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88416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 K B Z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压轴题型精选目 录1. 数轴.32. 绝对值.93. 数字型新定义问题.134. 名校真题汇总.16第一讲 数轴一、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1.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一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的数值,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_ _个。 2.数轴上的点A、B分别表示数-1和2,点C表示A、B两点间的中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 )A、0 B、0.5 C、1 D、1.53. 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二、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1.已知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面

2、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 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把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 4.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有六个点,且AB=BC=CD=DE=EF,则与点C所表示的数最接近的整数是( )A. 1 B. 0 C. 1 D. 2三、与数轴相关的分类讨论1.在数轴上,把表示-4的点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 A.-1 B.-6 C.-2或-6 D.无法确定2.一只蚂蚁从数轴上A点出发爬了4个单位长度到了表示1的点B,则点A所表示的数是 。3. 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

3、3、1,若BC=2,则AC等于_ _.4. 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那么点B对应的数是_ _.5. 如果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 。6. 在数轴上,一个点从原点出发,先移动5个单位,再移动3个单位,最后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 。四、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1. 一点A从数轴上表示的点开始移动,第一次先向左移动1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第二次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第三次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以此类推。(1)写出第一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4、为 ;(2)写出第二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3)写出第n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4)如果第m次移动后,这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56,求出m的值。2.一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某点k处,第一步从k向左跳一个单位到k1,第二步从k1向右跳2个单位到k2,第三步由k2处向左跳3个单位到k3,第四步由k3向右跳4个单位k4按以上规律跳了100步后,电子跳蚤落在数轴上的数是0,则k表示的数是()A. 0 B. 100 C. 50 D. -503.如图,已知点A点B分别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40,点B对应60,现有甲乙两只蚂蚁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蚂蚁的速度比

5、乙蚂蚁的速度多4单位/秒,经过5秒他们相遇,若它们在点A,点B位置同时向右而行,并在点D相遇,则点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A. 160 B. 200 C. 240 D. 2604.已知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表示,且,是数轴上的动点。(1)在数轴上标出的位置,并求出之间的距离。(2)当点满足时,求点对应的数。(3)动点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依此类推,点能够移到与,重合的位置吗? 若能,请探索第几次移动能重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5.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

6、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在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6. 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

7、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为3个单位时,P、Q分别对应的数是多少7.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12,B点表示的数为24.(1) 若C在A、B中间,且AC=BC,求C对应的值;(2) 若C在A、B中间,且AC=2BC,求C对应的值;(3) 若AC=AB,求C对应的值;(4) 若AC-AB=20,求C对应的值;(5) 若A、B都向负方向运动,A运动速度为2单位长度每秒,B运动速度为5单位长度每秒,求它们相遇在数

8、轴上的什么地方?(6) 若A、B两点相向运动,A运动速度为2单位长度每秒,B运动速度为3单位长度每秒,它们什么时间相距10个单位长度?8.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C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 (1)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运动到D点与B点重合时,P是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 是定值, 是定值。其中有一个正确,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9.如图,在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为5,B点对应的数为15,P点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方向运动。(1)当PAPB12时,求P点运动的时间和P点对应的数。

9、(2)设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当P点在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度;若变化,请说明理由。10.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为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1) 若P为AB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对应的数;(2) 数轴上是否存在P,使P到A点、B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A点、B点和P点(P在原点)分别以速度比1 :2:10(长度:单位/分),向右运动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1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

10、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运动的速度;(2)若点Q运动的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12.已知:C为线段AB上一点,且AC2BC20.(1)如图1,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AB上向B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10) 秒,D为PB的中点,E为PC的中点,若CDDE,求t的值;(2)如图2,若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线段AB上向B运动,同时点Q从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的速度在AB的延长线上与

11、P点同向运动,运动时间为 t (t30)秒,D为PB的中点,F为DQ的中点,且PEPB,在P、Q两点运动过程中,DE+DF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第二讲 绝对值一、绝对值的化简有条件的化简:1. 已知实数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化简: 。2. 已知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A. 1 B. 1 C.1 D.03.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化简的结果是( )A. B. C. D.4. 已知=,则式子的值的化简结果为多少?5. 已知且,化简。 6.已知化简7.已知则的关系是 。8.计算9.已知都是不等于0的有理数,请探究一下问题:(1)若则= ;(2)若

12、,则= ;(3)若,则 ;(4)由以上探究可知,若,则共有 个不同的值,在这些不同的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等于 ,这些所以不同的值的绝对值之和等于 。无条件的化简:1.零点分段法化简:(1)(2)(3)二、绝对值的最值问题1.(1)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2) 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3) 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4) 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5) 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2.已知,求的最大和最小值。3.求的最小值。4.求的最小值三、绝对值的非负性1.已知与互为相反数,求的值2.已知与互为相反数,试求代数式的值。3.已知,求的值。4.正整数满足且求的值第三讲 数字型新定义问题高斯求和:,那么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