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文论2010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3907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讲,文论2010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6讲,文论2010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6讲,文论2010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6讲,文论2010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6讲,文论2010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讲,文论2010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文论2010剖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 精神分析批评,Lecture 6 Oct.15, 2013 Grade 2010 By Zhang Yaqiong,一、复习(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二、弗洛伊德 三、荣格 四、霍兰德 五、拉康 六、评论,目录,德国的接受美学 伊瑟尔、姚斯 美国的读者反应理论 罗森布拉特、霍兰德、费什、布莱希、卡 勒,读者批评理论的评价,第一、通过突出读者接受在文学中的作用,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传统的延续。 第二、标志着文学研究范式面向读者的重要转变。 第三、意味着读者的多重意义受到重视。,本章小结1,现象学、阐释学和接受理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之间一

2、位重要的中介人物是罗曼英伽登。他是现象学思维形式在文学上的最重要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也成为接受理论形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接受理论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也都可以在英伽登的论述中找到缘起。,本章小结2,同样是接受理论,姚斯和伊瑟尔的理论渊源不同。前者来自于阐释学传统,后者来自于现象学传统。在姚斯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直接影响;而在伊瑟尔那里,看到的更多的是胡塞尔和英伽登思维观念的延续。这种差异,使得他们的理论阐述和对问题的切入方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伊瑟尔更注意对文本的解读,而姚斯更关注文本意义的历史性。 伊瑟尔甚至认为,姚斯的理论是名副其实的“接受理论”,而他自己的理论应当被称为“反应

3、理论”。,本章小结3,读者反应理论实际是美国新批评和接受理论的融合,或者说得更明确些,它实际是从读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批评。 但新批评追求文本意义的多义复合性,把文本视为批评思考的中心、意义得以存在的载体;读者反应理论则将文本的意义转移到了读者的内心世界,或各种对读者产生影响的因素,而文本则丧失了中心性。,传统的读者观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通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们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形式主义批评的读者观 读者批评理论的读者观 the reader as an acti

4、ve agent who imparts “real existence“ to the work and completes its meaning through interpretation,不同的读者观,passive,Affective fallasy,active,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is a school of literary theory that focuses on the reader (or “audience“) and his or her experience of a literary work, in contrast to

5、other schools and theories that focus attention primarily on the author or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work. Although literary theory has long paid some attention to the readers role in creating the meaning and experience of a literary work, modern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began in the 1960s and 70

6、s, particularly in America and Germany, in work by Norman Holland, Stanley Fish, Wolfgang Iser, Hans-Robert Jauss, Roland Barthes, and others. Important predecessors were I. A. Richards, Louise Rosenblatt, and C. S. Lewis .,Reader-response theory recognizes the reader as an active agent who imparts

7、“real existence“ to the work and completes its meaning through interpretation.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argues that literature should be viewed as a performing art in which each reader creates his or her own, possibly unique, text-related performance. It stands in total opposition to the theories o

8、f formalism and the New Criticism, in which the readers role in re-creating literary works is ignored. New Criticism had emphasized that only that which is within a text is part of the meaning of a text. No appeal to the authority or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nor to the psychology of the reader, was

9、allowed in the discussions of orthodox New Critics.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ader-response_criticism Note: the term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used here is better replaced as reader-oriented criticism(读者批评理论).,Psychoanalytic literary criticism,Psychoanalytic literary criticism refers to literary

10、 criticism or literary theory which, in method, concept, or form, i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 of psychoanalysis begun by Sigmund Freud. Psychoanalytic reading has been practiced sinc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itself, and has developed into a heterogeneous interpretive tradition.,精神

11、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前期盛行于欧洲的以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学说为基础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根据精神分析学的发展,精神分析批评分为两种,构成精神分析批评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为理论的文学批评,称为经典或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 第二:以荣格、拉康、霍兰德等心理学家重新阐释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批评,称为新精神分析批评或后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日常生

12、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等。 还有文艺论文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1901),(1917),(1900),(1905),(1913),(1923),(1920),15,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 1873年冬季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医,在布吕克(Brucke)指导下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 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即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与布鲁尔(Josef Breuer)交往深厚。 1885年前往法国跟沙可(Jean Charcot)学习催眠术 1895与Breuer合作歇斯底里的研究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观点

13、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1909年应邀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做精神分析系列讲座 1938年为逃避纳粹迫害,举家前往英国伦敦 1939年死于喉癌,Freud的人生大事记,弗洛伊德学说的基本理论,1.人类心理模式(动力的、经济的、地形学的) 2.人格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3.力比多 4.人类心理发展阶段(前俄狄浦斯阶段和俄狄浦斯阶段) 5.梦的解析(显现内容、潜在思想),1.人类心理模式 (Models of the Human Psyche),1)动力模式(Dynamic Model) 2)经济模式(Economic Model) 3)地形学模式(Topographic Models),1)

14、动力模式(Dynamic Model),弗洛伊德首次断言,支配着我们的行动的,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 “无意识”的概念大约出现在18世纪,到19世纪已经流行于哲学和文学界。 最早使用“无意识”这个术语的是卡路斯(C. G. Carus)。卡路斯和许多弗洛伊德的同时代学者都用这个术语来指代我们心理的非理性部分,如隐藏的欲望、野心、恐惧、激情以及不合逻辑的思想等等。不过这些学者都倾向于认为,“无意识”是个静态的系统。 弗洛伊德则从根本上再度将“无意识”规定为一个心理动力系统。它不仅包含人们自身的记忆,还储藏了人们被压制、未解决的冲突。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无意识”里藏满了伪装的真相和欲望,它们试图通

15、过意识并在意识表现出来。这些经过伪装的真相和欲望不可避免地通过人们的梦、艺术、文学、戏剧乃至偶然的口误得以表现。,2)经济模式(Economic Model),192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超验快乐原则,扩大并延伸了他的人类心理动力模式。他将两个经济学概念引入心理过程的描述之中,提出“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和“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共同规定着人类的精神活动。 “快乐原则”是生命的基本原则,它仅仅追求快乐,渴望在一瞬间满足本能冲动,漠视社会设定的道德和性别界限。 “现实原则”则是生命的自我持存原则,它承认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调节快乐的必要性,而对“

16、快乐原则”实施控制和压制。于是“快乐原则”就不得不通过迂回的途径转移发泄,或者向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升华。,3)地形学模式 (Topographic Models),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与本文,随后又结集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三个部分:意识(the conscious)、前意识(the preconscious)和无意识(the unconscious)。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冰山理论,弗洛伊德曾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