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684643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运动损伤急救(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一、急救目的:,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急救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今后的治疗效果。,第十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二)动作要快: 快抢救,快转运,争分夺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三)注意事项:,、了解病情,进行有效地抢救。后伴随去医院,向医 生介绍病员情况及抢救经过。,、态度和蔼亲切,忌粗暴; 、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忌惊慌失措,顾此失彼; 、技术熟练、迅速;,二、原则: (一)抢救生命第一: 、首先抗休克; 、注意保暖或防暑; 、止血

2、。,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量约占体重的8%,即-ml,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变化,但是基本上维持衡定。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有ml血。一个人如果失血达五分之一,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三分之一,可出现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出血伤员的急救,只要稍拖延几分钟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外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如有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尤其是止大动脉出血,往往是抢救生命的最重要的措施。闭合性损伤的出血,及时压迫止血,也有减轻肿胀,利于康复的功效。,(一)按出血的部位分:,一、出血的分类与鉴别

3、:,1、内出血: 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后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包括颅腔、胸腔、腹腔和关节腔)及胃肠和呼吸器官内注入。内出血分为三种,组织内出血、体腔出血和官腔出血。组织内出血如皮下组织、肌肉等属之。体腔出血如胸腔、颅内属之。,2、外出血: 指血液从皮肤创伤口处向体外流出,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出血的早期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外出血的性质特点:,血 管 出 血 点 特 点 危险性,毛 细血 管,静 脉,动 脉,较 小,在伤口的远心端,缓慢持续外流暗红色,在伤口的近心端,呈喷射状间歇外流鲜红色,较 大,较 小,在创面呈点状渗出,介于动静脉

4、之间,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心端呈间歇性、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出现急性贫血,以致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枢麻痹,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呈持续性、缓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介于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二、止血的方法:,(一)抬高伤肢:,将受伤肢体抬至高于心脏,使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 适用于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有创口的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

5、包扎的范围应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餐巾等代用。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主要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二)加压包扎:,(四)间接指压止血: 用于体表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简单有效。 最容易的压迫部位称为压迫点,一般是在出血部 位的上方。,(三)冷敷: 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冷敷的越及时越好。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冷敷一般用冷水或冰袋敷于损伤部位,常与加压包扎和抬高伤肢法同时使用。,重要的止血点有7个:颞浅动脉止血点、颌外动脉止血点、锁骨下动脉止血点、肱动脉止血点、股动脉止血点、胫前动脉、

6、胫后动脉止血点。,1、头部止血 头部前额、颞部出血,要压迫颞浅动脉。其压迫点在耳屏前方,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颞骨上。 2、面部出血 面部出血应压迫颌外动脉,其压迫点在下颌角前方约1.5cm处,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上。,3、上肢出血 肩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前臂出血可压迫肱动脉。让患肢外展,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手指出血可压迫指动脉。压迫点在第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示两指相对夹住。,4、下肢出血 大腿、小腿部出血,可压迫股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中点处摸到动脉搏动,用手掌或拳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足部出

7、血可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横纹中点。,(五)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四肢动脉出血,当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使用此方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气性止血带和布制止血带。,第三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支持伤肢、防止感染和止血、镇痛的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绷带包扎应从伤处的远心端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指(趾)端外露,

8、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黏膏固定。,包扎:绷带和三角巾 包扎的作用:保护伤口,压迫止血,支持伤肢,固定敷料、夹板。 一、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转折形包扎法 4“8”字形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包扎时把绷带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3-4圈即可。,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行缠绕,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1/3。,3转折形包扎法 用

9、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每圈的转折线应相互平行。,4“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包扎方法有两种: 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扎法,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注意事项:,1、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自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 2、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

10、着力点和走方行向。 3、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 4、包扎时尽可能使四肢指(趾)端外露。一边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二、三角巾包扎法,用变长为50c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三角巾的一半。应用三角巾进行包扎,使用方便,适用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1大悬臂带: 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和肱骨骨折不能用。 将大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肢后,一底角放在健侧肩上,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并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2小悬臂带: 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大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

