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发展前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688341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卉的发展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花卉的发展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花卉的发展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花卉的发展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花卉的发展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卉的发展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的发展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花卉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世界花卉生产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利用自身优势,采取相应对策,保住或开拓国际花卉市场的份额。当今世界花卉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1、发达国家科技领先,发展中国家生产规模扩大,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几乎全球所有花卉业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荷兰凭借其悠久的花卉发展历史,逐渐在花卉种苗、球根、鲜切花、自动化生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已成为荷兰的象征;美国则在草花及花坛植物育种及生产方面走在

2、前列,同时在盆花、观叶植物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凭借“精准农业”的基础,在育种和栽培上占有明显优势;丹麦则集中全国的力量,从荷兰引进全套盆花生产技术,并进行大胆改进,在盆花自动化生产和运输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他如以色列、西班牙、意大利、哥伦比亚、肯尼亚则在温带鲜切花生产方面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而泰国的兰花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每年大约有1.2亿株兰花销往日本,在日本的兰花市场占有80%的份额。由于各国花卉科研、生产、流通和消费水平不同,花卉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花卉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三个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形成了三个花卉消费中

3、心。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交通运输方便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生产区域。经济发达、有着良好花卉消费习惯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消费区域。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花卉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今已转至气候条件优越,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又受到一定产业政策扶持的地区,如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非洲的津巴布韦、肯尼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寻求与花卉生产成本低的国家进行合作经营,以求在世界花卉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荷兰、美国、日本的一些花卉公司已经在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等地建立了大型花卉生产基地,以降低成本,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份

4、额。2、花卉贸易日趋自由化,市场份额争夺更趋激烈国际花卉市场的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荷兰首先占领了欧洲市场,每年花卉出口额达40多亿美元,而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进口国,其进口市场的85%为荷兰控制。1965年哥伦比亚将第一批价值2万美元的鲜切花销到美国市场上,到1996年,他们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已高达5.1亿美元,占哥伦比亚全国产量的95%。亚太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花卉需求迅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世界上三大花卉消费中心之一的日本,每年鲜切花销售额达130亿美元,占世界鲜切花销售规模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日本国内花卉生产水平较高,又注意市场保护,进口花卉只占国内消费量的5%7%左右,并集中在一

5、些国内无法生产的花卉品种上;随着国内需求的旺盛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花卉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花卉市场已成为新世纪花卉商家的必争之地。3、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随着花卉商品国际化程度提高,欧美国家一些有眼光的公司都意识到取长补短、加强合作,才能共同谋取到更大的利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已成为现代花卉企业的发展方向。合作经营或联合经营,主要表现为生产上的合作和贸易上的合作两方面。如荷兰的CAN和IBC等合作组织,农民加入后,该组织可高额投资购置大型设备,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的场地和生产花卉必需的设备。在经营和贸易上的合作,可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保护

6、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花卉产业的日趋兴旺,一些实力雄厚的贸易公司或实业公司涉足花卉业,使世界花卉业的发展更添生机。如日本麒麟啤酒集团通过数次跨国并购花卉企业,现已基本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国际花卉企业。4、花卉品种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及品种多样性发展世界切花品种从过去的四大切花为主导变为以月季、菊花、香石竹、百合、唐菖蒲、郁金香、大惠兰等为主要种类,盆栽植物以球根秋海棠、印度胶榕、凤梨科植物、龙血树、杜鹃花、万年青、一品红等最为畅销。而近年来,一些新品种受到欢迎。如大花飞燕草、乌头属、风铃草属、羽衣草属、熊耳草属、石竹属、丁香属花卉以及在南美、非洲和热带地区开发的花卉种类在市场上受到

7、欢迎。二、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人们对花卉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国内流通网络初步形成,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

8、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零售花店万多个,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亿元。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目前全国有250个科研单位设立了花卉科研项目,有20多个专门从事花卉研究的所(室),有150

9、个教学单位开设园林花卉专业。我国花卉工作者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名花的商品化,新品种选育,利用组织培养加快花卉快速繁殖,花期控制、保鲜贮运方法等方面,以及国外花卉栽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三、发展我国花卉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并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新时期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具有诸多优势:1、种质资源优势。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原产我国的观赏植物达113科、523属、1万2万种,当今世界上许多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百合、山茶、杜鹃、月季等均原产于我国。我国有600余种杜鹃花、3

10、00多个梅花品种、160多个荷花品种、3000多个菊花品种。2、气候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如我国云南昆明地区四季如春,号称“天然温室”,适合多种花卉生长,使花卉生产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3、劳动力资源优势。花卉是鲜活产品,花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在花卉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4、花文化优势。我国“花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文化书斋中,有关咏花、赏花、论花的书籍数不胜数,千年以上的就达几十种之多。有关专家研究,截至清代,历代

11、咏花的诗词达3万多首。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培育了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等十大传统名花。许多花卉被赋予人文精神,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等等。中国的花文化内涵丰富,这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5、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花卉消费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鲜切花为例,荷兰年人均消费达150支,法国80支,美国30支,而我国按城镇人口计,人均只有11支,花卉消费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花卉产业相比

12、,我国花卉产业表现出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产业发展环境亟待规范等劣势,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值得提高和效益提升:1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我国花卉产业在花卉新品种选育、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花卉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方面差距还很大。我国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我国目前出口的花卉品种多数还是资源型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同样的杜鹃,国产杜鹃就无法与进口杜鹃相抗衡。2生产方式落后。

13、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在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2000年我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只有1.4万公顷,约占总面积的95%,说明我国花卉设施生产面积所占比重过小,花卉生产主要靠露地生产,不仅花卉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无法实现周年供应。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过度竞争,价格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3、花卉市场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商业化生产从一开始就在一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发展。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初期,由于高额利润的刺激使其发展十分迅猛,花卉生产的面积和产量

14、迅速增加。但是,花卉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流通体系也不健全,花农和花卉生产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准确性不高;花卉交易方式陈旧落后,提篮小卖、租摊卖花仍然是花卉交易的主要形式,流通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花卉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十分严重,相互拆台,压级压价;政府对花卉市场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市场建设一哄而起,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作支撑,有的花卉市场一经建成就成为亏损大户。4、缺乏组织和质量监控,影响花卉出口持续增长。盆景出口下滑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90年代初期,我国盆景出口看好,但近几年出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和质量监控,自己搞乱了市场。前几年国际盆

15、景市场价格高,刺激了国内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供过于求,外商乘机压价,生产者也相互压价,争抢客户。价格下降了,生产者就不求质量,造成恶性循环。大量盆景涌向欧洲市场,加上质量无人把关,致使盆景出口越来越难。5、花卉进出口管理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审批时间长,费用多,服务质量跟不上。由于我国花卉用种相当一部分依靠进口,按现行规定,科研用种、生产急需用种、新品种引进可以豁免10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但在执行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手续繁杂,种苗(球)进口税要“三级五审”,植检部门多收费、乱收费的现象比较突出。另外,按现行的濒危物种管理办法,已能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中,如蝴蝶兰、兰花、苏铁等出口,还要集中到北京办

16、“濒危证”,并按贸易额的5缴纳管理费,这一措施既没有必要,无形中又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另外,海关、民航等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对像花卉这样的鲜活产品的出口影响是很大的。四、发展我国花卉产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首先要强化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一是要加强我国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