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有道虚实生辉 —— 湖北卷2009年高考考场原文 及综合 评述 真 题 再 现 供 稿/张慕元【武汉市第二高级中学】 湖北自主命题五年来,作文命题有 一 个明显的 调整过程 2005年,拟题材料取自《人间词话 ,要求根据 王国维的 一 段话写有关 “ 出与入 ” 的作文:2006年, 以 “ 带 ‘三’词 语 的联想与感悟 ” 作文;2007年,以对 “ 母语 ” 有关材料的理解与体会作文;2008年,以龙 应 台的 一 段话为材料,以 “ 举手投足 之间 ” 为题作 文,浸淫着 一 种刻意的 “ 人文追求 ” 客观地说,湖北 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时确实走在 “ 难 ”“ 偏 ”“ 窄 ” 的路 径上而今年,这个出人意料的半命题则恰到好处 地做 出了趋向于 关 照考生的 “ 人文关怀 ” 的调 整 从命题类型来看,湖北省高考作 文命题 ,材料 作文、话 题作 文、命题作文 “ 三分天下 ” 的局面已形 成有年,且已在常规作文与备考作文中成为定势, 因此师生都很少将目光投注到别样的命题方式上 去;而这种 “ 半命题 ” 的方式,更多地 出现在初中的 作文训练中,到了高中阶段 ,基本上便难觅踪影了。
然而,命题方今年 “ 石破天惊 ” 地 出了半命题作 文,正体现了命题人在保持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 并不排斥变化性、灵活性的命题理念与命题思路, 可以窥见其借此抵消上述命题方式积 久而暴露出 来的某些弊端,同时用 “ 指挥棒 ” 搅动 一 下中学作文 教学很容易积 聚而成死水的 愿 望这种命题方式 较好地回应了选拔式考试作文中限制性和开放性 必须兼而有之的命题 要求,考生对题目还具有 “ 一 半 ” ,甚至是 “ 一 多半 ” 的自主选择权,这就既保证他 们人 人有话可写,不至于被审题障碍挡在门外,又 为他们舒展个性驰骋才情预 留了空间 此外,还有 一 个鲜明 的特点就是,湖北的高考 作文命题也有 “ 大小年 ” 的风格:前 一 年简单,那么, 下 一 年就 会增加难度;前 一 年远离社会现实(如, “ 出与入 ”“ 带 ‘三’词 语 的联想 ” ),下 一 年就会贴近 社会现实(如 “ 母 语 ”“ 举手投足之间 ” )这显然是稳 中求变的要求,也是出于避免猜题押宝的考量这 是今年备考中要着重注意的 一 个特点预计,受天 津 “ 我说90后 ” ,江苏 “ 品味时 尚 ” 等贴近社会的命 题影响,2010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再次朝 社会化方向发展,考生应密切关注社会现实。
i 43 ? 1 分析导引篇 j 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为半命题式 , 要求将《 站 在 ——的门口》 补充完整, 再 自己立意作文 半命 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相 比,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 : 与话题作文相 比, 适 当做 些限制, 既可使评卷更准 确 , 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由于作文 题 比较开放, 写作不受生活经验 限制 , 考生都比较 容易切题 这个题 目, 审题不存在难度 , 每位考生都有话 可说, 充分体现了命题者 的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的 立意构思、 谋篇布局、 语言表达的基本作文能力 , 考 查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价值观《 站在 的 门口》 便属于既重 自由选材, 又重 自由立意, 写作范 围和表达 旨趣兼而有之的命题 此试题具有多方面 的优点 : 开放性很大 考生可以非常从容地选择写作对 象与立意, 而不会受到具体 的材料和固定的题 目限 制其次, 文体上呈现出开放姿态, “ 文体不限” , 而 不像一般高考作文在文体上有不能写诗歌的限制 , 考生可 以充分地发挥 自己的文体优势 文学性与思辨性兼备 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文 学素质和思辨能力 , 虽然题 目不难 , 但要写好却不 是件容 易事 , 必须深度开掘“ 门口” 的内涵 , 发掘出 “ 门口” 的喻义, 以此作为题眼。
从 “ 门口” 的本义之 中寻求到“ 门口” 的喻义, 显然是对考生文学能力的 考查 而具体行文如何 扣住“ 门口” 的比喻意义来写 作 ,显然是对考生文学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要 取得高分, 关键点也在这里 人文气息浓厚 这个题 目的重点不在对外在的 客观社会生活本身作 出描写、 叙述 , 而侧重表现考 生面对人生关口的心理活动与思想跃动具有个 性化的社会、人生体验应成为考生表达的重心, 凸 1 44 现出鲜明的主体形象才是关键, 从而体现 了鲜明的 人文性 这道题 的行文方式有三种 : 第一 , 以写“ 实” 为 主 , 如“ 教室的门口” “ 学校 的门口” “ 家的门口” 等 , 这种题 目可以回忆往事 , 写出真情实感 , 以记叙文 为主, 今年湖北这类作文比较多 第二 , 以写“ 虚” 为 主 , 如虚化为高中毕业以后就“ 站在社会的门口” , 人生的重大转折, 岂不令人浮想联翩? 当然, 也可以 完全虚化, 如拟题 为“ 站在生活的门口” “ 站在未来 的f - l 口” “ 站在诚信的门口” ,则可以表达 自己对于 社会、 历史、 人生的宏 阔认识 , 从而表现 自己的思想 能力。
站在未来的门 口” 等, 需要考生有较深远的 思想 , 可以写成议论文 第三 , “ 半实半虚” 型, 如“ 站 在大学的门口” 等 , 这类题既有叙述又夹有议论 若 思想深度一般的考生 , 可以以写“ 实” 为主 , 即以真 人真事来表达真情实感 ; 若写成议论文 , 则需要有 相当深度, 站在社会、 人生的高度来行文, 也易得高 分 比如 , 如果能关注社会现实, 写出时代气息的作 品, 可以写“ 站在希望( 机遇、 理想 ) 的门口” , 鼓励人 们不要被金融风暴吓倒, 敢于去找机遇 , 迎希望 , 这 样的作文更有一种胸怀天下的气魄 更高一点的立 意是直面现实 , 写出切中时弊, 给人们以深刻启迪 的作文, 不停留在“ 小我” 的局狭之中的作文 在构思上, 还可以用 “ 提问式构思法” : “ 站在 ” 什么“ 门口” 为什 么站在“ 这个” 门口?站在 “ 这个” 门口是勇往直前还是畏葸退缩? 毫不犹豫地前行需 要什么方法? 要达到什么 目的? 总之, 考生可 以尽情 抒写“ 站在 ” 什么“ 门口” 的所思所感, 充分展示自我 精神面貌 , 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质 , 这 叫有个 性地写作, 有创意地表达。
2 0 0 9年 高 考 作 文 ( 湖 北卷 ) 考 场原 文展 示 类卷 站 在 文 青山隐隐, 绿水迢迢, 我站在文学的门口, 窥见 那门内流转 的, 是墨笔生香 , 勾勒出清风 明月的韵 致 ; 梧桐细雨 , 西窗红烛, 我站在文学 的门口, 窥见 那 门内流淌的, 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 在文学的门口, 我 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 , 门里的叹 息, 门里的牧笛, 门里的美妙 : 站在文学的门 口, 我 心中摇曳着的思索 , 已化作一江春水 , 流入门内的 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 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 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 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 后的精神之花 , 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 崇高的向往 当暮 色四合时, 一灯如豆, 一书如帆 , 送我至文 学的门口 那东1t“4 碣石的一代枭雄 , 酾酒临江 , 横槊 赋诗, 即使岁月染 白了他 的须发 , 依 旧能够高唱“ 老 骥伏 枥,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 心不 已” 的不屈之 音 , 那一份道劲雄浑的意气, 常使我击节而赞 那在 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 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 烟浓, 吹梅笛怨的哀愁 , 纵然帘卷西风 , 人 比黄花 , 也依 旧要在绝灭之境 , 用柔弱的才情 , 留下浓墨重 彩的一笔。
