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评价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4634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评价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评价剖析.(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内容提要:,2、,1、,关于职业危害因素与评价,3、,4、,职业危害建设项目分类管理,职业危害评价的阶段,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一)相关概念 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 职业危害评价:评定构成职业危害诸成分危险度高低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环境监测、职工健康监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等方式,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或防治措施效果等。,一、关于职业危害因素与评价,(二)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1)接触(暴露)机会和时间; (2)接触的强度; (3)接触方式是经呼吸道、皮肤还是其他间接途径进入机体。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遗传因素: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有遗传缺陷的人,容易受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引起病变。,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女性对毒物较敏感,尤其是在女性的月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加敏感。未成年儿童和老年人易受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 营养缺乏: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如患有

3、皮肤病可增加皮肤对毒物的吸收,患有肝病则影响对毒物的解毒能力。 文化水平和卫生习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良好卫生习惯的人能够自觉地采取预防职业危害因素的措施。 上述不良因素统称为个体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因素者,容易引起职业性损害,故称为易感者或高危人群。,(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

4、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另外超负荷地加班点;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如检修过程中的仰焊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

5、境因素的作用 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头部受长时间照射而发生中暑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生产场所没有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4)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 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

6、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 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按照有害因素性质可以分为五类: (1)化学性有害因素 (2)物理性有害因素 (3)生物性有害因素 (4)人类工效学因素 (5)社会心理因素,真难闻啊!,哎呀我的妈呀,声音也太大了,职业性皮肤病:由于接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品引起。,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一)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常用方法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包括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调查检测法等。 1.经验法 经验法是评价人

7、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调查和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是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

8、料等项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 5调查检测法 调查检测法是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本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优点是在于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缺点是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程序 1资料收集调研 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之前,应收集相关资料,力求识别全面。需要收集和调研的资料包括: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生产过程涉及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量及副产品;生产工艺与没备;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相关评价报告。 2现场调查与类比

9、调查 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3工程分析 应重点分析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料、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防护设施措施等。 4危害筛选 在识别了企业的危害因素后,应进一步筛选出重点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照优先治理的原则,作为企业重点改进和治理的环节。 在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用最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的危害因素; 出现几率大、浓度或强度高的危害因素; 接触人员多、机会多的危害因素。,(三)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重点

10、环节 1原辅材料 应重点考虑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种类与数量;要考虑物料的形态,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等;要考虑物质的理化特性,如挥发性、熔点、沸点;考虑物料的储运、装卸环节,例如加料、投料过程;考虑物料有无杂质成分,例如金属矿料、石油气等台有铅、砷、磷、硫、氨等物质;毒性资料与检测报告资料。,3产品副产品 应分析产品副产品的种类、数量、形态、包装、储运、废品废物(废气、废液、废渣)等。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物料平衡的原理,逐一分析原料、添加剂的去向,避免遗漏。,2生产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分析生产原理,生产条件;化学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以及物料转化等;物理过程如: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11、另外,还应考虑到生产方式、设备选型、工艺水平等。,人,人,隔离,送新风,(五)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职业健康防护的主要内容,防毒,噪声控制,高温与中暑,射线辐射防护,放射性防护,防尘,(1)粉尘控制,典型的粉尘作业环境,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的开采,煤矿的掘进和采煤以及其他金属矿山的开采,主要作业工种是凿岩、爆破、支柱、运输; 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筛分和运输; 制造业中铸造的配砂、造型铸件的清砂、喷砂以及电焊作业; 建筑材料行业,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石料生产中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拌料等; 公路、铁路、水利建设中的开凿隧道、爆破等。,矿山开采,采石企业,环境污染,防尘措施,设备密闭,

12、工艺改革,湿法作业,通风除尘,个人防护,工业毒物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皮 肤,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由于大量的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现象。这类毒物为一氧化碳、氯、砷化氢、氮的氧化物、氧化锌等。,由于少量的毒物经常持续地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病变现象。这些毒物有汞、镉、铅、锌、锰、放射性物质等。,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现象,如二氧化碳等。,(2)毒物控制,综合防毒措施,个人防护,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加强领导;制订改善劳动条件防治毒物的计划;加强防毒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防毒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合理布局;改革工艺;改进设备;以无毒、低毒代替有毒

13、、高毒;对容易逸散出有毒物质的作业,实现生产设备、工艺的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增强体质,注意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饮食、饮水、吸烟,班后淋浴,工作服和清洁服分开存放,定期清洗。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职业中毒患者。对有急性中毒危险的作业,应进行中毒急救知识的教育,并备有中毒急救医疗器材,以便及时抢救急性中毒人员。,卫生保健,有毒气体监测,使用防护服、手套、鞋盖、防护膏、清洁剂等。呼吸防护是为了防止毒物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使用送风面盔、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氧气呼吸器等。,噪声的危害,损害建筑物和仪器设备,损害听觉,引起多种疾病,影响休息和睡眠,降低工作效率,(3)噪声控制

14、,按产生噪声的振动源,可以将工业噪声分为三大类: A:空气动力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噪声控制与治理的原则: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从传播途径上控制; 在接受点采取防护措施。,1、声源控制 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工艺,尽可能以液压代冲压、以液动代汽动。 选用低噪声设备,使用哑音材料降低噪声冲击、对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管道与基础、支架之间采用柔性连接。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改进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2、从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厂区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布置,对特别强烈的声源,可设置在厂区偏僻地区。同一车间内的机械设备

15、在工艺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高低噪声设备应分区布置; 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 从声源或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可进一步采取消声、隔声、吸声隔振、阻尼等声学技术措施解决,3、做好个人防护 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时,可使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至125分贝之间时,需佩戴耳罩。 4、健康监护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对接触噪声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需进行电测听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配岗位并定期复查。 5、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时间 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工业卫生

16、,高温作业,气温高、湿度大、强热辐射等不良气象条件;,具体地,是指生产环境气温超过 35或辐射强度超过 1.5卡/厘米2分,或气温在 30以上、相对湿度80的作业。,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热辐射作业:如炼钢、铸造等工业; 2高温、高湿作业:如纺织、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潮湿的深矿井(或涵洞隧道); 3 . 露天作业。,(4)高温与中暑,高温作业的主要工种: 冶金工业:炼铁、炼钢、炼焦、有色金属冶炼等。 机械工业:铸造、锻造、轧钢、热处理等。 化学工业:部分氧化、合成、加热、化学反应等。 玻璃、陶瓷工业:炉膛、炉台、焙烧等。 轻工业:橡胶硫化、塑料热压等。 纺织工业:印染、巢丝的加热或蒸煮车间。 建筑材料工业:耐火材料的窑炉、水泥烧结等。 锅炉:各种工业的加热炉、锅炉。 夏季露天作业:由于室外太阳辐射强度大,特别在南方、 气温较高(常温达37以上),也可形成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泌尿系统的改变,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的改变,循环系统的改变,神经系统的改变,消化系统的改变,中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