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1041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背景1剖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董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了解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运用图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推动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教材分析,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选修一是以改革为主题,介绍了中外古今重大改革事件。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王安石变法,详细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主要讲的是王安

2、石变法的背景,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与第二课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感受北宋初期的历史现状,更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方向,理解变法的历史意义。这一课结构严谨,从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庆历新政三个方面反映北宋社会危机四伏,也反映王安石变法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对本单元下面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教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和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寻找答案回答问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加强学习的兴趣。 活动探究法:引导

3、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

4、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范仲淹 (9891052),太祖 960976,太宗 976997,真宗 9971022,仁宗 10221063,英宗 10631067,神宗 10681085,哲宗 10851100,徽宗 11001125,钦宗 11251127,北宋统治,澶渊之盟,狸猫换太子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内忧外患,

5、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1.北宋初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 灾害频繁,北宋初,农民起义频繁,王小波、李顺起义,探讨: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

6、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2.民族矛盾的激化,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979年攻辽,爆发了高梁河之战,986年再次攻辽,爆发了雍熙之战,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两度征辽失败,改为以守代攻的战略。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

7、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伤亡惨重,财力损耗巨大,不得不议和罢战。,1004年,辽军(契丹族)在举攻宋,直抵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取得胜利,但皇帝急于求和,1005年双方议和,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澶渊之盟,宋夏议和,1044年,宋册封夏国主(党项族),每年给夏7万2000两,绢15万3000匹,茶3万斤,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

8、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实质是当时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斗争。,二、积贫积弱的局面,1、加强集权,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积贫,2、冗兵、冗费、冗官,积弱,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三冗”导致积贫: 冗官北宋官僚机构重叠和臃肿,又大兴科举、恩荫制度等; 冗兵强干弱枝的统治政策,造成军队数量急剧上升; 冗费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对党项族契丹族岁币 北宋对辽夏用兵,胜少败多,形成积弱局面,(一)集

9、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废殿前都点检一职,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死刑中央复核,地方司法权收中央。,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

10、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地方。,(二)集中行政权:,(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结构图,增设 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集中 行政权,集军权,集中 财政权,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北宋农民负担沉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

11、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等,整顿吏治,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一年多夭折,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前奏;改革失败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原有的改革派意志消沉;也有主张再改革,背景 目的: 时间: 人物: 中心: 措施: 结果: 影响:,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 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1)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 (2)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攻击 (3)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4)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5)农民没有获得明显好处,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B,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 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