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7984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年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我会读拼音,写汉字。 李老师给我推jin_了一些书j_。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这些书像有m_力,使我nu_不动步子。清明节,我和姐姐去gung_庙会。在天宁s_前有一个卖l_子,经过一fn_讨价还价,我买了两斤。在伙房,chu_事员张师傅做的馒头已经放在了zhng t_里,散发出的阵阵香味使我难o_。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偏远的_ 俊俏的_ 深邃的_ 热闹的_的姑娘 _的歌声 _的舞姿 _的江水来源:学科网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风筝 挪移 逛庙会 张灯结采B.枯萎 插秧 赤裸裸 语

2、重心长C.书籍 窝头 乱莲蓬 轻于红毛D.咪缝 抽噎 圣诞树 万像更新4.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弈秋,通国之普弈者也。_及其日中如探汤。_及其几中则如盘盂。_学弈。_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他这个人经常_,想到什么就谈什么。这样的计划给人以_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老张定计划、做决定,很少调查研究常常_,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字”。学习或者做事,如果_,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A.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B.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C.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信口开河D.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6.

3、按要求写句子。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缩写句子)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这位很胖、很美的女老师轻轻地说道:“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改为间接引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烈地帮助马克思。(修改病句)7.根据语境写句子。“温暖”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请根据具体的语境造句。 温暖:(写自然界的现象)(写人内心的感受)8.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我_来工作的,_来休息的。现在的老百姓_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_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来源:Zxxk.Com_不怕困难的恶人,_能攀登科学高峰。9.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

4、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 A.这件事,我经常对你说。B.这件事,我不是经常对你说吗?C.这件事,我不是没有对你说过。D.这件事,我经常对你说过啊!11.课文小站。 (1)在两小儿辩曰中,而对太阳,为什么两小儿竟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一儿曰:“_,_,_?”一儿曰:“_,_,_?”(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写于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年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2.阅

5、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内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莲蓬的长头发下而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

6、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而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_ 机敏_ 火冒三丈_(2)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_。 (4)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捉阳光 禾场的竹椅上坐着一个女人,女人握一枚小小的镜子,把阳光折射到屋檐下

7、的阴凉里。灰黑的墙壁上,随即显现出一个光亮的小圆球。 一个孩子一边打着哈哈,一边举着小手去捉那个光球,眼看要捧住了,不聊光球一转,跑到了脑后。稍稍寻找后,孩子又嘻嘻哈哈地扑上那亮晃晃的小东西。快要捉住它时,调皮的光球又跑开了,一忽儿升高,一忽儿下沉,一忽儿朝左,一忽儿朝右。孩子呢,一点也不气愤,总是随着光球的运动而伸手、弯腰、奔跑、跳跃。他总有那么多笑声一点也不知道累。 忽然,孩子扑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地哭。 女人直了直身子,似乎要去扶他,然而并没有起身。慌乱中,一支拐杖倒伏在地,两只软绵绵的裤管荡了荡。 我明白她没有起身的原因了。 女人复又拿起镜子,把温暖的阳光直接折射到孩子的眼前,并且一跳一

8、跳的,很逗。果然,孩子马上停止了哭,并勇敢地爬了起来。 女人始终背对着我,我一直无法看见她的任何表情。不过我想这并不重要。 亮亮的光球又跑动了。孩子拍拍手,继续小跑着追上去,去捉那一缕用爱心滤洗过阳光。 这是我五年前有幸摄取的一幅画面,地点在一座农舍前。其实,檐上还挂有高粱球和玉米棒子,以及红辣椒串(1)“我明白她没有起身的原因了。”这个母亲没有起身的原因是_。 (2)那一个亮晃晃的光球能给孩子带来_,当孩子跌倒后,那个球又给了孩子_。 (3)从那一缕阳光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4)作者最后说“其实,檐口上还挂有高粱球和玉米棒子,以及红辣椒串”这一句有什么目的? 14.在我们中国有

9、很多传统节日,各地过这些节日的风俗也各不相同。在你的家乡,人们过这些节日又有什么风俗呢?请你选择一个你家乡有特色的节日写一写。要写出这个节日你家乡的习俗。 答案解析部分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 荐;籍;魔;挪;逛;寺;栗;番;炊;蒸屉;熬 【考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荐、籍、魔、挪、逛、栗、蒸屉、熬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荐、籍、魔、挪、逛、寺、栗、

10、番、炊、蒸屉、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答案】 山村;模样;目光;节日;美丽;动听;优美;清澈 【考点】词形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山村、模样、目光、节日、美丽、动听、优美、清澈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3.【答案】 B 【考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

11、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采彩 B:正确 C:红鸿 D:像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4.【答案】 全国;热水;到;下棋 【考点】词义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故答案为:全国、热水、到、下棋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5.【答案】 D 【考点】词义 【解析】【分

12、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由“想到什么就谈什么。”可知填“信口开河”由“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可知填“虚无缥缈 ”。由“还自夸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字”可知填“闭门造车”由“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可知填“无的放矢” 故答案为:D 【点评】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6.【答案】 我对母亲怀着敬意和爱慕。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不能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这位很胖、很美的女老师轻轻地说道,她希望你是她女儿。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 【考点】修改病句,扩写、

13、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