11、打结。,第四节 休克与急救,“休克”一词为外来语hock 获得音译,原来的意思是“震荡”。,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复杂综合征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有效循环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使组织器官缺氧,发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造成恶性循环,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死亡。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如创伤、感染、低血容量、中毒和过敏等均可引起有效的血容量不足,从而导致休克。,一、原因和机制,凡能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心输出量减少的各种因素,都能引起休克。在运动损伤中并发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的疼痛和大量出血,这些致病因素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

12、髓质系统的活动增强,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微血管痉挛,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注流量不足,导致休克。,骨折、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睾丸挫伤等,由于剧烈疼痛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或大血管破裂出血、腹部挫伤合并肝脾破裂等;以及心脏病、严重感染、中毒、药物反应等,均可引起休克。此外,疲劳、饥饿、寒冷、酷暑等也能诱发休克的发生,或加重休克的程度。,二、休克的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一)休克的早期 休克的早期又称缺血缺氧期。由于受休克因素的刺激,使大量的体液因子释放,导致末梢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及微静脉持续痉挛,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使微循

13、环灌注量急剧减少。此时病人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体温和血压正常或稍高,此期易被忽略。,(二)休克期 休克期又称失代偿期。此期由于组织显著缺氧,致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造成循环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白细胞在微血管壁粘附,形成血栓,使血压下降(收缩压在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mmHg)。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口唇、肢端发绀,四肢厥冷,全身冷汗,脉搏细数,尿量减少和血压下降,严重时病人昏迷,甚至死亡。因此,血压下降是判断休克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三)休克晚期 休克晚期又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此期是指毛细血管淤血

14、的基础上细胞缺氧更严重,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促发内凝血和外凝血系统在微血管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细胞因持久缺氧使胞膜损伤,溶酶体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产生弥散性出血。其临床表现为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溶血及血栓栓塞所致多种器官的功能障碍等。,三、休克的急救,(一)安静休息 迅速使伤员平卧使之安静,并予以安慰和鼓励,消除病人的顾虑。最好不要采取头低脚高位,因这种位置将使颅内压增高,静脉血回流受阻,并使膈肌上升影响呼吸,不利于休克的矫治(尤其是呼吸困难者)。,(二)保暖防暑 换取潮湿的运动服,以防散热快,尽量使病人在温暖安静的环境下休息。若为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以

15、防中暑。,(三)饮水 神智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病员,可给以适当的盐水(每升含盐3g,碳酸氢钠1.5g)或热茶等饮料。,(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常因分泌物或舌后缩等原因,引起呼吸道的堵塞。因此要及时清除分泌物和血块,松解衣领,必要时把舌牵出口外。对心脏停搏、呼吸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五)镇静与止痛 骨折、脱位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后,可根据情况口服苯巴比妥0.9g,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g,其主要作用在于可减除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性,加强大脑皮质的保护性抑制,起镇静作用。有剧烈疼痛者,可口服阿片20mg或吗啡片10mg,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mg以镇痛,防止休克加重

16、。凡有颅脑损伤、颈髓损伤、胸腹部损伤或缺氧发绀的伤员,都禁用吗啡或哌替啶。,(六)包扎和固定 开放性损伤,要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等将创口敷盖包扎,骨折或脱位的伤员,应进行必要的急救固定。,(七)止血 外出血的伤员应在急救的早期,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或止血等方法及时止血。内出血的伤员,应尽早送医院处理。,(八)针刺疗法 昏迷的病人可针刺或手指掐点人中、百会、内关、涌泉、合谷等穴位。 在进行上述现场急救的同时,应与医院联系,或将病员迅速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如输血、输液、吸氧等。,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 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发 绀、酸中毒、昏迷等。,三、征象,休克的过程分为兴奋期和抑制期。,(一)兴奋期:,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 呼吸表浅、急促。,(二)抑制期:,第五节 关节脱位,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一、概念:,、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