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6873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基础 第5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5.2 系统的储存能量 5.3 封闭系统能量方程 5.4 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5.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 ? 热力学第零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 状态参数内能和焓 ? 闭口系能量方程和开口系能量方程 ?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 流动功、技术功和轴功,区别与联系 本章要求本章要求 ?掌握热力学第零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熟知状态参数内能和焓的特点;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闭口系和开口系时的 表达式; ?了解流动功、技术功和轴功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组成和实际工程应用。 ?如果A物体与B物体处于热平衡,B物体与C物体 处于热平衡,则A与C也处于热平衡。 ?如果A物体与B物体温度相同,B物体与C物体温 度相同,则A与C也温度相同。 测温的理论依据测温的理论依据 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一、实质一、实质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过程中的应用。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量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相互转化和转换,且在转化和 转换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二、第一定律的表述二、第一定律的表述 1、在热能与其他形式

3、能的互相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2、在热力系中,消耗等量的热必产生等量的功。反之消耗等量 的功必产生等量的热。 Q=W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任一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该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和外界对它所做功之和。 传递的能量-功和热量-过程量 储存的能量-内部和外部状态参数决定-状态量(内能) ?1842年,J. R. Mayer首次阐述热力学第一定律,未引起重视。 ?1840-1849年,Joule(焦耳)用多种实验的一致性证明热力 学第一定律,1950年公开发表并得到公认。 ?1909年,C. Caratheodory完善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三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1、数学表达式Q=W 的不足 (1) 只表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意义,但未考虑热力系 的能量变化,无法应用于工程计算。 (2) 只体现了Q,W 之间的量的关系,还不能区分二者之 间质的不同。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若考虑热力系的能量变化,则有: 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各种永动机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界与社会。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能对外连续作功的机器;实 践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 ?故热力学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也造 不成的”。 ?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取热,并将其全

5、部转变机械功 的机器(或:热效率等于100%的机器)(有关问题在后面 中将详细讨论)。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追求、研究各种形式的永动机,无一 有所收获。 永动机的思考?永动机的思考? 永动机设想?永动机设想? Q 锅 炉 锅 炉 汽轮机汽轮机 发电机发电机 给水泵 凝 汽 器 给水泵 凝 汽 器 Wnet Qout 电 加 热 器 电 加 热 器 永动机设想?永动机设想? 永动机设想?永动机设想? 氢气发动机 水分解装置 取回部分功量 驱动水分解装置 w H2 水水 永动机设想?永动机设想? 5.2 系统的储存能量系统的储存能量 一、内部储存能一、内部储存能热力学能(内能)热力学能(内能) 1

6、、定义、定义 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称为热力学能(内能)热力学能(内能)。 符号:U单位: J 比热力学能(比内能):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力学能,u,J/kg 增加热力学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传热做功、传热 u=U/m 内部储存能-内部状态参数决定 外部储存能-外部状态参数决定 储存能量 2、微观组成、微观组成 内动能内动能:分子热运动(移动、转动、振动)形成的内动能。 它是温度的函数。 内位能内位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内位能。 它是比体积和温度的函数。 其它能其它能:维持一定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 及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 工程热力学中只存在内动能和内位能。 所以有:u=

7、f(T,v) 注意注意 3、热力学能特性、热力学能特性 ?热力学能是状态参数,是热力状态的单值函数; ?其变化量与过程特性无关,只与初、终状态有关; ?对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只与工质的温度有关。 = = 0- 11121 12 2 1 12 UUdU UUdUU ba 12122121 UUUUU ba = 211221 UUUU= 注意:注意: p v 1 2 a b 0 二、外部储存能二、外部储存能 宏观动能宏观动能Ek和重力位能和重力位能Ep ? 宏观动能: m 物体质量;c 运动速度 ? 重力位能: Z 相对于系统外的参考坐标系的高度 2 2 1 mcEk= mgzEp= 由系统速度和高

8、度决定 机械能机械能 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能量的形式不同能量的形式不同。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分别与两种不同的 运动形式相对应,内能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由于 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及其与它物体间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 的能量。 ?决定能量的因素不同决定能量的因素不同。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而与整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及物体的相对位置无关。机械能只 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跟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与物体的 温度体积无关。 ?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一个具有内能 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三、系统的总

9、储存能(总能)三、系统的总储存能(总能) 系统总储存能系统总储存能(E) = 热力学能热力学能(U) + 外储存能外储存能(Ek+Ep) mgZmcUEEUE PK +=+= 2 2 1 单位质量工质的比储存能:单位质量工质的比储存能: gZcue+= 2 2 1 比储存能为状态参数,对于没有宏观运动且相对高度为 零的系统,总储存能就等于热力学能。 即:e=u 或E=U 系统总能变化量可以写为: pk pk EEUE dEdEdUdE += += 5.3 封闭系统能量方程封闭系统能量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 QW 热源功源 = 进入系统的 能量 离开系统的 能量

