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681720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本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穆朗玛峰风光,长沙市稻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课件,背景资料: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1.学习、积累文中生字词。 2.学习作者叙事的详略安排;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目标导航,缭绕 砭骨 履

2、践 崔巍 窒息 匍匐 养精蓄锐 阴霾 余暇 耸立 滞留,预习检测,lio ro,bin g,ljin,cu wi,zh x,p f,yng jng x ru,yn mi,y xi,sng l,zh li,解析下列词语:,砭骨:,养精蓄锐:,齐心协力:,斩钉截铁:,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强烈。,养息精神,蓄积力量。,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头昏眼花:,勇往直前:,头脑眩昏,视力模糊。,毫无畏惧,一直往前。,屈银华,王富洲,贡 布,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攀越冰裂缝,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速读课文 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 2、

3、文章以什么为序,记叙了几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 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长沙市稻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课件,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A、登山队出发,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C、黑夜中,由于身体虚弱、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8830M,8848.13M,8468M,(1-8)四勇士登上第二台阶刘连满甘做人梯,(9-16)留下氧气,(17

4、-24)无氧攀登,冲击顶峰,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遇 到 的 困 难,1、山路险峻,2、天气严寒,3、缺乏氧气,4、身体虚弱,5、黑夜登山,6、高山反应,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写法探究: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5、。表现他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长沙市稻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课件,语言品析: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之后,他们才发觉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这个“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一个“才”字,表现了登上队员全部的精力都凝聚在攀登上,花费时间之长有力证明了攀登过程的艰难程度。,长沙市稻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课件,长沙市稻田中学七年级语文(下)课件,课文详实而生动地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表现了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合作的精神。,把握主题:,延伸拓展,一次成功的实验,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

6、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 这位教育家从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的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完成名校课堂积累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