与管理参与管理 (1)管理者要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2)管理者要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3)在奖励时要同时考虑个人奖酬和集体奖酬。 (4 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而是给职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2 “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实践“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

7、实践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假设的基本观点 自我实现人强调的是,要求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与才智等的较高层次的需要。 (1)人们有着强烈的参与工作的倾向,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挑战性的和有意义的工作。 (2)人们不期望挑战和富有意义的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低层次的需求尚未满足。 (3)管理者对职工监控地太凶、太严,也会降低他们的期望。 “自动人”“成就人” 代表人物:马斯洛、麦格雷戈(Y 理论) 、阿吉里斯,赫茨伯格等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根据“成就人”的基本假设,管理者该如何去做?根据“成就人”的基本假设,管理者该如何去做? 1.管理重点的改变 。创

8、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提供相关的服务。 2.管理职能的变化。采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方式 3.奖励方式的改变。内在奖励和外部奖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民主管理。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策略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策略民主管理民主管理 (1)管理者要较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 (2) 管理者要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 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两种,内在奖励更重要。 (4)管理者要实行民主参与管理,给职工以一定的自主权,参与组织决策的实施。 3 复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策略杂人假设及其管理策略 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

9、点 (20 世纪世纪 60 年代末年代末 70 年代初。英国伍德沃德女士和美国劳伦斯、洛尔施年代初。英国伍德沃德女士和美国劳伦斯、洛尔施 等)等) 复杂人假设是指人是很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多种多样,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复杂人假设是指人是很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多种多样,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 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 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 随着所处境遇与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 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 随着所处境遇与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各种情况下采取不同反应的复杂人 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

10、佳配合 (1)人类的需要可以分成许多类,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而变化。 3 圈圈制作 (2)人们必须决定自己要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去理解人的激励。 (3)职工可以通过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产生新的动机。 (4)每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或是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来。 (5)人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动机基础上,成为组织中生产率很高的一员,全心全意地参与到组 织中去。 (6)职工能够对多种互不相同的管理策略作出反应,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动机和能力,也取决于工 作任务的性质。 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策略权变管理权变管理 (1)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以现实的情境为

11、基础作出可变的或灵活的行为反应。 (2)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3)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与措施不能过于简单化和过于一般化,而是要具体分析,根据情况采取灵活 多变的管理方法。 第四章第四章 目标管理心理学目标管理心理学 1 目标行为的心理结构分析目标行为的心理结构分析 根据目标导向理论,人的行为分三类: 1)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能提高人的动机水平。如准备食物. 2)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即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行为。如吃饭. 3)间接行为:间接行为:只为满足将来需要而出现的行为。准备餐巾. 目

12、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的区别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的区别 目标导向行为:确定目标前的行为。随着对目标的不断接近,动机强度不断增强,达到目标后或遭 受挫折后才停止。 目标行为:为达到目标所要做的事情。目标行为开始后,动机强度有开始逐渐减弱和降低的趋势。 比如高考,一旦上了大学,很多同学就有松垮的现象-目的已经达到了。 目标行为与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目标行为与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个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个个性心理倾性心理倾 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存在密切关系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存在密切关系 (一)目标与

13、认知(一)目标与认知 认知所具备的心理条件总和称为一般能力或智力。智力的最基本因素:观察、注意、记忆、 思维、想象,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认知-智力-思维是一脉相乘的。 1、正确的目标离不开思维、正确的目标离不开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 的揭示,受知识、观念、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程序、思维习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程序、思维习惯。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思考。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思考。 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

14、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 1)思维对目标的确定作用)思维对目标的确定作用 思维方式有单维型、多维型、再现性、创造型。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行为目标具有不同的 4 圈圈制作 指导作用。单维型片面、刻板,容易导致目标活动失败,要单维与多维型相结合。 2)思维对目标的预测作用)思维对目标的预测作用 根据过去、将来的事件或信息,推断或判断未来的事态,对目标进行可行性预测。 3)思维对目标的实施作用)思维对目标的实施作用规定行动步骤、措施和方案 4)思维对目标的解释作用)思维对目标的解释作用 用思维工具-语言来解释目标,目标需要借助于恰当、精炼、形象 的语言来解释、发送信息,才能被人接受和认同。 2.

15、 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要有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要有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对目标行为起定向、监控、调节作用。对主观的分析、批判、推测进行认真的推敲。 能客观地衡量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和考虑有关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自觉地改正错误假设, 既不主观武断,又不盲从附会。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 :) : 指的是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 气, 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在现代社会, 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16、 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 必要的。 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管理人员具有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自主地去寻找开发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创造的思维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选择素 材,多种实施方案 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要求考虑问题、确定目标时有严格的逻辑程序、依据、层次性、连贯性、条理性、 抓住事情的关键。 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要求管理人员在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解决急迫问题。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抓住问题的全面、重要细节 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的特点、抓本质。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个加强三个加强”:发展思维品质、丰富经验知识、提高语言修养。 “四个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