10、系统内部储存能量 的变化 - EEEWQ= 12 对于不做整体移动的闭口系,系统宏观动能和位能均无变 化,有:(E=U),故: WUQUWQ+= 或 一、闭口系能量方程的通式一、闭口系能量方程的通式 wuq+= 单位质量工质 wduq+= 微元过程 说明:说明:1. 适用于任意工质、任意过程,各项为代数量。 2. q、 w分别为各个吸热、作功过程的代数和。 3. U=U2-U1 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的根本途径 热力系吸 收的能量 增加系统的热力学能 对外膨胀作功 + + 系统吸热 系统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系统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吸热 系统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系统对外界做功

11、 外界对系统做功 QW 12 UUU=WQ 简单可压缩系准静态过程:简单可压缩系准静态过程:pdvw = pdvduq+= += 2 1pdv uq += 2 1 pdVUQ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解析式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解析式 简单可压缩系可逆过程:简单可压缩系可逆过程: 热转化为功的基本表达式热转化为功的基本表达式 q = Tds Tds = u + pdv 热力学恒等式热力学恒等式 pdvduTds+= 二、准静态和可逆闭口系能量方程二、准静态和可逆闭口系能量方程 三、门窗紧闭房间用电冰箱三、门窗紧闭房间用电冰箱 以房间为系统绝热闭口系 闭口系能量方程 QU W=+ 0Q= 0UW= 0W

12、电 冰 箱 电 冰 箱 Refrigerator 因此:系统(即房间内)温度升高 四、门窗紧闭房间用空调降温四、门窗紧闭房间用空调降温 以房间为系统闭口系 闭口系能量方程 QU W=+ 0Q UQ W= 0W Air-condition 空调制热?空调制热? 五、绝热自由膨胀五、绝热自由膨胀 如图,抽去隔板,求?U 解:解:取气体为热力系 闭口系?开口系? 0 QUW Q = + = 12 0UUU=即 0=W? 功是通过边界传递的能 量 功是通过边界传递的能 量 v p A 1 2 B 例例5-1:有一定质量的工质从状态1沿1A2到达终态2,又沿2B1 回到初态1,并且。 kJWkJUUkJ

13、Q BA 5 10 50 121221 =, 试判断沿过程1A2工质是膨胀还是压缩,并且求工质沿1A2B1回 到初态时的净吸热量和净功。 解解:kJUUQUQW AAA 401050)( 12212121 = 膨胀过程 = 0dU =WQ kJWWW BA 35540 1221 =+= =kJWQ35 5.4 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一、一元稳定流动一、一元稳定流动 一元流动一元流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同一截面上各点工质的状态参数 和流速都是相同的,工质的状态参数和流速仅沿流动方向做一 元变化。 稳定流动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任一点的状态参数和流速均不随时间而 变化。 如

14、:电厂的热力设备(汽轮机、加热器等),除启动、停止 或者加减负荷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外界影响不变的条件下稳 定运行的,可以认为处于稳定流动状态。 稳定流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稳定流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统内及边界各点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2)系统内各流通截面上工质的质量流量相等,且不 随时间而变,满足质量守恒;即qm1=qm2=qm。 (3)系统内储存的能量保持不变,即单位时间内输入 系统的能量应等于从系统输出的能量,即E=0。 质量守恒方程 力学定律三个定律 能量守恒方程 1. 推动功:1. 推动功:工质在流过热力设备时,必须受外力推动,这种 推动工质流动而作的功称为推动功(流动功

15、、推进功)。 W推= p A l = pV=mpv 单位质量流动功:w推= pv 注意:注意:推动功不是 pdv,,v 没有变化;推动功不是工质本身具 有的能量,它是用来维持工质流动的,是伴随工质流动而带 入和带出的能量。 二、推动功与流动净功二、推动功与流动净功 2、对推动功的理解、对推动功的理解 (1)推动功与宏观流动有关,若流动停止,推动功不存在; (2)作用过程中,工质仅发生位置变化,无状态变化; (3)w推pv与所处状态有关,是状态量; (4)推动功并非工质本身的能量(动能、位能)变化引起,而 由外界(泵与风机)做出,流动工质所携带的能量。 ?可理解为:由于工质的进出,外界与系统之间

16、所传递的一种 机械功,表现为流动工质进出系统使所携带和所传递的一种 能量。 3、流动净功、流动净功 对于有同时有工质进出的开口系,系统与外界交换 的推动功的差值,称为流动净功。流动净功可视为由 于工质的进出,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 对单位质量: 221 1 () f WpVp VpV= = 221 1 ()m p vp v= 221 1 () f wpvp vp v= = Ws Q P1 v1 H1 c 1 c2 z1 z2 P2 v2 H2 三、焓三、焓 对于m千克工质:pVUH+= 2、焓的物理意义、焓的物理意义 对于1千克工质: (1)对流动工质(开口系统),表示沿流动方向传递 的总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 (2)对不流动工质(闭口系统),焓只是一个复合状 态参数,不代表能量。 1、焓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