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7797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附答案轻松做做一、细读课文深感悟。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1读一读上面这段话,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杀害:_受害:_伤害:_2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_ _ _二、课内语段阅读。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

2、者”。1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1)活菩萨:_(2)中日友谊的使者:_2结合课文,说说聂将军为两个日本小姑娘做了哪些事。_3当时,中日是敌对的交战国,聂将军关心日本小姑娘,是不是敌我不分?_4请你反复品读聂将军说的话和写的信,然后说说聂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_三、课外类文阅读。聂荣臻勤奋读书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九如镇立高等小学。秋天,考入江津中学。从这个时候起,聂荣臻立志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和民众有用的人。进入中学以后,聂荣臻对读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一盏用墨水瓶做的油灯,成为他的小伙伴。晚自习

3、以后,他们相伴夜读,直到很晚。许多星期天他都舍不得荒废,学校偏僻的过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他面壁而立,凝神背诵课文的身影。 读书时,他从来不放过任何问题,也不轻易去问同学或老师,而是反复思考,或者到图书室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他的作文基础很好,擅长写政论文章,凡此类作文,常常是下笔千言,深有见地、文笔流畅、论理精辟。1聂荣臻独特的读书“风格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聂荣臻勤奋读书的?_3短文中说聂荣臻写的文章“深有见地”,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一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这一见地反映了聂荣臻怎样的特点。_开心读读聂荣

4、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899年出生在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四年后正式进学堂读书。1917年夏天,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聂荣臻十分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他在自己课桌的右下角庄重地刻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句作为座右铭。他每天一丝不苟,发愤求索,学习成绩优秀,成为同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作文有时被抄录张贴,让其他同学观摩阅读。参考答案轻松做做一、2.侵华战争是日本法西斯头目挑起的,他们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但广大的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与中国人民一样,他们也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能株连无辜,罪及孩子。二、1.(1)这里指聂将军在非常时

5、期能救助两位日本小姑娘,他有菩萨般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襟怀。(2)聂将军爱憎分明,发展了中日人民的友谊。2.解救孩子;照顾孩子;送还孩子。3.不是,因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法西斯头目,而并非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应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4.爱憎分明、慈善仁义,有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的人。三、1.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2.珍惜时间,昼夜苦读;善于思考,勤于钻研。3.由于聂荣臻经常读书,善于思考,擅长写政论文章,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见解十分深刻。“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充分表现了聂将军爱憎分明的特点。所谓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压力既可以带来正面激励效果也可以造成负面影响。过于严厉的管制和规章制度、不负责任的上级、模糊不清的沟通渠道,不愉快的工作环境都会产生工作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