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0687001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答案全---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等)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参加居委会或村委会选举学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活动商场打折促销活动中国与巴西的艺术家们举行“万里共婵娟”交响音乐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合题意,是政治现象。符合题意,是文化现象。不合题意,是经济现象。符合题意,欣赏交

2、响乐是文化现象。故选B。2.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的举办了“品味书香,文化校园”世界读书日演讲比赛,有的举办了“传承优良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主题图书展等等,让人们感受书香韵味,提升文化素养。这说明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 读书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途径C. 人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D. 读书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各地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人们感受书香韵味,提升文化素养,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B表述错误,不是根本途径。C表述错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表述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选A。3.战狼2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凭借良好口碑产生的“自来水效应”,战狼2目前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创造了多项票房纪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D.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电影本身是文化却取得了很高票房,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C表述错误,文化产业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表述错误,文化是精神力量。故选A。【点

4、睛】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2、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学技术、教育等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主义等)4.“蚁族闹蜗居,神马架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社会诉求,也

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B.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 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答案】C【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作用。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传播。C符合题意,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表述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故选C。【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

6、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2018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二个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举行。全国各地博物馆围绕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开展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这说明A. 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B. 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C. 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彩D.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

7、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各地博物馆通过开展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说明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故选A。【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6.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

8、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A. 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 是有形的、强制的D.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虽然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依然保留有家乡文化,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C不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活动。故选A。2017年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7. 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全面阐

9、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张。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A.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 保护文化遗产能够维系社会的稳定D.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8. 通过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尊重文化多样性,增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之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的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B. C. D. 【答案】7. B 8. B【解析】【分

10、析】这道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7题详解】A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符合题意,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表述错误,不是文化遗产的作用。D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会走向趋同。故选B。【8题详解】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不合题意,不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符合题意,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不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不是原因

11、。故选B。【点睛】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9.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古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A.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B. 人口迁徙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C.

12、 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D. 人口迁徙对当地经济产生极大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B表述错误,人口迁徙不起决定作用。C不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D不合题意,材料提到的是人口迁徙对欧洲文化发展的作用,不是对经济的作用。故选A。10.依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表明现代大众传媒A. 已逐步取代传统传媒形式B.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共享C. 能够传承、创造文化D.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A表述错误,没

13、有取代,传统的传媒形式口语、文字等依然存在。B符合题意,大众传媒能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共享。C不合题意,教育具有传承和创造文化的作用。D不合题意,材料提到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作用,不是对社会的作用。故选B。11.2018年“欢乐春节”活动走进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办上千场活动,将新春的喜庆带到海外,让“中国年味”香飘全球,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举办“欢乐春节”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符合题意,

14、在其他国家和城市举办“欢乐春节”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合题意,是推动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不是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符合题意,举办该活动利于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不合题意,没有提到世界各国文化来我国。故选D。1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A. 博大精深B. 源远流长C. 兼收并蓄D. 求同存异【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时间上的源远流长,没有体现博大精深。B符合题意,材料提到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

15、点。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13.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而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则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的特征,具有内敛性强的特征。这说明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 中华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吴越文化、滇黔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源远流长。C不合题意,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独特性体现着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相互借鉴。故选A。14.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公寓楼的优点,既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北京菊儿胡同的设计体现了A. 传统习俗的继承B. 传统建筑的继承C. 传统思想的继承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