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1528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8.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患者偏瘫康复训练,柳州医专一附院神经内科 李琼,汶川大地震 唤醒政府和民众的康复意识,康复:指应用各种措施,对病、伤、残者进行训练,以减轻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争取重返社会。,什么是康复?,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独立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体系的学科,有别于传统的推拿按摩。是挑战现代科学的一门学科。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康复。 现代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越发达,病人抢救成功率就越高,残疾人制造的工厂越发达,社会上残疾人就越多。康复医学就是让病人能够重新站立起来,重新行走的一门伟大的科学,可以让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有尊严地生活。,康复的原理,自从186

2、1年Broca在创立了“神经系统与功能定位”学说,强调脑的功能定位。 但当时认为脑组织不能再生,一旦患有脑的疾病就成为不可治的宿命论。 1936年Springer发现即使是神经系统的实质性损伤,神经系统未受损部分仍然可以利用全部能力进行代偿,不是损伤的逆转,也不是被破坏的神经组织再生。 是靠神经系统残余部分的重组。,近年有欧美的学者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健康猴一侧肢体强行制动,动态观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大脑皮层的功能成像,制动4周后发现肢体对侧的中央前回功能成像逐渐变小。3个月后较正常侧更加变小。三个月后放开制动肢体对侧的中央前回功能成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性磁共振(FmRI)成像证实

3、:脑卒中后大脑皮质会发生神经重组,大脑皮质在功能和结构上是动态可变的 。 运动再学习理论:大脑脑卒中发生后,通过反复康复训练是一种关键的刺激,使剩余脑组织产生新的或更有效的功能性连接,从而使机体的功能得到有所恢复,这就是重组理论。,我国脑卒中现状,以时间计算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1个月生存率为70%90%; 1年生存率为50%80%; 在存活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能力丧失,其中40%以上为重度致残。,系统康复治疗后,康复治疗第1年末:WHO1989年资料表明 约60%的脑卒中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 20%是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帮助(如洗

4、澡) 15%需要他人较多的帮助 只有5%是依赖他人,(一)运动功能评估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可采用 Brunnstrom Bobath 上田敏 Fugl-Meyer评估等方法 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使运动系统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异常运动摸式,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常的反射活动(如联合反应、联合运动等)。,周围性瘫痪的本质主要是受累的肌力降低。 区别:中枢性瘫痪是不会动而周围性瘫痪是不能动。,典型的痉挛模式,头 头屈向偏瘫侧,面部转向健侧 上肢 肩胛骨后缩,肩带下

5、垂 (屈肌模式) 肩内收和内旋 肘屈曲,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屈伴尺侧偏 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 偏瘫侧躯干后旋伴侧屈 下肢 髋伸,内收内旋 (伸肌模式) 膝伸 足跖展、内翻 趾屈曲、内收,脑卒中患者异常姿势,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下降的恶性循环,脑中风康复的治疗,运动功能康复:以Brunnstrom理论作指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脑卒中康复阶梯疗法治疗。 脑中风的康复阶梯治疗:先是床上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到轮椅转移训练坐站训练站立位训练步行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康复过程中并兼顾语言、吞咽、智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康复训练遵循小孩发育的过程。,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 Brunns

6、trom I 弛缓,无反射(即软瘫期)。 Brunnstrom II 出现共同运动或成分开始出 现的屈指动作。 Brunnstrom III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及其一些成分痉挛渐达顶点。 Brunnstrom IV 脱离基本的共同运动,痉挛状态稍减轻。 Brunnstrom V 完全脱离共同运动,可完成独立的运动,痉挛状态已明显消退。 Brunnstrom VI 协调运动已大致正常,痉挛状态已基本消退。,中枢性瘫痪康复本质 充分认Burnnstrom六阶段理论,通过康复训练让病人尽快从阶段渡过阶段,甚至不进入阶段,诱导病人尽快进入阶段、阶段。 在阶段就开始进行抑制手法的训练,在阶段就开始进行易化

7、手法的训练 。,急性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急性期或卧床期开始 良肢位的设计; 体位改变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起坐训练; 预防并发症。,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 现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患侧卧位:加强患侧肌肉反应 仰卧位:强化伸肌 健侧卧位:抗痉挛,仰卧位: 头垫枕,患侧肩胛下垫枕,防止肩胛下沉后缩;患侧上肢稍向外伸展,前臂旋后,拇指伸展,掌心向上;患髋垫枕,防止髋关节外旋,患膝下垫小枕稍屈,患足底与床尾放枕,保持踝背伸,防止足下垂,患侧卧位:头垫枕,面部朝向患侧,保持患肩胛带充分前伸,患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掌心向上,躯干后垫枕,防止患肩垂直受压;患腿膝稍屈曲,健腿下垫

8、枕,保持屈髋屈膝位。,健侧卧位:头垫枕,面部朝向健侧,躯干与床面大致垂直,患侧上肢下垫枕,保持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掌心向下;患腿下垫枕,保持屈髋屈膝位。,体位改变意义及操作,预防关节孪缩、肌肉萎缩、压疮; 预防呼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 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好; 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确保呼吸道通畅。,关节活动度训练意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感觉输入,防止关节孪缩的主要手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关节被动训练:先从健侧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到远端,即从大关节到小关节, 每日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810次; 软瘫期:各关节活动度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50,否则易引起软组织损伤; 痉挛期:

