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2926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7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第二单元 新 闻,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长久以来,在公众心目中,李政道只是一个脸谱式的科学大师,甚至连脸谱都没有,只是与一个著名的名字诺贝尔物理学奖联系在一起。 1926年,李政道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苏州市。抗战期间曾在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振宁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单元 新 闻,李政道在统计力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鉴于他对核物理学相当广泛领域的巨大贡献,他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学会成

2、员等,意大利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等。,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第二单元 新 闻, 作者卡片 , 背景呈现 2002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纪念日。北京青年报与发现图形科普杂志社联合推出了大型采访活动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所在国家或地区,与大师们面对面访谈。本篇课文是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闵捷对李政道博士的采访。, 知识链接 访 谈 访谈,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是一种研究性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在新闻中,访谈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访谈中主持人(记者)要注意“三要六不要”。 三要: (1)主导场面,善于引导;(2)语速控制好;(3)谁来执笔说清楚。 六不要:(

3、1)不要过于主动;(2)不要啰唆;(3)自己不要帮忙下结论;(4)不要一开始过高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5)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模棱两可;(6)不要过于自信。,2.多音字,三、词语辨析 1.以致以至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例:2013年开年,世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雾霾”,北京、纽约、伦敦、新德里无一幸免,而受害最深的当属新德里, 2013年2月初,那里雾霾仍未散去。在新德里,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有毒有害之

4、气体,引起各种不良症状, 暴病成灾。,以致,以至,2.位置位子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地位。指职位。 位子:人所占据的地方;座位。借指职位。 例:人总是追求进步的,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职位升迁在人的成长进步中,是重要的动力之源,问题是在人生舞台上, _到处都有,_却往往稀缺难求。,位置,位子,参考答案:1.倡导:带头提倡。褒义词。此处使用错误应该用“蛊惑”。2.乃至:侧重于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此处表示更进一层和强调,应该用“甚至”。此处使用错误。3.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此处使用正确。,1.在访谈前,作者特意描绘了一幅有李政道先生题诗的色彩斑斓的双面绣,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名

5、师指津从交代访谈现场气氛、引出受访人物、暗示受访人身份方面思考。 我的理解:交代访谈现场渲染轻松气氛; 交代并引出受访人物李政道; 暗示受访人的身份物理学家。,2.李政道在回答关于“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这一问题时,给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名师指津注意比喻以及喻指的内容。 我的理解:(1)这里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 (2)说明的道理:用孙悟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感觉“神通广大”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这一神话故事,来喻指我们做科学的人也被自然界所掌握,说明了我们觉得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其实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这一深刻的道理。,3.请你根

6、据“艺术是创造力与情感的结合,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天地之义物之道,就是宇宙之道,宇宙的艺术,所以人文与自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句话,谈谈“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名师指津从艺术与科学的相通之处作答。 我的理解:科学和艺术有相通的地方,艺术中蕴含着科学的因子,科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宇宙的艺术。艺术能反映科学的现象和规律,科学也就成为艺术的内容和表现对象。,4.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 名师指津从科学家的国籍和科学的目的方面思考。 我的理解:说明科学家的国籍不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5.访谈提问的方式有很多,在本文中

7、运用了哪些提问方式?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名师指津激趣、推问、旁问。,我的理解:本文提问方式主要有:(1)激发兴趣的提问:开头“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2)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毛泽东主席向李政道博士提问“对称为什么重要?”时,采用的就属于推问的方式:“对称为什么重要?对称就是平衡。平衡就是静止。静止不重要,动才是重要的。”(3)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本文在采访李政道博士关于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后转到1974年5月新华社发的新闻稿上,

8、让李政道博士回忆一下当时的交谈情况,调动其情绪。,6.从这篇访谈中,你能够总结出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吗?请简要分析说明。 名师指津可从政治素养和个人及业务素养等方面思考。 我的理解: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以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说“工作对我来说跟呼吸一样”。 虚怀若谷,从不满足。如他在获奖演讲中讲到的孙悟空的故事,正是其虚怀若谷这一精神品质的表现。 淡泊名利,努力工作。他在获奖后不接受采访,专心研究。 博学创新,善于分析。他认为人文与自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认为“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能力”。,一、写法归纳 1.比喻论证 本文中,李

9、政道通过孙悟空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是我们尚未了解的。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入浅出,平易生动。,2.访谈式结构组材 本文是典型的访谈式结构。文章一开始有一个概述,后面的内容主要是以访谈笔录的形式写成。首先,问诺贝尔奖时讲孙悟空故事的情景,使专家容易回答,比较随便有趣。接着主要采用直问的方式,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具有逻辑性,适应科学家的谈话思路。然后按逻辑顺序,把9个方面的内容依次展开,做到了思路清晰,内容清楚,让读者也如身临现场,易于接受。,二、技法指导

