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4611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知识(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知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知识(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管理学基础知识,温习上节课程内容,管理的概念 1、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内涵: (1)有组织就有管理。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规模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信息。 (3)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效率)正确(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构成。 (5)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 (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3,管理者:是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情报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人员。(指挥他人活动,并协调他人劳动的特殊劳动者。) 操作者:从事作业和业务工作的人。管理

2、者本身也可能是一位操作者。,管理者,4,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技能?,5,薪金? 忠诚? 奖励? 职位? 社交? 处罚? 福利? 能力? 培训? 勤奋? 责任? 团队?,6,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史迪夫所在公司的奖励制度是通过建立奖励基金的形式来发挥吉利作用,公司根据年度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来确定基金的数额,例如5%。主要用来为下年度的晋升和绩效奖励来增加薪金。理论上可以对优秀多奖励,但实际上,每年对每个人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不论是否优秀、平平、较差。否则,管理者会有麻烦。为了减少抱怨,几乎是平均分配,没有起到激励作用。由于数量较少,对激励来讲实际上是无用的。史迪夫一直为此很苦

3、恼,直到他参加了一个管理培训班。在班上,著名管理专家对他们过分重视金钱和加薪的问题予以评价,指出钱并不能激励人!然后他列出了一些能够激励人的因素:大致如下:,7,1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 富有趣味的工作。 3 富有变化的工作。 4 行动自由。 5责任。 6 成就感。 7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8 荣誉。 9 良好的合作者。 10 优越的工作条件。 11 薪金。,8,工资排在最后,真令人吃惊。此后,史迪夫不再关心考核提薪的限额了。在研讨班结束的那一周,他对一个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考评,当天该员工正好工作满一周年。史迪夫先强调了其贡献,特别表扬了其一年来的工作成就。然后讨论了以后如何充实其工作,使工作

4、变得更有趣味和挑战性。以后还为以后几个月的工作制定了目标与达到目标的途径,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当最后谈到加薪的数额时,员工极为不满和恼怒:“什么?只有5%!你还是把刚才那些漂亮字眼留给其他人吧-表扬是不能当饭吃的!”,9,问题: (1) 谈谈你对双因素理论的认识?它在什么情况对什么样的人有效?什么时候无效?你是否能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正? (2) 你觉得史迪夫做错了吗?是否是其管理艺术上有问题?还是理论是不对的? (3) 如果换做你是史迪夫,将怎么对该职工进行考评?以使该职工以后继续努力工作。,10,闷闷不乐的陈五 认识陈五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乐天派的好人,经常看到他总是笑口常开,好像生活没有任何烦

5、恼似的。同时在工作上也是敬业乐群、努力认真。 吕力最近发现陈五变了,以往的笑容难以复见,取代的是忧容满面、心事重重的样子。身为他的至交好友,吕力找到陈五,想了解为何如此?陈五刚开始不愿多谈,在吕力的一再询问下,他终于开口: 上个月公司因为我表现不错,升任我做主管,我当然欣然接受,也感到光荣。但没想到这才是恶梦的开始。平时无话不说的伙伴,不知不觉中好像有了距离:以前经理很欣赏我的工作表现,但现在责难却比赞赏来的多,工作压力更是大;过去我做好自己的工作,按时上下班,轻松自在,现在每天要担心有没有人迟到、请假,阿山是不是在摸鱼、新来的阿源会不会操作电脑、年轻的小王会不会说不来就不来了、小丽昨天和男朋

6、友吵架,今天情绪又不好等等问题,同时还要随时注意产能与品质。就算下了班回家,脑子里还是充满这些事,唉!你说我还能笑得出来吗?我该怎么办呢?,11,1、放下包袱、心态转换、少操心; 2、转变角色:原先是要一个人做好,现在是管好一队人; 3、明确责任大小,职责所在,找到目标。 4、学会做人。 5、工作规范明确 6、接受培训,12,有一天,副总经理对人事经理说:嗨!老王,自从上个月加薪及增加员工福利后,我想这里的员工都很高兴吧!你看我要给他们训勉些什么话才不辜负公司这番苦心? 王经理决定亲自调查员工的感受,以下就是他的发现: 小倩说:自从公司在这里装了冷气后,我的脖子就酸痛不停,跟主任讲了好多次,看

7、能不能改一下出风口,但他都不当一回事。 小钱说:在公司三年了,餐厅的菜几乎都没有变化,现在想到中午吃饭就觉得没味口。 老吴说:你看看我必须弯腰才能捡到这些零件,一个月前我就和领班建议装个简单的料架,既可省掉无谓的动作,又可以避免我一直弯下身子,但一直没下文。 阿洪说:厂内那么多员工,平时除了工作也没什么交谊的机会,都不知做什么,建议办些活动,但都被各种理由打回票。 美美说: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五年了,闭着眼睛都能做,一点意思也没有,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要做多久。 小力说:上次参加同学会,同学名片一拿出来就是经理、主管等等,我在公司都七年了,好不容易才升到组长,名片实在不敢拿出来。更不服气的是,他们的

