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定位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1701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的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区域的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区域的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区域的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区域的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的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的定位(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定位,高考二轮复习之,区域定位 【考查趋势预测】 根据近年的文综地理命题特点,有关区域定位方面有以下走势: 1根据经纬度定位,以经纬网呈现区域,要求根据经纬度对区域定位,然后根据该区域有关地理特征回答有关问题。只有正确定位,才能正确解答所设问题。 2根据图中呈现的重要地理信息定位。在呈现的区域地图中,利用重要的地理信息如河流、海陆轮廓、区域轮廓、山脉等地理事物的分布确定区域。,【考点核心整合】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

2、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问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一、夯实定位基础 空间定位的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所以,平时复习时,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牢固,进行准确“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具体方法、步骤如下:,1会判断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位于20W以东、160 E以西的为东半球,位于160E以东、20 W以西的为西半球。 2 会判断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纬网地图中确定南、北半球的常见方法有: 据纬度: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3、 据极地俯视图的中心字母:为N的在北半球,为S的在南半球; 据极地俯视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表示从北极上空俯视,为北半球,顺时针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为南半球;,据经度数值的变化:首先据东(西)经度数增大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确定南、北半球; 据光照图中特定日期极昼、极夜的状况:夏至日,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的为北半球、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的为南半球,冬至日相反; 利用极地周围的风向: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北半球,风向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向辐散的为南半球; 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极地中心附近为海洋、四周被大陆包围的为北半球,极地中心附近为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的为南半球。,3熟

4、悉世界地图 熟悉世界政区图上的15条重要的经、纬线0、30E、60E、90E、120E、180、120w、60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N, 40N、南北极圈,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的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的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5条线”的关系。如喜马拉雅山在30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

5、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从大小、长度、形状上将同类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4熟悉中国地图 明确中国的范围、在世界政区中的位置及领土的四至点。如最北点: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点:南海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最西点: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明确中国的海陆位置、陆上邻国和海上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15个、海上6个。 熟悉我国的主要纬线20N、30N40N、50N及经线80E、90E、100E、110E、120E、130E。掌握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

6、轮廓特点与主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北回归线穿过云、桂、粤、台等。 掌握我国省区间与相邻的国家、地区间的组合区域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东北东部与俄罗斯,我国辽东与朝鲜,我国西藏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等,云南、广西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国家等。 掌握我国一些主要地理界线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沿线的重要地理事物:三大阶梯分界线、重要河流沿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与温度带(1月均温O等温线。长城,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内流区和外流区、人口线、重要铁路线等。 丰富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其他地理事物。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建构中国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湖图、资源能

7、源图、农业图、工业图、人口城市图、交通图、分区图等。 掌握某一地理事物与周围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5了解重要的图例与注记:重要的山脉等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区界线等。 6在理解的基础上,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熟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和区域特征,特别是区域的典型特征。对空间定位和解决区域问题大有好处。如中亚典型的区域特征为干旱,非洲典型的区域特征为贫困等。 7记忆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地理事物的景观图:如日本的富士山;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德国的柏林墙;俄罗斯的红场、克里姆林宫;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白宫、自由女神像;巴西的桑巴舞、街头足球;澳大利亚的悉

8、尼歌剧院、跨海大桥。 8了解三种比例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的大小(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表示方法。,二、掌握定位方法 1地理坐标定位法:若了解某个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坐标(或坐标范围),就可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如某城市的地理坐标恰好位于40N和116E附近,则可确定该城市为北京。 解题中往往需要确定(判读或计算)地理坐标,常见的方法有: 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利用时间求经度(知道当地的时间及另一地的时间和经度,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已知H、可以求出); 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

9、地长度约为110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也约为110千米;其他任意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长度为:L=110千米cos),进而求出某地的经、纬度。,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地球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

10、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系。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3相对位置定位法:任何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4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不同地理事物的面积大小或长短不同。有的地理事物还有独特的轮廓和形

11、状,我们可以通过其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分区、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如美国本土略显长方形,陕西省像秦兵马俑中的跪俑。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12、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5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1)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

13、有不同的地貌景观,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土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2)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

14、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信息(但不一定是要求的内容)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神农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普敦等。 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9综合定位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

15、定位的正确性。,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解题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即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位置,以及地理特征、特殊地理事物、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和文字信息加以判断,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三、提高定位能力 1过好地图“六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地图,才能不断提高定位能力和解题能力。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下列训练: 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提取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加工、处理、应用地图: “说”图: 就是把定位的思维过程、读图时得到信息以及得到信息的过程说出来。说图的过程也就是展示自己读图思路的

16、过程。通过说图,说图者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发现其在说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记”图:一是记地图笔记,二是记忆地图。把观察和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大脑中;然后再用适当的形式把脑中的图显现出来,帮助解题。通过平时的训练,不断发展地图形象思维,提高无图解图的能力。,“换”图: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利于提高空间想像力。如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等等。另外图文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 填图:其目的也就是通过填图,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所在的空间位置。 绘图:通过绘制一些区域简图,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2借助空间联想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联系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一世界重要的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