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5626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好战-请以战喻》ppt课件_7(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 好 战 请 以 战 喻,孟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由于他的主张与战国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简介,孟子是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孟子有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

2、彻。,学习目标:,掌握选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 了解“仁政”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孟子论证说理的方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了。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3、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个比喻: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4、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埋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文: 五亩地的宅院,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衣服;鸡、猪、狗等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养育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的农田,不要耽误他们的农作季节,数口的人家就可以凭借这而没有饥饿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5、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 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七十岁的人穿着丝织衣服,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没有这样的事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译文: 狗和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约束,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济;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

6、区别?大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问题探讨,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 孟子的理想政治“仁政”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 (教),保民,教民,王道 之始,

7、王道 之成,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孟子旨在说明什么?,思考:最后一部分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富裕而有显贵地位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

8、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译文: 第二天她早早起来,暗中跟随丈夫去往他去的地方,整个都城里没一个站住和他讲话的。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啊。,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9、,骄其妻妾。,译文: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竟然这样!”跟他的妾一起大讥笑怨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喜悦自得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和妾面前做出傲慢的样子。,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 (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来求取富贵显达的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是很少见的!,表现手法,齐人有一妻一妾,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妻妾前的“骄”,对比二: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 对比,齐人乞食不知羞耻,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坟场的“乞”,强烈讽刺批判

10、了 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感到无地自容 的人。,寓言的寓意 是什么?,2011江西卷 清 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的出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解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进而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