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5249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课件-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学科的创建与运行,主讲:赵美玉,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重点学科的创建背景 创建重点学科的意义 重点学科的创建思路与运行机制 重点学科建设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重点学科建设的评价与验收,主要内容,一、重点学科的创建背景,(一)时 代的要 求和行 业竞争 的必然,1、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2、时代的要求,3、行业间的竞争,1、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1)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提出启 动阶段(1985-1992),(2)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阶段 (1993-2005),(3)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2006-至今),(1)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提出启动阶段(1985-19

2、92)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为贯彻这一精神,原国家教委在1986年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并在1987年发布了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暂行规定和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几点意见,决定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根据通知精神,重点学科的门类要比较齐全,科类结构比例和布局应力求合理,要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横向联合,逐步形成高校科研优势。重点学科点应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要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硕士、学士;能

3、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人员进修深造,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四化建设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此次评选共评选出416个重点学科点,其中文科78个,理科86个,工科163个,农科36个,医科53个,涉及108所高等学校。,2.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阶段(1993-2005)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4、。”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提出“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形成一批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引导和示范,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5、,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共评选出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3.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2006-至今) 国家重点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其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

6、求,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精神,在“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指导思想下,调整的重点是在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 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677个二级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 点 学 科 的 类 型,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 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 科学研究的重

7、要基地,在高等教育 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 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 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 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 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 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 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 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了解即可,2、时代的要求和行业竞争的必然,(1) 时代 对医 学重 点学 科的 要求,存在的问题: 人员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 数量不足;科研方向重点 不突出,重点学科中不同程度 存在自我封闭,学科之间缺乏交叉渗 透,多学科综合研究较少等问

8、题; 人才培养与论文质量亟待加强; 资金投入不足。,1)人才问题,人才对于高等学校具 有特殊的意义。是学科 发展的基础,、前提、 关键与保证。目前主要 的问题缺乏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不 健全。主要表现为人才的培 养机制和培养环境尚不健全, 没有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 长提供足够助力,成为目前医 学院学科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现有管理体制尚不适合学科迅速发展。目前,医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尚未真正到位,管理体制中的权责还不明晰,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在办学中的作用还相当薄弱,专家教授在制定有关学科发展政策中的作用发挥不够,人才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还任重道远。 资源配置问题

9、。目前医学院各级临床重点学科的建设主要依靠医学院“211工程”以及市、局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过于单一,资助力度有限,不仅影响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没有充分调动医院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学科建设。如何建立政府、学校、医院投入、学科自筹等多种渠道,其中医院投入不少于政府或学校投入额度的多元投入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2)管理体制问题,科技创新体系缺乏。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合作、联合、交叉机制尚未形成;缺乏鼓励基础研究的学术环境,使原创性即自主创新研究不足。这些都成为科技创新的障碍。,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目前医学院学科的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高端人才集中在少数

10、专业,大多数学科缺乏高端人才。学科研究基地支撑力度薄弱。学院部分原有优势的重点学科出现滑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科缺乏优秀的专职研究人员和重大的科研项目研发,学术产出太低,研究基地对学科的支撑力度薄弱,最终影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增补中,医学院落选学科几乎都没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作为支撑,说明学科建设与研究基地的发展密切相关。,3)学科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学科对它学科的辐射效应及学科群的建立。重点学科的建设对医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对其它学科的辐射效应不强,未形成明显的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学科群。主要表现为不但缺乏高显示度的临床成果,在基础研究

11、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明显不足,无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1)人才的问题: 加快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建立 健全青年人才培养机制。 2)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管理体制; 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并拓宽资源 配置通道;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和重点学科硬件。 3)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高端人才问题; 加强学科研究基地的支撑力度; 重点学科对它学科的辐射效应 及学科群的建立。,重 点 学 科 建 设,(2)行业间的竞争,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国家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投资建设的重点。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12、的不断深化,使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显示出其主导医院发展的强劲趋势。为使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以创建重点学科为核心的战略,已成为众多医疗机构的成功之路。,行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高技术水平的竞争。实力的拥有 、高技术水平的获得均要靠高、精、尖的人才来实现。而高精尖人才的出炉却 需要依托学科建设而达成目标,,(二)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二)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满足不同群 体健康需求,(三)医学院校长足稳定发展的必然,重点学科建设,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到: 新高度:奏响改革促发展的强音 新期待:确保

13、目标如期实现 新局面:改革创新举措频现 新任务:团队和个人新的目标意向 新体系:从学科建设找均衡着力点 新进展:整体、全员、个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突破:以高质量提升学科内涵发展 新探索: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四)办学模式与方向,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所以。医学院校要想长足稳定的发展,也只有通过学科建设,不断地改进完善现存的一系列问题;也只有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地“出

14、炉”社会需要的“精品“人才;通过深化学科建设,不断地拓宽办学路径,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二、医学院校(医院)创建重点学科的意义,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医学院校)的主要职能。而这一职能是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点学科以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科研条件、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均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重点学科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沃土,对学科建设而言,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学科

15、建设。没有一个好的学科基础,就难以争取到重要的科研项目与大量的科研经费。没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学科建设就是纸上谈兵。同时,科学研究还可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发展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医学重点学科是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创造高水平和标志性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医学高校发展与建设的核心。无论从资源优势、基础医学理论的研究,还是从科研的基础设施来讲,医学重点学科都具有开展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创造高水平和标志性医学科研成果的能力。,2、重点学科是承担和解决重大医学问题的重要阵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分化、交叉和渗透。那么,许多较为复杂的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需要

16、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这种学科的发展势头发育了学科群。 学科群在进行重大的科技攻关时,必须将各学科所具有的技术进行交叉渗透以及综合提高。技术上的渗透必然导致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这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促进了各学科间综合性的高层次发展。继而成为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的“佳壤”和“良田”。,3、重点学科是医学知识和实践创新的主要源泉,4、重点学科是实现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医学高校作为国家投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在社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卫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因此,医学高校有义务也有条件对社会,特别是地方的社会、经济、卫生事业的发展起指导作用和咨询作用。 另一方面,医学高校服务社会也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直接为社会服务,有利于医学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办学经费的多方筹集等。,5、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医学院校教师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