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6825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下为按上述(1)及(2)中b确定的数控加工方 法编制的(图1所示往复丝杠)数控加工主程序% MPF1及沿槽宽的中心线运动的刀具路径子程序% SPF1 : %MPF1 N5 M70 N10 G74 C N15 G0C0 N20 G0X400 Z50 N25 G16C Z X Z N30 G92P0.523598775 C N35 T1 D1 M3 = 3 N40 G94S3 = 900M3 = 42 N45 G1Z- 21.74C37.36 F1500 N50 L1 N55 M3 = 5 N60 T2D2M3 = 3 N65 G94S3 = 1200M3 = 42 N70 G1 G41 Z-

2、 21.74 C37.36 F1500 N75 L1 N80 G40 N85 G1 G42 Z- 21.74 C37.36 F1500 N90 L1 N95 G40 M3 = 5 N100 G92P1 C N105 M5 N110 M71 N115 M30 %SPF1 N5 G1 X62 N10 G1 X50.4 F80 M8 N15 G3Z- 21.74C - 37.36B60 N20 G1Z- 268.26C - 1402.64 N25 G2Z- 268.26C - 1477.36B60 N30 G1Z- 21.74C - 2842.64 N35 M17 三、 结论 使用上述工艺方法可以实

3、现各种类型往复丝杠 零件的加工,数控加工不仅保证了零件的制造精度, 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对于特殊用途 的变导程变槽宽的往复丝杠等零件,可使用参数法 或计算机辅助法等编程方法编制数控程序,按本文 介绍的数控加工工艺都能够完全按图样要求进行加 工制造。本文介绍的两种工艺方法探讨了同类型零 件的基本加工手段,具有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的 普遍意义。 热处理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和预留加工余量 袁鸿志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 预先热处理 1.渗碳零件毛坯的预先热处理 一般为正火或正火+回火。 2.离子渗氮件的预先热处理 由于结构钢退火状态渗氮后硬度较低,正火状 态渗氮后冲击性能大幅度下

4、降。国标(JB/ T6956 - 93) 规定:一般结构钢预先热处理应采用调质处理, 正火处理仅适用于对冲击性能要求不高的小型零 件。 3.高频淬火件的预先热处理 我厂工艺标准(Q/ ZH4425 - 81)规定:45 ,40Cr 24 设计 制造 钢采用正火或调质处理。国标(JB/ T9201 - 1999)规 定:应根据材料的加工性能和要求的使用性能选择 预先热处理种类,如退火、 正火、 调质等。 二、 预留加工余量 零件热处理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零 件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留有合理的加工余量,既简化 热处理操作,又不至于加大机加工时的工作量。我 厂编制的工艺标准(ZHC511 - 8

5、4)给出了各类热处 理零件的预留加工余量,可供参考。 1.调质件的预留量 轴类调质件在淬火时会有变形、 氧化、 脱碳等现 象。因此无论是原材料还是锻件,调质前必须留有 加工余量。表1为轴类调质件径向的加工余量。 表1 调质件的加工余量 (mm) 直 径 长 度 1800 10202.02.52.53.0- 22452.53.03.03.53.54.0- 48702.53.03.03.54.04.55.06.0 75100 3.03.53.03.55.05.56.07.0 2.渗碳件的预留量 对局部渗碳零件在不需要渗碳的部分或有配作 孔处,可以用留有加工余量的办法,在渗碳后淬火前 切除这部分渗碳

6、层。此时必须参考设计要求的渗碳 层深度来留此处的加工余量,如表2所示。 表2 局部不渗碳的加工余量 (mm) 设计要求渗碳深度不渗碳表面每面应留的余量 0.20.4 0.40.7 0.71.1 1.11.5 1.52.0 1.1 +淬火时留余量 1.4 +淬火时留余量 1.8 +淬火时留余量 2.2 +淬火时留余量 2.7 +淬火时留余量 3.淬火件的预留量 精加工以后的零件在淬火时由于热应力与组织 应力的影响,必然会产生变形。除设法减小淬火变 形外,为了能在淬火后磨削到要求的尺寸,必须留出 足够的磨削余量。 轴杆类零件与轴套、 环类零件的内孔在热处理 时其磨削余量如表3和表4所示;渗碳零件磨

7、削余 量如表5所示。 表3 轴、 杆类零件外圆热处理后的磨削余量 (mm) 直径 或厚度 长 度 5051100101200 201300 301 450 451 600 601 800 801 1000 1001 1300 1301 1600 1601 2000 5 0.35 0.45 0.45 0.55 0.55 0.65 610 0.30 0.40 0.40 0.50 0.50 0.60 0.55 0.65 1120 0.25 0.35 0.35 0.45 0.45 0.55 0.50 0.60 0.55 0.65 2130 0.30 0.40 0.30 0.40 0.35 0.45 0