8、薪水也不见得比我多。 问题:如果你是王经理怎样回复副总?,13,组织最需要的是团队精神 有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到底谁说的对,谁能做的最好。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貌。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宇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火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论,庙

9、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各奔东西那天,他们总算找到了庙宇荒废的真正原因。 请你把庙宇当作企业,用管理理论分析衰败的原因,14,这个庙宇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不是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和。每个和尚对庙宇的破败都有自己的观点,按照他们的行动的结果看来,他们都已经找到了庙宇破败的原因。但是,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分享别人的观点,不愿意承认别人付出的努力,更不愿意综合别人的观点,所以他们只有陷入分裂,各行其是,让庙宇再度荒废。其实三个方面的工作都作好,庙宇才能兴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也需要每个员工共同努力,发扬团队精神,企业才有竞争力。,15,某厂甲班班长之外有9名

10、工人。一天,有2人提前上班做生产准备,6人按时到班,另1人迟到。班后奖评时,班长采取了自以为得计的表扬“艺术”:对迟到的一人只字未提,而是将其他几人一一表扬了一番。哪知,出乎班长的意料,第二天,不仅原来提前上班的2人变成按时到班,而且迟到的人数增加到4人。表扬是一种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的正强化方法,但使用不当却会挫伤人的积极性。那位班长的表扬效果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16,原因有三, 一是受到表扬的8人中有6人只不过是未迟到而已,而按时上班、遵守纪律是做一名工人最起码的标准,根本算不上什么“事迹”。表扬了这种人只会使“表扬”二字在他们心目中降低威信; 二是应当受到表扬的工人也会由于自己只是得

11、到了与歧途人的“同样的待遇”,而看低“提前上班”的价值,第二天倒退为正常上班也是情理之中的; 三是那位迟到者也并不会因为其他人都得到“鼓励”而感到有压力,因为班长事实上并没有批评他。 由此看来,在企业中,完全取消惩罚是行不通的。事实表明奖励和惩罚相结合才具有积极的效果。,17,工程部的14位职员由李、王两位性格不相同的正副经理带领,但近一个月内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造成李、王经理的看法不同。其中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张飞是新来的大学生,9月底报到上班,但一个月之内有二次上班迟到,还有一次,由于粗心大意将一个重要的报告提供的数据写错,但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王副经理每次发现张飞的问题后,就当场立

12、即对张飞迟到及工作不细致进行了批评。 其余的几件事也大都与此类似,或是因为违反工作纪律,或是因为工作不负责任,或是因为背后说同事坏话,另外三位职员同样被王副经理发现犯了错误,就受到了批评。 李经理认为王副经理的处理手法过于粗暴、简单,不应该批评职员。而应该讲求一定的领导艺术性,待事情稍过在恰当的时间采用暗示引导、自身示范等手法对职员进行引导和启发。 您对李、王经理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认为进行批评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18,1、批评是必需的 一般人多不愿正面批评别人以免造成摩擦,但发生错误后如果没有当场纠正,慢慢累积到非常严重才开口,往往容易变成破坏性的批评,批评者语带威胁或言语刻薄,被批评者因

13、而心生反感,批评者又觉得受辱而积怒,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而公正的批评是必需的。 2、多进行建设性批评 建设性批评强调对方的功劳及可改善之处,而不是借问题进行人身攻击、批评对方个性上的缺陷,以防止对方采取防卫性姿态,听不进忠告。,1、具体 批评时应具体说明问题之所在。同样的,称赞对方时也要具体说明,否则对方也不容易从中学习。 2、解决方案批评时应针对问题,对方未曾想到的方向、症结所在,或相应的措施。让被批评者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3、当面晤谈批评要注意场合,尽量采用与当事人私下面谈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批评,较容易令对方不自在或有受辱的感觉。私下晤谈的效果较佳,一方面使对方了解所犯的错误,另外也提

14、供对方说明或澄清的机会。 4、体谅别人批评时应有同情心,考虑别人听到批评后的感觉。如果以打压或贬损等方式来批评别人,不但不容易被接受,反而引起怨恨、自我防卫与反弹现象。,进行批评时应注意什么?,20,请听一次企业的季度会议: (1)营销部门的经理A说:“最近销售做的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很不好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 (2)研发部门经理B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很少,就是少的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 (3)财务经理C说:“是,我是削减了你的预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

15、,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 (4)采购经理D跳起来:“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 A、B、C:“哦,原来如此呀,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哈哈哈哈!” (5)人力资源经理F说:“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您认为企业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21,22,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徒弟3人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

16、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那么,在他们4个当中,谁最重要呢?,23,唐僧,唐玄奘! 为什么? 人们发现,最没有本事的就是唐僧。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但是,就是他,在孙悟空一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唐僧心里清楚地知道,他去西天的目的是要取回真经普渡众生。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要什么;而3个徒弟,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他们知道的是怎样做,并且把它做好。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他都毫无畏惧,奋勇向进。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