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88357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标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6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kaolinite, bentonite,refractory-clay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 布DZT 02062002目 次前 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4 地质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床选矿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5 勘查控制程度要求5.1 勘查类型5.2 勘

2、查工程间距5.3 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地形、地质测量6.2 物探工作6.3 探矿工程6.4 化学、物化样品的采集、加工,化学分析、物化性能测试验6.5 岩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6 矿石选矿和应用技术试验样品的采集、分析、试验6.7 原始地质编录、地质资料综合整理7 可行性评价工作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10 勘查地质报告的编写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

3、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勘查类型和勘查工程间距B.1 勘查类型B.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C(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和膨润土测试项目C.1 检查分析修正系数C.2 膨润土物化性质和工艺性能试验允许差C.3 膨润土矿石主要工业用途测试项目附录D(资料性附录)矿石工业类型D.1 高岭土矿石工业类型D.2 膨润土矿石类型D.3 耐火粘土矿石工业类型附录E(资料性附录)一般工业要求和矿产资源储量规模E.1 一般工业要求E.2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3DZT 02062002前 言本标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是依据(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地质技术部分是依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6年颁布的

4、高岭土矿地质勘探规范、(GB 1251890)膨润土矿地质勘探规范、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颁布的耐火粘土地质勘探规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6年颁布的高岭土矿地质勘探规范、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颁布的耐火粘土地质勘探规范自行废止。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本标准起草人:李俊、叶志远、熊军、赵纯明、崔庆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22DZ

5、T 0206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主要为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并提出了可供类比使用的矿床勘查类型及参考的勘查工程间距。本标准适用于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适用于验收、评审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勘查地质报告;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6、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 勘查的目的任务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工作的目的任务如下:预查: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通过初步野外观测和极少量的工程验证,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较大地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

7、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产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矿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详查: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使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采用比普查阶段密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矿性能进行类比或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供预可行性研究、编制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矿性能试验

8、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矿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资料,对预查区发现的矿点、矿化点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远景进行研究,经初步野外工作,并将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矿床进行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区。4.1.2

9、 普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的地质和矿产资料,根据区域内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化点的成矿、控矿条件和分布规律,在研究的基础上,投入数量有限的工作量,寻找、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层)和矿点,提出可供详查的工作区。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含矿层位、岩性和厚度。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构造、岩浆岩、矿化地质特征。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及矿体中的夹石分布等。大致查明直接位于不整合面上矿体的下伏岩层及不整合面的变化特点。大致查明矿体(层)在走向、倾向上矿石质量变化特征。大致查明风化淋滤作用对矿体的影响。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研究收集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条件和

10、区域内的其他矿产资料,研究控矿条件和分布规律。4.1.3.2 矿区(床)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控)矿岩系层位、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基本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层)的较大地质构造的规模、产状及分布范围。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类型、岩性、产状、形态、规模、时代、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确定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对风化矿床,应调查风化壳剖面,确定不同深度的矿物组合及其变化规律;对风化淋积型矿床,应调查矿体底板岩溶的分布规律;对热液蚀变型矿床,应划分蚀变相带,确定各相带的矿物组合,矿体在相带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型矿床,应调查沉积环境。4.1.3.3 矿体(层)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体(层)的赋存部

11、位、空间分布范围、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夹石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直接位于不整合面上的矿体,要基本查明不整合面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矿体厚度的影响。基本查明矿体(层)在走向、倾向上矿石质量变化特征,矿物组合及分布规律。基本查明风化作用、淋滤作用对已形成矿体的影响,阐述围岩岩性、厚度及分布范围。4.1.4 勘探阶段4.1.4.1 矿区(床)地质研究详细划分地层层序、岩性组合、标志层;详细研究含矿岩系的岩性、岩相、厚度及分布规律。对控制、破坏和影响矿床的较大构造,应查明其形态、规模、产状性质及分布范围,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对矿床的影响程度;对小构造也要研究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岩浆

12、岩类型、岩性、形态、产状、规模、时代、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阐述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对风化型矿床,应研究风化壳剖面,确定不同深度的矿物组合及其变化规律;对风化淋积型矿床应研究矿体底板岩溶的分布规律;对热液蚀变型矿床,应划分相带,确定各相带的矿物组合、矿体在相带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型矿床,应研究矿床的沉积环境。4.1.4.2 矿体(层)地质研究应详细查明矿体(层)的赋存部位、空间分布及其范围,详细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夹石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直接位于不整合面上的矿体,要研究不整合面的变化特点及对矿体厚度的影响,详细研究矿体(层)在走向、倾向上矿石质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与矿体(层

13、)有关的矿物组合及其分布规律。研究风化作用、淋滤作用对已形成矿体的影响,阐述围岩、构造、地理条件等与矿体贫化或富集的关系。4.2 矿石质量研究4.2.1 预查阶段通过野外观测,与已知矿床矿石进行类比,大致了解矿石矿物组分、化学成分、有益或有害成分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4.2.2 普查阶段大致查明矿石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特点、矿石自然类型等。大致查明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砂质高岭土品级、夹石的分布。大致查明蒙脱石和组分的形态、比例、颗粒及赋存状态,初步确定矿石属性,划分矿石类型。大致查明矿化、非矿化夹石、围岩、岩性与矿体的接触关系。4.2.3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

14、矿物组分、化学成分、有益或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高岭土矿按原矿评价时,应基本查明软质高岭土和砂质高岭土各品级的淘洗率。如按淘洗精矿评价时,应基本查明各工业类型、各品级淘洗精矿和夹石的分布范围,研究其变化规律,基本查明各品级的淘洗率。膨润土矿应基本查明蒙脱石和主要伴生组分的形态、比例、颗粒度和赋有状态,基本查明矿石属性,划分矿石类型。耐火粘土矿应基本查明其耐火度。对软质、半软质粘土应基本查明其可塑性。基本查明矿化、非矿化夹石和近矿围岩的物质组分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评价采矿时夹石和围岩的混入对采选的难易程度及对矿石质量的影响。4.2.4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化学成分、有益或有害成分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工业类型(见附录D)。高岭土矿按原矿评价时,应详细查明软质高岭土和砂质高岭土各品级矿石的淘洗率;按淘洗精矿评价时,应查明各工业类型、各品级淘洗精矿和夹石的分布范围,研究其变化规律并统计各自的比例,确定各品级的淘洗率。详细研究高岭土矿物组成和高岭石类型。膨润土矿要详细研究蒙脱石和主要伴生组分的形态、比例、颗粒度和赋存状态,研究和确定矿石属性,正确划分矿物组合的矿石类型。耐火粘土矿应详细研究其耐火粘土的耐火性。对软质、半软质耐火粘土应详细研究其可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