8、.40 0.50 0.45 0.55 0.50 0.60 0.55 0.65 3150 0.35 0.45 0.35 0.45 0.35 0.45 0.35 0.45 0.40 0.50 0.40 0.50 0.50 0.60 0.60 0.70 5180 0.40 0.50 0.40 0.50 0.40 0.50 0.40 0.50 0.40 0.50 0.40 0.50 0.50 0.60 0.55 0.65 0.60 0.70 0.70 0.80 0.85 1.00 81120 0.50 0.60 0.50 0.60 0.50 0.60 0.50 0.60 0.50 0.60 0.50

9、0.60 0.60 0.70 0.65 0.75 0.65 0.80 0.75 0.90 0.85 1.00 121180 0.60 0.70 0.60 0.70 0.60 0.70 0.60 0.70 0.60 0.70 181260 0.70 0.90 0.70 0.90 0.70 0.90 0.70 0.90 注: 1.粗磨后需人工时效的零件应较上表增加50 %; 2.此表是断面均匀,全部淬火的零件的余量,特殊 零件另作处理; 3.全长1/ 3局部淬火者可取下限,淬火长度大于 1/ 3时按全长处理; 4.直径80 mm以上短实心轴可取下限; 5.高频淬火件可取下限。 34 设计 制造 表

10、4 轴、 套、 环类零件内孔热处理后的磨削余量 (mm) 孔径公称尺寸 10111819303150518081120121180181260 261360 361500 一般孔余量 0.20 0.30 0.25 0.35 0.30 0.45 0.35 0.50 0.40 0.60 0.50 0.75 0.60 0.90 0.65 1.00 0.80 1.10 0.85 1.30 复杂孔余量 0.25 0.40 0.35 0.45 0.40 0.50 0.50 0.65 0.60 0.80 0.70 1.00 0.80 1.20 0.90 1.35 1.05 1.50 1.15 1.75 注:

11、 1.碳素钢工件一般均用水或水-油淬,孔变形较大,应 选用上限,薄壁零件(外径/内径 2者)应取上限; 2.合金钢薄壁零件(外径/内径 1.25者 ) , 应取上限; 3.合金钢零件渗碳后采用二次淬火者应取上限; 4.同一工件有大小不同的孔,应以大孔计算; 5.一般孔指零件形状简单、 对称、 孔是光滑圆孔或花键 孔,复杂孔指零件形状复杂、 不对称、 薄壁件、 孔形不 规则; 6.外径/内径 15的高频淬火件,内孔留余量应减少 40 %50 % ,外圆加大30 %40 %; 7.特殊零件协商解决。 表5 渗碳零件磨削余量 (mm) 公称渗碳深度0.30.50.91.31.7 放磨量0.150.2

12、00.200.250.250.300.350.400.450.50 实际工艺渗碳深度0.40.60.71.01.01.41.51.92.02.5 织机动态测试技术的应用及分析 王国兴 (中纺机电研究所检测中心) 织机设有开口、 引纬、 打纬、 送经、 卷取五个主要 机构,为了完成经纬纱的交织和维持织造的连续生 产,各机构的运动必须按设定的轨迹谐调运动,因此 织机的传动系统是比较复杂的。 新型织机的主要特征是:引纬速度高、 开口小、 打纬动程短、 门幅增宽。随着织造速度的提高,织机 动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织机的使用性能。另外, 我国在高档织机上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即使 在同档次的织机上,其动

13、态性能也存在差异,现在国 内织机制造厂大多仿造国外织机,即使有引进技术 的,也没有从织机的动态性能上进行分析,找到影响 织机质量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提高织机的质量。 因此解决织机动态测试环节,已经成为发展国产织 机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年来,我检测中心(原纺 织部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直从事于织机 动态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下面介绍一下动态测试 技术在织机测试上的应用及分析。 织机动态测试是通过织机动态测试系统来完成 的,该系统是由各种传感器、 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分 析处理单元和结果输出显示等四大部分组成(见框 图 1) 。通过多路同步数据采集,可对织机的综框动 态位移曲线、 综框加速度曲线、 经纱动态张力曲线、 纬纱动态张力曲线、 筘座打纬角加速度、 机架振动加 速度(速度、 位移)、 主轴回转不匀率等进行测试分 析。 一、 织机经纱动态张力的测试 11 测试条件 44 检测与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