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0686155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黄冈市通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1、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市域:市辖两区两市七县的范围,面积为17446平方公里;进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黄州区辖区范围,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协调主城与外围组团关系,统筹区域内的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中心城区:由主城和外围组团构成。其中主城是指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连片发展的区域,具体范围为

2、西、南抵长江,东到江北一级公路,北到黄鄂高速公路的区域;外围组团是指主城外围的五个城镇组团,分别是堵城组团、陶店组团、城际铁路东站组团、化工园组团和陈策楼组团。2、发展战略与目标区域战略:1、整合优势,鄂东协作。2、挖掘优势,对接武汉。市域战略:1、打破界限,沿江拓展。2、纵深开发,港城互动。3、分步推进,发展大别山。发展目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3、市域人口与城镇化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42%;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4、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期末(2030年),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将达到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万人,农业人口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030年),路口镇镇区将整体纳入主城的建设用地范围;陶店、堵城、陈策楼三乡镇的镇区及火车站、城铁东站片区作为外围城镇组团相对独立的发展。 黄冈市通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

4、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1、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中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市域:市辖两区两市七县的范围,面积为17446平方公里;进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黄州区辖区范围,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协调主城与外围组团关系,统筹区域内的城乡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中心城区:由主城和外围组团构成。其中主城是指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连片发展的区域,具体范围为西、南抵长江,东到江北一级公路,北到黄鄂高速公路的区域;外围组团是指主城外围的五个城

5、镇组团,分别是堵城组团、陶店组团、城际铁路东站组团、化工园组团和陈策楼组团。2、发展战略与目标区域战略:1、整合优势,鄂东协作。2、挖掘优势,对接武汉。市域战略:1、打破界限,沿江拓展。2、纵深开发,港城互动。3、分步推进,发展大别山。发展目标: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拓展空间,集聚产业,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教育名城、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区。3、市域人口与城镇化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城镇化水

6、平为52%;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4、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期末(2030年),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将达到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0万人,农业人口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030年),路口镇镇区将整体纳入主城的建设用地范围;陶店、堵城、陈策楼三乡镇的镇区及火车站、城铁东站片区作为外围城镇组团相对独立的发展。9、中心城区旧城改造规划旧城范围:赤壁河赤壁公园七一路体育路胜利街八一路沿江大道围合的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

7、展现黄冈特色的文化功能,展现黄冈古城风貌的旅游功能,高效率的精品商业服务功能,富有传统格调的居住功能。改造措施:实行容量控制,逐步疏解过度集中的城市职能和产业,剥离市级行政办公、教育功能,控制医疗、市政设施用地的拓展,逐步搬迁工业和仓库,置换出来的用地主要用于发展商业、文化、绿地、广场、停车和休闲娱乐以及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旅游服务业功能,增强旧城活力。重点改造地段:实验小学外围交通综合改造:调整道路线形,增加出入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考棚街、胜利街老城核心区改造:结合实验小学外围交通改造,建设市民广场,保留修复历史建筑。10、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

8、0%以上,绿地率35%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1平方米以上。规划建设郊野公园6处,规划设置市级公园4个(赤壁公园、遗爱湖公园、白潭湖公园、三台河公园)、居住区级公园13个,规划城市广场19个,构筑“滨江环湖、水城共生”的空间意境,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11、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策略:加强与武汉对接,加强与鄂州的联系,跨江缝合,与鄂州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促进区域一体化。利用黄鄂高速公路、江北快速路、巴河快速路形成城市外环,与鄂州对接;利用沿江大道、唐渡四路、穿湖路、南湖五路形成中环;利用黄州大道、新港大道、明珠大道形成城市内环。坚持公共交通优先,以T0D模式组织交通,构筑完善

9、的内部交通系统。铁路规划:规划预留武九京九铁路联络线。京九铁路黄州站等级提升至二级站。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规划建设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将黄冈东站打造成集铁路和公路为一体的客货枢纽站。规划预留对接宁安城际铁路线。公路规划:规划建设黄鄂高速公路,北延伸接武英高速。在城区东南部规划新建黄冈长江三桥,城区北部新建团风黄冈一级公路,外迁现江北一级公路的过境功能,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中心的穿越。规划在南湖路与穿湖路交叉口附近建设汽车客运总站,作为黄冈市最主要的公路客运中心。水运规划:依托长江航道,建设唐家渡、南湖新港两处5000吨级综合性大型港口。汪家墩作为战备码头。结合东坡赤壁旅游开发,建设游客码头。12、

10、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给水工程规划:规划近期二水厂维持10万吨日,三水厂供水能力达到设计规模20万吨日。远期二水厂退出运行,在城区长江上游唐家渡新建一座30万吨日自来水厂,两座水厂对置供水,水源均为长江,主要供给主城区用水。规划在路口地区设置一座给水加压站,规模为10万吨/日,承担化工园及陶店组团供水。规划在南湖四队新建一座以巴河为水源的应急水厂,规模为5.0万吨/日。排水工程规划:规划保留黄冈化工园污水厂,规模扩建至6万吨日;取消路口污水处理厂,改为污水提升泵站;规划扩建南湖污水处理厂至20万吨日;新建唐家渡(6万吨日)和黄婆汊(5万吨日)两个污水处理厂。电力工程规划:在禹王工业园北面预留黄冈火电厂的建设用地。远期将220KV路口变电站退出运行,近期保持其功能不变;新建化工园、禹王、南湖、陶店4个220KV个变电站。新建16个110KV变电站,完成五甲110KV变电站二期建设,宝塔、城北两个110KV变电站扩容。垃圾处理:近期将城区生活垃圾运往位于戚家岭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中、远期在化工园西北侧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城市垃圾,日处理量1000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