10、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喻证法的一般思路是:提出观点(或分论点)建立比喻在比喻中分析、阐发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

11、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三、随堂练笔 俗话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中国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度里,每逢过节,以公款送礼来维系关系或者谋取利益,已成为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开“秘密”。盛久不衰的公款送礼之风,就这样为民众广为诟病。尤其是现在年关临近,中央出台的各项禁令,是否能真正铲除公款送礼这个社会“毒瘤”? 请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则新闻短评。,四、他山之石 公款送礼之风盛行,归根结底是地方政府“官本位”思想的作怪,亦反映出当今社会对官员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试想,如果下级部门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致力于

12、当地百姓的民生发展,做忠实的老黄牛,上级领导能够受制于监督机制的约束,不再任意行使支配权力,从而公平、客观地考核下属政绩,做知人善任的伯乐,那么这种公款送礼之风,又如何能大张旗鼓地盛行于官场呢? 又一个春节将至,面对中央新出台的各项禁令,地方政府如若铲除不了民众广为诟病的公款送礼“毒瘤”,就很难称得上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其实,“打铁还要自身硬”,下级部门只要明白“成绩不是靠送出来,而是靠干出来”的浅显道理,上级部门权力被“关进笼子里”,公款送礼“毒瘤”或就可消矣!,这篇访谈录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科学的

13、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天才”“奋斗”“责任”“正确对待成功”等相关话题的作文中。,李政道:做科学是我的呼吸 1957年两位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诺贝尔领奖台上,他们就是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当时李政道年仅31岁,他和杨振宁成为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骄傲。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李政道教授仍在世界物理学前沿忘我探索,他说“做科学就是我的呼吸”。2001年10月7日李政道教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大型报告会,题为“物理的挑战”,包括一百多位部级干部和20多位院士,有上万人聆听了李政道教授的精彩演讲,会后,74岁的李政道教授接受了东方之子记者

14、的独家专访。,李政道:尊敬的领导们,尊敬的来宾 们,尊敬的同学们,我一生从事物理 的研究,我觉得生命的活力就是来自 物理的挑战。 记者:这一次演讲真的很精彩,而且我发现您讲的时候特别有激情,您不断在走动,在这个时候您是不是自己也特别兴奋? 李政道:这就等于我的一生了。 记者:我听说为了这个演讲,您准备了很长时间,5号的那天我看您专门到大会堂去试了一下。,李政道:6号也去了,两天都去了。 记者:而且您还叫一个同志到最后一排去听您讲? 李政道:对,这必须要试一试。因为你在上面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记者:您是不是做什么事都这么认真? 李政道:我想每件事情做嘛总是要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总是这样的

15、。 记者:我知道您现在手头的工作有很多,而且您完全可以让您的助手或者让别人来帮助您做,为什么自己要亲自去做? 李政道:我想每一个事情你不亲自做一遍的话,你就没有充分地的把握从事这个科学研究。,记者: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李政道:科学研究必须这样,就是做一遍,再一遍,再一遍。我想做科学跟人的呼吸一样。你说你呼吸你累不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呼吸,你自己不呼吸怎么生活呢?做科学工作也一样。 记者:您把它看作是您的呼吸? 李政道:对。 记者:实际上就呼吸来讲是没有负担的,不是很累。 李政道:对,我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娱乐的,根本没有。做科学工作就是我的呼吸,也是我的一生的享受。 记者:您在演讲的时

16、候谈到了您的三位老师。,李政道:是的,一位是束星北先生,一位是吴大猷先生,还有一位是费米。 记者:作为一个学生,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选择,也会有很多的转折。遇到这三位先生是不是您在一生中的三个重大的转折? 李政道:三个人每一位都对我有重大的影响。我遇见费米教授的时候是1946年,那个时候我还不到20岁。他那个时候早就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一个物理学家。我那时刚到美国,英文也不会讲的,可是他还是每星期跟我花整个半天聊天。不光是聊天,他最主要把他自己做事的精神传递给我。 记者:什么精神?,李政道:要独立思考,设法克服困难然后解决问题的兴趣,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的。 记者:是不是同时还有一个不能轻信的这样一种精神? 李政道:就是全部没有,每个都要自己经历一遍这个精神。我很幸运就在19岁、20岁、21岁,在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接受的那个时候,就等于看一个人怎么生活的,怎么解决问题的。所以一生我就用这个办法,我自己带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