9、各关节活动度从小到大,缓慢牵拉,逐渐达到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为无痛性的活动度或在患者疼痛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活动,以轻柔手法为宜。,四肢关节被动活动 肩屈曲: 仰卧, 治疗者一手托其肘 关节下部,一手握 住其手腕部,将上肢 抬离床面。,肩外展和内收 仰卧,治疗者一手 托住肘部,一手握 住手腕,水平面活 动上肢,使上肢外 展90度时,再将上 肢抬起向身体内侧 运动,即完成外展、 内收。,肘曲伸: 仰卧、上肢自 然放在体侧, 治疗者一手固 定肘近端,一 手握手腕,作 肘屈伸运动。,腕关节被动活动 仰卧,治疗者一 手握住前臂远端, 一手握住掌骨,分 别作腕的掌屈、背 伸,桡、尺偏运动。,屈髋屈

10、膝: 仰卧、治疗者站 在一侧下肢旁、 一手放在膝关节 外侧,一手托住 足跟,作屈髋屈 膝运动。,外展髋: 仰卧、下肢中立 位,治疗者站在 患者下肢一侧, 一手放在膝盖, 一手托在足跟, 双手同时作下肢 的外展、内收运 动。,踝背伸 : 仰卧,治疗者一手 握住小腿远端、一 手托住足跟部,四 指向下轻拉,前 臂掌侧抵住足底, 前臂将足底轻压 踝背伸。,早期起坐训练 早期起坐的标准 1)患者神志清楚; 2)无运动禁忌的心脏病和全身合并症; 3)入院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 4)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预防并发症,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泌尿系感染,恢复期的康复训练,离床期、步行期也称为功能恢复期

11、 离床期主要有运动功能的促进训练,良肢位的保持 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翻身训练 桥式运动 坐位训练,立位训练 转移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 ADL训练,Bobath式握手,主动翻身训练,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桥式运动,单桥: 患侧下肢在帮助下屈膝90,健侧下肢跨过患膝关节上。,坐位训练,尽早采取床上坐位 床上最佳坐位 帮助病人从床上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避免床上长期半坐位,增加躯干 的屈肌紧张,强化下肢伸肌模式,髋关节屈曲近于直角, 脊柱伸展,坐位平衡训练是立位平衡的前提,坐位活动,坐位运动 从坐到站,从卧位到坐起,痉 挛 期 的 康 复 训 练,卧位抗痉挛训练,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训练,下

12、肢控制能力训练,抑制痉挛训练,异常运动模式,正 常 运 动 模 式的 建 立,站立活动,正确步行,上楼梯训练,下楼梯训练,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认知、感觉、言语等多种功能障碍并存,常导致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 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h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ADL训练,手功能训练,继发障碍的预防与训练,肩关节半脱位 纠正肩胛骨的位置; 正确的体位:早期良肢位保持; 维持全关节活动度:鼓励患者常用健手帮助患臂做充分的上举活动等; 各种活动中切勿牵拉患肩; 正确使用肩吊带支具。,肩手综合征 多见于脑

13、卒中发病后1-2月内,表现为手部肿痛,下垂时更明显,皮温增高,掌指关节、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良肢位保持,避免长时间手下垂;加强患臂被动和主动运动,以免发生手的挛缩和功能丧失,尽量避免在患手静脉输液。,转移,床 将轮椅与患者健侧床缘成45,刹车,脚踏板竖起,患者从床上起立后,用健手扶远端轮椅扶手,以健侧下肢为轴,身体旋转,坐在轮椅坐垫深处。,失用综合征 由于急性期长期卧床,限制主动性活动,结果是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神经肌肉的反应降低、心肺功能减退及各种并发症发生,致使患者主动性活动几乎停止而形成“失用状态”。 故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及持之以恒,误用综合征: 部分

14、患者有康复意识,无康复知识,一味地进行上肢的拉力、握力和下肢抬高训练及早早地驾着患者下地行走,结果是痉挛的错误的运动模式强化和固定下来,形成“误用状态”。 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早期介入,持之以恒。,神经性吞咽障碍,由于神经性疾病所致的吞咽障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研究最多的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如脑血管病累及皮质脊髓束的腔隙性梗塞、双侧假性延髓性麻痹、累及下运动神经元的脑干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水 分的进食困难。 与吞咽有关的脑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

15、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除了口、咽、食管病变外,脑神经、延髓病变、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外系疾病等都可以引起吞咽困难。,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吞咽困难采用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处理,参与治疗小组成员包括耳鼻喉科医师、康复医师、语言和作业治疗师、营养师、护士、放射科医师、消化科医师及家庭成员等,目的是多学科协作治疗可提高吞咽安全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加整个治疗的效果。,第一步,若有以下任一项症状,暂不能经口进食 1、发病后三天,有吞咽障碍 2、意识障碍 3、血氧饱和度90以下 4、近三天有肺炎症状 5、需频繁吸痰,易呛咳,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三步评定与治疗,第二步,1 准备: 取坐位,清洁口腔,清喉,饮3

16、ml温开水. 2 异常表现 无喉头上升 吞咽后立即呛咳 吞咽后请病友持续发“呀”,观察是否有湿泡声 3 评估 重复3次,若出现2次以上异常表现,暂勿经口进食,第三步,1 准备: 1min内以最轻松的方式饮50100ml温开水。 2 异常表现: 喝水速度缓慢或无法喝完,或病友抗拒食物 ; 喝水中或喝水后1min内发生呛咳; 喝水后请病友持续发“呀”音,出现湿泡声或咳嗽声。 3 评估 重复3次,若出现2次以上异常表现,暂勿经口进食。,三步评定筛查结果,若三步评估均通过,可经口进食; 若第一步不通过,七天后或病情好转后再评估; 若第二或第三步不通过,予吞咽造影后采取相应治疗方案。,传统吞咽治疗方法,冰、酸刺激训练 吞咽肌群运动训练 咽部吞咽手法训练 代偿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