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 , 溅落在历史的 长河里, 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 , 在文学的殿堂 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 口, 那轩举 的意气 已将我深深感染 , 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 泪滴已 将我浸湿 ,他们 以文学 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 线 里 , 轻易地将我俘获 , 又用他 们高贵灵魂锻造 的文 学 ⋯ 的 口 湖北 一考 生 字凝滞我的步伐 , 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 的哲 思 , 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 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 职业是生病 , 写作是业余 ” 的史铁生 , 他 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 , 他的坚 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 冰心笔下深邃 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 驻足体察弥漫我生活的爱意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 《 鲁宾孙漂流 记》 , 我欣赏生命 与自然 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 , 如细 雨 , 如飞花 , 浸湿生活, 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 文学的门口, 暮雨晨风阵阵飞来 , 让我走得坚强并 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 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 坤我知道 , 终将有一 日, 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 , 用 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高分溯源 本文语言生动优 美, 饱含真情作者欣赏文学 里别样的乾坤 , 用一份敬畏 的心情去聆听, 去观看 , 去收获; 徜徉在 文学的海洋, 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 命 , 领略作品飘散 出的生活哲思 , 让“ 我” 在 生命旅 途 中走得 坚强且诗意, 淡定且从容作者将 思绪化 作一江春水 , 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 信手拈来, 纵情 挥洒, 感悟真切 , 议论生辉文章积淀深厚, 思路 清 1 45 很 多同学喜欢模仿这种表达对语文、文学、 音 乐热爱的作文,但是 内容却多是名言诗句的堆积, 少有像本文这样发 自 肺腑, 打动人心的力量究其 好作文 , 还需要平时的感情体验的积 累 ■誓[ 站在老犀的 , .. i镶 湖 北一考 生 一 座低矮的小木房, 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 色的 瓦 时光侵蚀 了老屋的门, 而我徘徊在f - j 口, 想着那 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 一 口 又一 口优哉游哉地抽着 自卷的旱烟 , 每次呛得满脸 通红时, 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
那场景重复了几 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 落了 又起 , 起了又落 不经意中, 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 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 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 一 阵凄凉的心痛 , 终究 , 没 了坐在老屋 门口的人 了 后来迁了新居 , 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 里 她也不解释 , 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 , 大家 违拗不了她 但稍稍懂事的我想 , 这老屋的门, 承载 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 我喜欢伏在老屋 门口的小 板凳上写作业 , 一来那儿安静 , 二来也可与奶奶做 伴 奶奶喜欢唠叨 , 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 偶尔也 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 谈着那些 谁会先入土的事情 , 平平常常地, 如同拉家常一样 但我偶 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 埋怨那个糟老 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 门, 还是门 倚着奶奶孤零零地, 我噙着泪, 听着她呜咽 , 却哭 不出声 时间久了, 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 1 46 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 我没肯 , 当然, 爸爸也执意没 有答应记得我同他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 听他喃喃地说 : “ 等我老了, 还住在这屋里。
” 我想我 是懂的 : 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 了, 爸料想是在这门 口看到 了他们 的身影 ; 而人近中年 , 也想到了 自己 的归宿那时候 , 我天真地应 了一句 : “ 爸 , 等我老 了, 也住在这屋里 ” 爸没吱声 , 摸了摸那扇小木门, 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 怕爷 爷奶 奶 瞧见 了伤 心 而如今, 我站在老屋的门口, 不愿去推开它, 因 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